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非
好多事看起來很小,似乎不值關注,但是與學生相處,教師的一舉一動都可能具有教育價值,一言不慎,都有可能傷害到學生,千萬要注意。當個好教師不是那么容易的啊。
如果學生忘記交作業,至多批評一句就算了,千萬不能讓他跑回家去拿;上課時有孩子可能會神色不安,也許是內急,你可以悄悄走到他面前,問他是不是想上洗手間——要知道,一個膽小的孩子這樣會憋出病來的;學生上課遲到,不要過多責備,他可能已經很難堪了,你再追究他也妨礙了全班同學的聽課;如果學生病假后來上課,盡可能不要讓他補作業,病后也許比較虛弱,等他痊愈了再說……
你在課上講評作文,需要讀學生作文時,最好問一句“我可以讀你的作文嗎?”或者“你愿意讓大家看看你的作文嗎?”學生在作文中對你說了一些他想說的話,也許并沒有想到你要讓全班同學知道,教師事前征求意見很有必要。
我當教師這么多年,從來沒有讓學生寫過“日記一則”“假期日記”之類的文章。雖然學生小,但也要給他們傳達權利意識,私人的東西不要隨便給別人看。我們少年時代沒有這回事,老師讓我們交“思想匯報”,我們就交(后來的學生還要“狠斗私字一閃念”),要說出內心的隱秘,說出來了,再由教師“幫助教育”;能保護自己的學會了說假話,不會保護自己甚至不肯保護自己的最終就得付出重大代價。
要尊重學生的人格,盡可能不要讓他們做違背自己意愿的事。有校長對教師說了一句“你課后到我的辦公室來一下”,那位教師很不高興,認為校長不應當在上課前對她說這樣的話。可是這位教師對學生也常說“你下課后到辦公室來一下”。為什么不考慮學生的感受呢?能不能這樣說:“你愿意下課后到我辦公室談談嗎?”或者“如果你有時間,放學后請到我的辦公室來一下,好嗎?”事情也許就會是另一種結果了。這是對學生的尊重。
你們年輕,在帶一個新班之前,一定要了解全班學生的基本情況。比如,學生是哪個民族,有沒有宗教背景,家庭是否完整,有沒有人患病(特別是精神方面的疾病),父母從事什么職業,家庭經濟情況如何,等等。學生有可能比較敏感,我們一些同行言談直率,無意間說的話可能會不小心傷害學生的自尊心。
千萬不要以為這是多此一舉,這是教育。學生年紀小,他們未必能像我們一樣接受種種冷酷的現實,在這樣的年紀,要給他們的心靈多種幾粒善良的種子。在以后的歲月中,當他們回望童年、少年時代,對人世間會充滿感激,并可能會把善良和愛傳播給更多的人。
(作者系江蘇省特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