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盛洲 沈宏杰 楊陽 呂敬磊 陳勝



摘要:雙重預防機制是指以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兩種手段相結合的生產安全事故預防工作機制,通過雙重預防機制在寧波卷煙廠(以下簡稱寧煙)安全管理上的應用與研究,提高企業基層風險管理能力,強化風險分級管控,落實隱患排查治理。將安全生產防線關口前移,筑牢企業基層安全管理,保障企業安全生產。
關鍵詞:雙重預防機制;卷煙廠
近年來,全社會對安全生產關注度越來越高,對事故容忍度越來越低。2015年8月12日,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險品倉庫特別重大火災爆炸事故發生后,從國家層面開始重新思考和定位當前的安全監管模式和企業事故預防水平問題。2016年10月,國務院安委辦印發《關于實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構建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機制的意見》要求全面推行安全風險分級管控,進一步強化隱患排查治理,盡快建立健全相關工作制度和規范,實現企業安全風險自辨自控、隱患自查自治,提升安全生產整體預控能力。
1 雙重預防機制概念辨析
雙重預防機制:全稱是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事故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機制,是指以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兩種手段相結合的生產安全事故預防工作機制。
1.1 雙重預防機制相關術語
安全風險:發生危險事件或有害暴露的可能性,與隨之引發的人身傷害或健康損害的嚴重性的組合。
事故隱患:安全生產事故隱患簡稱事故隱患,是指生產經營單位違反安全生產法律、法規、規章、標準、規程和安全生產管理制度的規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產經營活動中存在可能導致事故發生的物的危險狀態、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管理上的缺陷。
事故隱患分為重大事故隱患和一般事故隱患。一般隱患又細分A級一般隱患和B級一般隱患。A級隱患是指危害和治理難度相對較大的一般隱患,B級隱患是指危害和治理難度相對較小的一般隱患。
1.2 風險分級管控與隱患排查治理的關系
從圖1中可以看到,風險分級管控識別評價的“風險單元、危險源”即為隱患排查的對象,是隱患排查治理的“基礎”。通過隱患排查,可能發現新的風險點、危險源,進而對風險點和危險源信息進行補充和完善。
2 雙重預防機制的重要性
雙重預防機制就是要準確把握安全生產的特點和規律,堅持超前防范、關口前移,把“安全風險管控挺在事故隱患前面,把隱患排查治理挺在事故前面”,從風險辨識入手,以風險分級管控為手段,把風險控制在隱患形成之前。并通過隱患排查,及時找出風險控制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缺失、漏洞,把隱患消滅在事故發生之前。雙重預防機制建設實現可以由過去的被動防事故向主動防隱患轉變,嚴防風險演變、隱患升級導致生產安全事故發生。
3 寧波卷煙廠構建雙重預防機制的實踐
3.1 風險分級管控的基本流程
3.1.1 風險識別
寧煙組織各部門特別是卷包車間、制絲車間和動力車間等生產性部門,基于現有的安全知識、安全經驗、法規標準及事故教訓等,運用“頭腦風暴法”等方法,確定伴隨相關風險的區域、場所、設施及部位等空間、作業環境或物理實體。風險的單元的劃分遵循“大小適中、便于分類、功能獨立、范圍清晰”的原則。對于規模較大、工序較復雜的情況,針對生產設備或者車間按照供需要求或者工藝特點進行進一步的細分,為危險源辨識確定合適的范圍。
3.1.2 風險評價
風險評價是基于過程的風險考量,對識別與劃分出的具體風險點,采用合理定量的評估方法,確定其風險等級。運用特定的數學模型計算,對風險點的風險進行量化評價,采用作業條件危險性評價法(LEC法),通過對風險嚴重性、可能性的分析,來確定對辨識出來的危險源進行定量評價,定量計算風險值的公式:D = L×E×C。
式中: L——現有措施有效性和發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暴露于危險環境的頻繁程度,C——能量級別和發生事故產生的后果,D——風險值,最終D 的計算結果作為下一步風險分級的依據。
3.1.3 風險分級
風險分級按風險值D分值可從低到高依次分為低風險(藍色)、一般風險(黃色)、較大風險(橙色)和重大風險(紅色),詳見表1.
截至目前,寧煙共識別1407個風險點(黃色風險32處,紅色、橙色風險點目前為0),已經建立形成了107個風險單元,其中黃區單元12處。
3.1.4 風險控制
確定風險管控層級之后,對應的管控層級及時制定針對性的風險控制措施,針對重大危險點要逐項制定技術手段和預防措施;同時對應的崗位員工要進行警示教育,重點培訓;對危險源進行定期檢查、審核。此外,安全風險等級越高,其對應的管控層級也就越高;上一級管控風險,下一級必須管控。但有些時候,低等級的風險可能管控層級應當設定在職能部門,比如檢測檢驗、能力要求和安全知識相關的風險,實現管控的措施應當有職能部門來完成;高等級風險可能應將管控層級設定在基層,如作業活動之類一旦違反規定極有可能導致惡性事故發生的風險。
在確定控制措施或考慮改變現行控制措施時,按以下順序進行選擇:消除>替代>工程控制等技術措施(含事故預先探測性措施和工藝技術預防性措施)>標識、警告和(或)管理措施>個體防護等。
3.2 隱患排查治理的基本流程
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已推進十余年,是事故預防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方法之一。推進雙重預防機制過程中,寧煙對隱患排查治理的流程進行了進一步優化和完善。具體流程如圖2 所示。
其中,隱患通報的方法主要表現為三個層級:生產車間一般通過現場公告欄、電子顯示屏;科室部門通過例會、部門會議、班組活動等進行口頭通報;廠級隱患匯總通過信息化平臺公示通報。
寧煙在風險分級管控清單確定以后,組織開展隱患排查清單的編制,根據風險辨識、控制情況建立了隱患排查清單。隱患排查清單的要素包含:所在部門、風險單元、作業活動、隱患排查內容、隱患可能導致后果、隱患類別、隱患級別、排查方式、排查部門/人員、排查頻次等。隱患排查清單猶如是隱患排查的字典,一旦建立后,所有的隱患檢查都可以按照隱患排查清單有序進行。
截止目前,寧煙已經完成14份部門級隱患排查清單、9份部門級隱患排查重點部位清單。根據隱患特點,確定單元、部門、崗位三級的排查方式和排查頻次,劃定隱患類別和級別,以便分級治理。
4. 結束語
雙重預防機制是安全生產管理中一次重大理論創新,進一步完善了我國安全生產管理理論體系,推動了安全生產關口前移,把安全生產工作的重點從“事故隱患”產生后的治理向“事故隱患”產生前的預防轉移,對有效預防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多發勢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目前,寧煙經過近兩年的摸索與實踐,基本形成了風險分級管控和事故隱患排查治理雙線進行,雙重預防的安全生產良好局面。下一步,寧煙將繼續以“兩個零”(力爭零故事、確保零報警)為安全目標,以“防風險、除隱患、遏事故”為主線,全面推行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事故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機制建設,進一步完善風險單元的劃分和隱患排查清單,充分發揮隱患排查清單的“字典”作用,切實增強風險防范能力,不斷提高企業安全生產水平。
參考文獻:
[1]黃典劍.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機制建設探討[J].中國安全生產, 2017, 12( 07) : 36 - 38.
[2]姬文龍,李國為.煤礦企業構建雙重預防機制的探索[J].陜西煤炭,2017,36( 04) : 50 - 54.
[3]孫立華.雙重預防體系建設中出現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山東煤炭科技,2018(03):185-186,188.
[4]雷長群.安全生產領域基本概念辨析及雙重預防機制研究[J].中國安全生產科學技術,2017,13(02):17-21.
(作者單位:浙江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