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紹清
【摘要】? 本文基于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具體實踐,對道德與法治教學在初中教學體系的價值和意義作簡要的闡述,并對當前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現狀及其問題發生的原因進行詳細的討論。借鑒當前道德與法治教學的先進經驗,對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應用策略作著重的分析與探討,旨在為現實發展提供借鑒與參考。
【關鍵詞】? 道德與法治教學 教學模式生活化 應用
道德與法治素養是社會化人才所應具備的基本品質和發展能力,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教育便在新課程改革逐步深入的當下具有了更大的實施價值和發展目標。但在當前以應試學科教育為主體的初中教學體系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一直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且在教學設計與模式的開展中不具有現實發展的適應性、組織方式的高效性、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教學內容的實踐性和時代發展性的特點和意義,進而也就造成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教學的質量與價值普遍弱化的不良現象。
一、道德與法治教學在初中教學體系的價值和意義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是樹立學生正確道德意識、規則意識、法治意識、責任意識,塑造學生正面而積極的人格與價值觀導向,養成良好的道德素養、自律品格和遵紀守法行為習慣,并初步掌握依法維護自身權益、積極投身于社會活動并以此鍛煉自己能力的觀念與信仰的重要課程。可以說道德與法治教學是初中教學實踐化和社會化價值實現的重要渠道,也是達到學生時代化綜合能力培育的關鍵性手段。
二、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現狀及其問題發生的原因
(一)教學發展目標片面而單一
道德與法治課程由于不是應試的科目,因此在教學發展體系中一直未受到應有的重視。其在教學目標的設定上,往往只注重于課標范圍內理論及知識的講授,而對于學生思想觀念、道德品質、社會化能力、法治信仰與法治知識的多維塑造沒有在目標上予以深化,也就造成教學的規范化和科學化不足,課程設計、模式創新、評價體系優化上的動力缺乏,教學的價值難以得到有效的提升。
(二)教學內容及素材的生活化和時代發展性嚴重不足
道德與法治教學是一項社會性和實踐性很強且對現實生活和學生今后發展具有直接指導意義的重要學科。但是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在很大程度上忽略的課程的生活化和實踐化特征,其所采用的教學內容和實施素材與現實存在脫節,不僅難以在經驗態度帶來學生的認知和情感上的共鳴,還造成學生學習興趣調動的缺失,對學生現實問題的解決和發展方向上的指導意義也嚴重不足。
(三)教學組織方式的實踐發展性和有機互動性存在缺失
道德與法治教學的課堂組織模式多是以教師理論講授、學生被動接受為主,課堂的氛圍沉悶而乏味,對學生各項能力的深化以及知識的應用性鞏固上存在諸多不足與限制。單一而機械的課堂教學不僅制約了學生能動性的有效發揮,還不符合該課程實踐化、應用指導化的發展特點,學生難以在學習中掌握必要的能力及知識的應用策略,該課程的開展實踐逐漸與其實施的初衷產生了背離。
三、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應用策略
(一)深化教學發展目標,將課程任務引入到解決學生現實問題的發展中來
基于教學的單元性目標,結合初中學生的心理、需求及現實發展實際,將道德、觀念、價值觀的積極塑造落實到解決學生現實問題的實踐中來[1]。諸如在《守護生命》這一課的學習中,除了要讓學生在內容的學習中明白生命的寶貴,懂得呵護生命的重要性之外,還要通過“網絡游戲對身體和心理的傷害”、“青少年心理問題的不良影響與危害”等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問題進行討論、分析和解決,進而帶來學生對生命各個維度的充分認識與理解,并達到對學生健康上網等現實問題的有效引導和積極解決。
(二)優化教學內容上設計,實現教學素材的生活化和時代化
道德與法治教學的內容不能僅僅局限于課本中的理論與素材,應當全面結合現實的熱點、學生的愛好與需求、學生生活學習的行為現狀和心理特點進行內容和素材的選擇、整合與課程設計。例如在《預防犯罪》這一課的學習中,就可以通過與初中生密切相關的“校園霸凌”案例的設疑性導入,讓學生在案例的講授與視頻觀看、案例的合作分析與問題討論中實現對導致校園霸凌等青少年違法犯罪行為產生原因的深入透析,認清普通矛盾糾紛與違法犯罪行為之間的界限,清楚校園霸凌行為造成的多方面傷害并逐步掌握運用正當手段及法律武器保護自身利益的觀念與方法等。從而讓學生認識到法律的價值、學會正當的自我保護,更樹立維護法律、尊重法律的信念,提升學生自我管理的責任與能力。
(三)提升教學模式的實踐性、互動性和發展性
道德與法治教學的組織模式應基于教學目標的發展深化,采用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和能動性的教學方法,提升生生和師生互動性的教學手段以及拓展學生實踐認知能力的教學模式進行課堂教學效能的優化提升。首先,教師的授課語言應當更具生活感、趣味感并富有人情味,以實現對學生學習興趣和情感的有效調動;其次應當充分利用多樣化的教具(如圖文卡片、多媒體音像資料以及情境模擬等)帶來課堂氛圍的社會性和現實感的真實、生動創設,進而極大激發學生探究的主動性和能動性;另外通過角色扮演、互助合作、問題情境探究、競技游戲等方式的靈活化采用,以實現對課程教育內涵在學生互動中的有效拓展,并讓學生的在不同的學習模式下達到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溝通能力、合作能力等發展性能力的有效提升。
結語
道德與法治教學是初中教學發展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各教育發展主體要不斷提升對該課程價值與意義的認識程度,通過目標的現實指導意義深化、內容的時代性發展、模式的生活化和能動性創新,帶來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有效性的多維提高。
[ 參? 考? 文? 獻 ]
[1]王志明.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應用[J].新課程(中學),2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