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惠萍
摘要:幼兒園閱讀區環境的創設應突出幼兒的參與性,實現幼兒閱讀硬環境與軟環境的同步發展,促進幼兒閱讀能力的提升,豐富幼兒的見識,啟迪幼兒智慧,發展幼兒的綜合能力。在幼教中,教育環境是一種重要的“隱形課程”,其重要性越來越得到認可。《綱要》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促進幼兒的發展。”
關鍵詞:幼兒;閱讀區;環境創設
一、師生攜手共建閱讀區
幼兒閱讀區是為幼兒建立的,讓幼兒參與不僅體現了“以幼兒為本”,還可以充分發揮幼兒的積極性。在閱讀區的創設中,不論是閱讀材料的選擇,還是閱讀區的管理,教師都跟幼兒進行充分的溝通,尊重幼兒的意見,充分體現幼兒的主人翁地位。例如,某班級的閱讀區原先由教師制定了規則,可是幼兒會對教師制定的規則本能地存在一種抵觸心理;另一個班級閱讀區的規則是在教師的引導下由幼兒自主制定,結果執行效果很好,能夠保持安靜閱讀環境,書籍閱讀后要按標記放回原位等。
二、家園攜手鼓勵自制繪本
自制圖書是促進幼兒主動參與閱讀的良好途徑。我們根據幼兒年齡段的特點,不同的年齡段選擇不同的制作方式。小班幼兒采用親子制作,家長參與,幼兒粘貼照片,結合手指點畫或印章畫的技能讓孩子們裝飾圖書。中班幼兒采用照片與繪畫、剪貼相結合的形式制作圖書。大班幼兒采用照片加繪畫的形式制作。幼兒在制作圖書的過程中要選擇內容、粘貼照片、裝飾畫面、組織合適的話語來表達事情的經過、發生的情景,其動手能力、想象力、創造力、審美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完成一本自制書,并在同伴面前展示,能夠給幼兒帶來許多樂趣,提高幼兒的成就感。此外,一本內容與自己伙伴相關的書,更能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培養幼兒的閱讀興趣,也增進幼兒間的互相了解。此外,還可以將自制圖書引入主題教學中。例如,在主題教學《車子叭叭叭》中,讓幼兒在報紙上、畫報上收集各類車子的照片,或者畫出各種各樣的車子,制作圖書《各種各樣的車》,這大大提高主題教學的效率。
三、閱讀分享促進幼兒間互動
分享是閱讀中的一大樂趣,我們不僅鼓勵幼兒閱讀,還鼓勵幼兒將書籍和知識與他人進行分享。我們每月開展一次“評書”活動,把自己一個月以來的閱讀收獲與同伴進行分享。“評書”的方式多種多樣,有講故事、介紹知識,等等。幼兒從“評書”活動中體驗到快樂,從此就更加愛閱讀書,很多幼兒從“要我讀書”變成“我要讀書”。我們每周開展一次圖書漂流活動,幼兒周一將漂流的圖書帶回家,周五將漂流的圖書帶回幼兒園,這不僅開拓幼兒閱讀的陣地,還豐富幼兒的閱讀材料。讀書與分享得到廣大師生的積極響應和熱情參與,在活動中培養幼兒相互信任、分享知識、傳播愛心的精神。
四、優化閱讀內容和形式
閱讀區不僅是一個形式,更應該體現出閱讀的內容。一些教師認為閱讀材料越多、閱讀區越豐富,就越能吸引幼兒,于是把閱讀區建成圖書的集中展示區。實際上,經過大量觀察發現,在圖書種類、數量較多的情況下,幼兒往往不是對圖書的畫面和內容感興趣,而是更喜歡快速地瀏覽或者頻繁地更換圖書,導致興趣泛化,注意力不夠持久,不能深入閱讀。我們根據與幼兒的討論結果和活動中觀察到的幼兒興趣點,將閱讀材料按主題內容分類擺放。例如,“新書推薦”將新投放的書集中擺放在一起。再如,“我愛看畫報”,準備了《幼兒畫報》《東方娃娃》等刊類畫報。又如,“大迷宮”則準備了各種知識類書籍。這樣,閱讀區的形式得到了充分完善,閱讀材料的內容也得到合理分類,讓幼兒在進入閱讀區后,能夠根據主題內容,更有目標地選擇閱讀材料,閱讀區也實現了材料的有序、有效投放。
五、結語
總之,幼兒閱讀環境的創設要緊緊圍繞以“幼兒發展”為中心開展,積極引導幼兒參與。
(責編 吳娟)
參考文獻:
[1]李曉靜.幼兒閱讀區域角的設計思路分析[J].廣西教育,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