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德旺 黃珊珊
摘要:為詳細研究兒童心血管內科護理用藥的安全管理問題,本文通過分析兒童心血管內科接受治療的患兒70例,實施用藥安全管理的35例患兒為研究組,未實施用藥安全管理的35例患兒為參照組,最后對整體效果進行統計和總結,得出結論:兒童心血管內科護理用藥安全管理需加強,從而使不良事件發生率顯著降低,可在臨床上進一步普及。
關鍵詞:兒童;心血管內科;護理用藥;安全管理
1對象與方法
1.1基礎資料
本次研究選擇患兒70例,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均為研究組和參照組,每組患兒有35例。利用統計工具對兩組患兒的一般資料進行檢驗,未形成統計學意義,加強了組間的比較。此研究中所有患兒家屬均對該研究知情,自愿參與實驗調查后均將知情同意書簽署。
1.2方法
參照組患兒未實施用藥安全管理,研究組患兒實施用藥安全管理,詳情內容包括:
1.2.1藥品分類管理和核對制度需進一步完善
醫囑用藥時需依據床位進行合理放置,備用藥物需依據類目進行規范擺放,常見的為口服藥物、注射類藥物、高危藥物和毒麻藥品,同時需將登記本充分準備,將藥物名稱和數量進行標記。各班交接工作需做好,藥物不得隨意擺放。近效期藥物也需將登記本充分準備,將失效期和先用標識進行注明,定期清理,從而使藥品質量得以保證。就高危藥品和毒麻藥品而言,需進行分類放置,同時注明醒目的標識。若藥品需在避光下儲存,需依據嚴格要求合理放置,冷藏儲存藥物需在冰箱內放置,溫度需控制在2℃~8℃,定期除霜,將記錄做好。護士長每周需核對藥品并進行簽名,這樣可以使用藥安全得以保證。護理人員需做好監督工作,嚴格遵守“三查八對”的原則,高危藥品和包裝類似的藥品需加大力度檢查,并注明標識。患兒在用藥前需事先對其姓名和住院號進行核對,隨后與家長共同核對,確認無誤后進行合理用藥。
1.2.2護理人員的培訓需加強
通常情況下,臨床藥物的直接執行者和患兒病情的主要觀察者為護士,與此同時均在臨床治療的第一線。要想做好用藥安全管理工作,護理人員整體素質的提升不容忽視。因此,醫院需定期組織相關藥物的培訓,讓護理人員不斷的學習,將以往了解的知識不斷更新,這樣可以在治療期間與醫師更好的配合,避免因缺乏藥品知識引發用藥不當。
1.2.3用藥原則需嚴格遵守
在給藥期間需執行用藥原則,并在醫囑條件下實施,禁忌擅自修改。與此同時,執行醫囑時不得盲目進行,若醫囑不安全可以大膽提出,核實后再次執行。就靜脈藥物而言,需實施集中配置,這樣不僅可以防止出現院內感染,同時可以使輸液安全性進行提升,藥品損失得以減少。另外,患兒在輸液期間,護理人員需增加巡視工作的次數,對其輸液速度和用藥前后的狀態進行觀察。在用藥前,護理人員需將藥物名稱、作用和潛在的不良反應進行告知,并加強兩者之間的交流。藥物過敏試驗審核制度需加強,必須由兩名及以上的工作人員確認后使用,皮試之前需將搶救準備工作做好,并將急救藥品充分準備。靜脈輸換液流程需進一步完善,液體使用制度和配用制度需制定。值得注意的是,液體在配置期間必須現配現用。抗生素藥物需配置一定后使用,通常在30min內,依據藥物自身類型的差異,需將滴速和巡視條例予以建立,從而使患者有效用藥得以保證。藥物的輸液速度需嚴格控制,若藥物的劑量較小,需首選小劑量注射器,從而使劑量準確性得以保證。
1.2.4口服藥物管理
患兒口服藥物時,護理人員需加強健康宣教,并為家屬講解藥物的使用劑量、需要注意的事宜和潛在的不良反應,隨后協助家屬進行喂服,從而使藥物使用不當幾率降低。患兒自己使用的藥物,需將告知義務進行履行,并將安全的用藥方法進行示范,對家屬進行相關指導,并觀察用藥后的反應。若患兒的服藥依從性較差,需詳細記錄,護理人員之間需相互提醒,避免出現漏服。另外,告知家屬輸液速度禁忌擅自調整,口服藥物也不得擅自服用,藥物使用劑量也不能擅自更改。
1.3指標評價
對兩組患兒的不良事件發生率進行統計,隨后對患兒家屬的滿意度進行調查,結果以滿意、基本滿意和不滿意三個結果體現。
1.4數據統計
本次研究中涉及的所有數據結果均選擇軟件包(SPSS19.0)進行檢驗和整理,滿意度和不良事件發生率以計數資料進行呈現,以百分率(%)表示的同時選擇卡方(χ2)作為檢驗方式,P<0.05則表示組間檢驗結果形成統計學意義。
2實驗結果
2.1實施用藥安全管理和未實施用藥安全管理的滿意度結果
研究組35例患兒實施用藥安全管理,家屬滿意和基本滿意的比例分別為60.0%、40.0%,滿意度經計算后為100%;參照組35例患兒未實施用藥安全管理,家屬滿意和基本滿意的比例分別為45.7%、34.3%,滿意度經計算后為80.0%;數據結果經統計后P<0.05。
2.2實施用藥安全管理和未實施用藥安全管理的不良事件發生情況研究組35例患兒實施用藥安全管理,1例患兒出現不良事件,比例為2.9%;參照組35例患兒未實施用藥安全管理,10例患兒出現不良事件,比例為28.6%;數據結果經統計后P<0.05,χ2=8.7365。
3討論
心內科患兒在治療期間使用的藥物具有多樣性,一旦使用不當會提升用藥不良事件發生率。引發用藥不良事件的主要因素與用藥依從性差異、護理人員缺乏藥學知識、安全用藥管理制度不完善以及藥物儲存不科學存在相關性,因此,臨床需針對上述問題將管理水平進行提升。與此同時,臨床用藥期間多數患兒不能按時服用,藥物劑量服用不準確,也會引發用藥過度情況的發生。用藥安全管理通過加強用藥處置、患者用藥以及加各環節的管理,同時將管理監控力度加強,可以使不良事件發生率顯著降低,從而使用藥安全得以保證。本次研究中,研究組患兒實施用藥安全管理,參照組患兒未實施用藥安全管理,比對兩組患兒用藥不良事件發生率,研究組2.9%明顯低于參照組的28.6%,數據結果經統計后P<0.05。從家屬滿意度調查結果來看,研究組100%明顯高于參照組的80.0%,數據結果經統計后P<0.05。證實用藥安全管理的臨床可行性。
4結語
綜上可知,兒童心血管內科護理用藥安全管理需加強,從而使不良事件發生率顯著降低,護理質量進行顯著提升,可在臨床上進一步普及。
參考文獻:
[1]吳濱娟(哈爾濱市兒童醫院).兒童心血管內科護理用藥安全管理[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7,第11卷(12).
[2]肖希.兒童心血管內科護理用藥安全管理淺析[J].世界臨床醫學(柳葉刀)(中文版),2017,第11卷(18):144.
(作者單位:江蘇省徐州市泉山區蘇堤北路徐州市兒童醫院心血管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