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營
折紙與剪紙是包含了中國傳統特色的手工藝術,具有重要的教育意義。在幼兒園活動中折紙和剪紙活動是密不可分的,其中剪紙的基礎方法包含了大部分折紙技巧,如對折、三角折、四角折、五角折、二方連續折、四方連續折等。幼兒通過學習折紙和剪紙可以充分發展數據分析、邏輯思維、同伴交往、小肌肉動作等多方面能力。
問題的提出
在傳統的教學活動中,剪紙和折紙活動通常以教師逐步示范或手把手教的形式進行,尤其是在大班,幼兒具備一定的動手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活動更會傾向于直接教學,幼兒很難自主學習剪紙和折紙的方法和步驟,因而產生了以下問題:
幼兒獲取的關鍵經驗缺失? 在幼兒自主學習過程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一系列能力尤為重要,是學習的重要意義,而手把手教學會剝奪幼兒這一方面的發展,使幼兒無法發現問題,發現后也沒有方法解決或不愿意想辦法解決,使學習的意義不能真正實現。
幼兒收獲的成功和滿足感不一? 在一個班級中,幼兒的發展水平與性格特點因個體差異在表現上有很大不同,在同一個內容的折紙或剪紙課程中,每個人獲取到的經驗也不同,最后做出來的作品各式各樣,有的幼兒可以跟上老師的步驟,獲得成就感,而有些幼兒則不能達成目標,或是在活動中顯得無所事事。
幼兒對剪紙折紙的興趣下降? 在小班初期,當老師展示出一個折紙的作品時,幼兒可能會驚訝地睜大眼睛,表現出強烈的學習欲望,這源于幼兒對新鮮事物和可變化事物的好奇,然而在大班我們卻發現有的孩子可能并不愿意折紙,甚至覺得沒意思,折不出來也不想再學了,因為幼兒真正去學的時候,會遇到種種困難,如果沒有及時得到老師的關注和幫助,最終也沒有實現自己的意愿,可能會使幼兒對此項活動的興趣大打折扣,不愿意再耐心地學習了。
多措并舉:讓幼兒自主學習
提供折紙工具書,激發幼兒自主學習欲望? 大班幼兒已經具備一定的閱讀和獲取信息的能力,在閱讀的過程中經常能發現自己感興趣的信息并用于區域活動中,因此在圖書區、藝術區同時提供關于折紙的工具書,便于幼兒自主地獲取信息和發現自己的興趣。在工具書的選擇上,應選擇適合5-6歲幼兒的、圖文并茂的、步驟清晰的,在大班初期應提供難度相對較低的書,使幼兒既產生興趣,又能通過努力可以實現目標,從而激發幼兒進一步學習的欲望和信心。由于折紙與剪紙的相輔關系,應先提供折紙書,待幼兒能理解實線、虛線、箭頭的含義,并能按提示進行操作,掌握了基礎折紙方法之后,在延伸階段提供剪紙的工具書,剪紙書同樣遵循由簡入深、清晰易懂的原則進行投放。
提供豐富多樣的材料,支持幼兒自主學習操作方法? 在書籍的投放之后,我們要對應著書中的操作內容投放相應的材料,如:正方形紙,用于折疊大多數作品;長方形紙用于折蝴蝶結折紙;剪刀可用于折紙中的小部分剪斷步驟;彩紙、宣紙和剪刀用于剪紙活動。另外還可以投放一些裁剪成形的廢舊報紙和雜志,滲透珍惜資源的環保意識。
提供適宜的支持策略,鼓勵幼兒延伸學習活動? 當幼兒遇到困難無法解決需要教師的幫助時,教師先通過傾聽、描述的方法使幼兒充分發現問題所在,然后再通過鼓勵幼兒向同伴學習、搜索相關資料查找解決辦法,留出更多的空間和時間給幼兒。在信息技術方面教師可以提供圖書、Ipad、電腦等硬件支持,使幼兒學習到自主解決問題的順序和方法,擴大幼兒獲取的經驗和成就感。
提供寬松的展示空間,鼓勵幼兒獲得成功與滿足感? 在幼兒園一日環節中,能以最快的速度和最直觀的角度呈現幼兒作品和制作過程的就是回顧環節,在同伴面前介紹自己的學習過程、問題解決、作品展示是幼兒自主梳理經驗和獲得滿足的重要過程。這一環節中教師可以提供空間支持和語言支持,語言上肯定幼兒的表達和行為,做耐心的傾聽者,同時鼓勵幼兒繼續延伸自己的活動。
提供豐富多彩的小組活動,擴展幼兒的活動經驗? 書籍和網絡能獲取到的都是已有的信息,幼兒通過向別人學習同樣的方法復制作品,但幼兒的創造能力同樣不能忽視,所以在幼兒有了一定的折紙和剪紙的概念和基礎時,開展折紙和剪紙的相關擴展性小組活動是必要的。首先是材料的提供,與區域活動不同的是要豐富紙的種類和形狀,不再以方形為基礎折疊,而是創造更多折紙方法,還要提供大量的輔助材料和工具,如:膠棒、毛球、眼睛、毛根、廢舊物(瓶蓋、扣子、干果殼、貝殼等)……讓幼兒隨意地去創造,增強幼兒對該活動的興趣,以拓展幼兒在此項活動上的經驗。
提供有藝術氣息的欣賞環境,提高幼兒審美能力? 藝術是人對于美的特殊表達方式,人在藝術的環境和氣息中更容易獲得美的感受,從而提高表達的能力,在幼兒園,我們同樣需要創設富于藝術氣氛的環境,如:藝術作品欣賞、藝術性較高的墻飾、吊飾、相框、涂鴉彩繪。并將剪紙和折紙的元素融入到這些貼近孩子的環境中,使幼兒感受到中國傳統藝術文化的獨特而又強大的魅力。
折紙與剪紙活動的意義在于通過學習和操作提升幼兒在相關方面的經驗和能力,是主動學習的其中一種形式,我們應根據幼兒的興趣和需要進行適宜的支持,不必勉強幼兒必須學會某項方法或達到某種水平,更不應以作品的好壞來評定幼兒學習的效果,這樣才能讓幼兒真正獲得成就、感受藝術、快樂成長。
(作者單位:北京市通州區大方居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