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偉


摘要:近年來,隨著計算機網絡和移動通訊技術的發展,計算機網絡通訊的應用領域越來越廣泛,也逐漸凸顯出其顯著的優勢。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展使得其覆蓋范圍增大,使用效率提高,速度明顯加快,極大地改善了人們的生活條件,給各行各業帶來了巨大的便利。其中,大量曾經主要依賴人力實現的行業,逐漸被計算機和網絡通訊技術所改變,不再依賴于人工的操作和管理,數據傳輸和信息共享的效率也更高,高速公路建設管理就是其中的重要一項,因此,研究計算機和網絡通訊技術如何更好應用在高速公路建設管理過程中,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高速公路建設管理的效率和質量,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計算機網絡;網絡通訊技術;高速公路建設管理
由于地域廣闊、人口基數龐大,我國的公共交通體系錯綜復雜,其中高速公路是連接各個地域直接的紐帶,提高了運輸行業、公共交通等的速度和便利性。然而由于覆蓋范圍較大,分支較多,傳統的高速公路管理需要大量的人力投入,并且往往難以同步,數據和信息交流難度大。而有了計算機網絡和通訊系統的輔助,高速公路建設管理的難度將大大降低,同時新型技術也逐漸取代了以往需要依賴人工完成的項目,大大降低了成本。本文通過對網絡通訊技術應用于高速公路管理建設方面的重要性進行分析,例舉其應用方向和應用案例,研究起所帶來的優勢,展望其發展方向。
一、重要性
計算機網絡通訊技術應用于高速公路建設管理具有極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作為國家基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高速公路的高效運轉有助于國家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效率的提升。但是現如今高速公路的管理仍然存在這一系列亟待解決的問題和缺陷,例如人工收費站難以被ETC系統完全取代,新能源汽車無法在高速公路上通行,檢查網點分布不夠科學,監控盲點數量較多等等,這些都需要運用計算機相關技術進行合理的改進和規劃。此外還有高速公路的健壯性較差,在惡劣天氣、車輛事故等因素的干擾下,目前的技術無法使其有效的解決堵塞分流等問題,而如果使用計算機網絡技術對全范圍對流量數據進行適時監控,將道路狀況信息等公開化實時化,利于實現及時的疏通擁堵,解決高速公路的通行的難題。
二、應用途徑
由于計算機網絡和通訊技術的強大功能,其通常能夠得到廣泛的運用。在高速公路的建設管理中,計算機網絡技術也同樣有著廣泛的應用途徑。
首先,在車輛檢查方面,每輛車每次通過收費站時,可以對其進行自動化的掃描和抽查,對存在違章記錄的車輛可以進行實時的攔截和記錄,并且對其重量等進行記錄和存儲。同時在收費站的分布設計管理方面,計算機也可以通過一定的模型和算法進行優化設計,合理配置資源[1]。
其次,在測速方面,利用OCR光學識別技術,能夠有效地實現對車牌信息的識別和記錄,再利用計算機網絡和數據庫技術,實現自動化的記錄、扣分、罰款等操作。將車輛信息匯總存儲并且實時更新,如此不但提高了測速的精度和效率,更有利于建立完善的車輛信息管理系統。
三、應用優勢
由于計算機網絡技術的一系列優勢,將其和高速公路建設管理結合能夠實現“1+1>2”的效果。一方面,對于高速公路管理系統來說,實現對高速流量的管理和監控始終是一大難點,而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拓撲結構特點決定了其能夠有效實現信息的同步化和集中化,甚至有助于實現信息的自動分析和數據的自動管理。另一方面,傳統的高速工具管理體系的建設人為因素過多,即浪費人力資源,增加成本,又容易出現和導致人為疏忽帶來的錯誤和缺陷等,不利于構建高效穩固的高速公路管理系統[2]。通信網絡技術恰當地彌補了這些缺陷,并且其廣泛應用的趨勢也以初見端倪,ETC系統的使用人數越來越多,為高速公路信息化管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四、應用前景
隨著5G時代的到來,計算機網絡和通訊在高速公路設計管理方面也有了更加廣闊的應用前景。通信網絡的發展意味著更高的速度和更大的范圍,同時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的提高也利于信息的交流和大型數據庫的建立。運用計算機網絡技術可以幫助實現對高速公路路況、車輛行駛、違章情況的實時監控等。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未來還可能實現對信息的自動化分析,通過人工智能等技術模擬工作人員的分析管理過程,實現對車輛、路況信息的處理和預測等。幫助更好地管理高速公路交通,在發生堵車等情況時為通行者智能優化路徑,緩解堵塞。
五、結束語
進入5G時代,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收到互聯網技術的影響,各行各業也都不同程度上地收獲了互聯網發展的紅利,交通領域也不例外。作為國家基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高速公路的建設管理需要不斷的提高和完善,而計算機網絡和通信技術的引入,無異于錦上添花。相關技術人員要堅持對該技術的研究與完善,建立更加高效科學的的高速公路的建設管理體系,造福廣大使用者,也便利更多管理者。
參考文獻:
[1]周玉海.計算機和網絡通訊技術在高速公路建設管理中的應用分析[J].科學技術創新,2018(21):75-76.
[2]宋杰,李文虎.高速公路聯網系統網絡安全現狀分析與建設思路探討[J].公路交通科技(應用技術版),2018,14(05):142-144.
(作者單位:江蘇省崇啟大橋管理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