趙陽
電視是家電行業換新率較高的產品,但從根本上還是比較依賴于社會需求與彩電上游企業,2018年第三季度中國彩電市場累計銷售1040.9萬臺,同比下降0.03%,零售量環比下降0.3%,可以看到,從整體數據來看,下跌趨勢有明顯減緩,在雙十一、圣誕節等高熱度節日帶動下,四季度有望扭轉困境。
困擾市場的外部因素
房地產行業是電視市場的主要推動力,但“房住不炒”的思想下,國家多項政策落地,房地產銷量、銷售面積持續下滑,民政部2018年Q2公報顯示,Q2累計結婚人數539.7萬對,同比下降3.4%,新婚家庭對彩電需求拉動力減弱。
同時,新興替代品逐漸對產業造成一定程度的分流。以智能微投、互聯網盒子為例,以輕巧、便攜、大屏、智能拓展、內容豐富、價格優廉等優勢,成為繼電視之外的觀影替代品。
隨著經濟發展和收入的提升,人民消費能力也在不斷攀升。而電視行業價格的不斷下滑,以及渠道價格的公開化,讓消費者有了更多的可選性。大尺寸、智能化成為時下電視行業的關鍵詞,電視技術的快速發展帶動產業快速迭代,65%的消費者認為電視的更新換代年限在7年以下。
電視面板占一臺成品電視的七成左右成本,雖然我國面板產業已經逐步走上正軌,但進口面板依舊占據我國電視行業的很大占比,面板價格仍然會受到外來因素的一部分影響。2017年-2018年面板價格走勢呈現先高后低趨勢,2018第三季度65吋、55吋UHD面板同比下滑36.8%,18.7%。面板年初至8月一直保持下滑趨勢,9月有所回漲。
穩中求勝 機遇與風險并存
市場整體銷量方面基本與去年持平,第三季度銷售額為303億元,相比同期-15.2%,銷售面積723萬平方米,增長3%。大尺寸面板走俏的同時,其價格進一步拉低。三季度營銷帶來的收益相比去年呈現疲軟姿態,2018年第三季度7月同比增長6.3%,8月,9月分別同比下滑0.8%,4.0%,節假日促銷熱度并未對電視產業起到關鍵拉動作用。
線上渠道在近年的高速發展之后,容量終于迎來收縮。線下渠道加強了在服務、設計、售后、體驗等多方面優勢下,迎來顧客的大幅度“回潮”,線下市場占比大增8%。從用戶需求著手,打造安心舒適的購物體驗成為線下實體零售店扳回一局的關鍵。
創新成為時下消費者關注的重點,新興顯示技術OLED、量子點、激光電視等高端產品市場進一步提升,但受限于良品率、成本、產量等諸多問題,在價格方面三大陣營依舊無法得到改善。伴隨廠商對于顯示技術的提升,與消費力增長環境,高端電視成為各大廠家未來發展主力。
人工智能、全面屏、4K、HDR等新技術幾乎已經成為電視“標配”,我國本土電視廠商對于消費者需求更為敏感,在創新技術、應用方面一直引領行業的走向。目前,國內電視品牌以絕對優勢占據83.7%的市場占比,外資品牌市場受到一定擠壓。
彩電代表的不僅是一臺家用電器,也是分享與娛樂的重要工具,雖然在近兩三年間發展過程中稍有萎靡,但隨著我國彩電業逐步走出價格戰低潮,在高端技術、面板產能、創新設計、智能科技等方面已經逐步走入成熟階段,伴隨政策回暖,消費趨勢升級的利好,相信未來前景依舊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