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在我們所生活的時代是一個科學技術不斷創新,信息高速發展的信息化時代,信息技術與人們生活緊密相連,應用于各行各業,尤其是在學習外語階段過程中。對此我們展開分析和討論,明確信息化教學在跨文化交際課程中的可行性,探討信息化教學在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中所體現的優越性,在此基礎上,通過觀察國內高校外語課堂中跨文化知識學習和能力培養的現狀,探索高校外語學習者跨文化能力培養的具體措施。希望能夠培養出具備較強學習外語能力的人才,在信息化的今天能夠適應社會的發展。
【關鍵詞】信息化;外語教學;跨文化能力
【作者簡介】汪丹(1981-),女,漢族,湖北武漢人,武漢交通職業學院,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ESP教學。
引言
在全球化的過程中,我國邁向國際舞臺的腳步越來越穩,越來越快,國際間的交流合作也日益增加,因此需要越來越多具備跨文化交際能力及學習能力的高素質人才。同樣,信息技術在交流過程中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傳播知識、傳遞信息、創造財富、培養人才等等。同時,開放包容的思維以及對知識技能的渴望與好奇都促進了外語學習者跨文化能力的培養。通過不斷進步、不斷創新的科學信息技術這一新興平臺,充分培養和發揮眾多外語學習者的跨文化能力。
一、信息化教學在跨文化交際課程中的可行性
在以前的跨文化能力交際課程中,主要的授課方式是以教師為主導,按照教學大綱和培養計劃進行授課,完成教學任務,但是學生會常常因為枯燥無聊的理論知識而沒有興趣學習。由此可見,傳統的教育方式已經無法滿足人才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那么,在現代化信息技術不斷革新的今天,校園課堂就積極引進科學技術,實現與現代化接軌,利用互聯網等媒體平臺進行多層次、全方位的授課,教師與學生也可以通過網絡軟件等方式及時溝通,解決問題。同時根據學生的實際特點及時調整教育方式,實現信息化教學在跨文化交際課程中的可行性。在素質教育以及教育改革的大環境下,各大高校應該積極提供并升級學校基本的信息化設備,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努力為外語學習者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繼而提升外語學習者的跨文化能力。
二、信息化教學在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中的優越性
1.提高外語學習者學習興趣,高效引入信息化技術。外語學習者大都會因為枯燥無聊的知識理論而變得懶惰、怠慢,在學習過程中不能夠集中注意力,沒有興趣學習。而學習興趣能夠幫助所有外語學習者獲取知識,開闊眼界,提升自身素質和能力。因此,如果想提高外語學習者的交際能力,需要在課程中利用信息技術互聯網等媒體手段,高效引入信息化技術,引用具體案例文化現象影音資料等相關輔助內容,將課程變得生動、具體,方便學生理解和學習重難點,同時還能夠提高教師講課效率和學生的學習效率,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外語學習者輕松愉快的體驗學習外語的樂趣,提高學習興趣,進行自主學習。
2.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在培養外語學習者的跨文化能力過程中,除了扎實的理論功底之外,需要具備一定的實踐經驗,將所學的理論知識真正的應用到外語交流之中,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同時,實踐的過程也是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的過程,能夠及時發現問題,并且在教師的引導之下解決問題。課上所學習的關于中西語言、語言技能以及更多幫助提升了解文化能力的相關內容,都需要學生在課上及時消化,課下積極練習,可以通過社交軟件等平臺與教師同學進行交流,信息化技術的引進能夠保障學生可以隨時隨地練習,進一步的實現跨文化能力的培養,也為日后自身發展提供了保證。
3.擴充課程信息,增加課程容量,減輕教師工作量。課前認真備課是保證課堂質量的一個重要步驟。教師需要查詢關于課堂內容的重要的相關課外資料,豐富課堂內容,擴充課程信息,引用信息化手段,通過課件向學生們講解,通過音效、色彩和動畫等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刺激學生的感官,加深學生對所學內容的印象,提高記憶力和理解能力,從而提高了課堂效率,增加課程容量的同時也節省了課堂時間。教師也可以提前布置作業,讓學生在課前收集后相關內容,課堂上給學生留出時間講解課件,這非常有助于學習和理解外語內容。既有助于減輕教師工作量,又能夠保證課堂質量。
三、國內高校外語課堂中跨文化知識學習和能力培養現狀
1.教師自身跨文化交際能力存在缺陷。雖然各大高校的外語教師本身具備一定的跨文化交際能力,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其跨文化交際能力缺乏更新意識,不能滿足文化等各個方面的發展和進步。而且教師常年任職授課,沒有機會親自參與各種對外交流的會議等活動,缺乏實戰經驗,這也直接影響學生跨文化能力的培養和提高。
2.師生對跨文化交際知識和技能的重視程度不夠 。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在講解英語知識的時候重點主要集中在語音、語法、句子結構以及聽說讀寫能力訓練上,嚴重缺乏對于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然而,即使有對口語的訓練,學生能夠保證在學習和交流過程中正確的使用語言進行對話溝通,卻不能夠保證能夠充分理解不同的文化內涵,這都是因為師生對跨文化國際知識和技能的重視程度不夠,對相關國家的文化,信仰等各方面內容了解不夠。
3.母語文化地位被忽視,違背跨文化雙向交際的規律。國際化的不斷深入讓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學習外語,越來越多的人更傾向于英語語言學習,就導致了部分英語學習者忽視了母語文化的地位,缺乏對母語地位的正確認知。語言與文化之間應該是平等的、雙向的交流溝通,這種忽視母語文化的做法,違背了跨文化雙向交際的規律,不能夠很好地傳播弘揚中華傳統文化。
4.教學模式單一,缺乏積極的教學策略。傳統教學中教學模式過于單一,也是影響外語學習者的跨文化能力培養的一個重要因素。部分教師缺乏創新意識,不能夠順應時代發展積極引進信息化技術進行教學,一味地輸出知識,學生不能夠理解甚至還會產生消極情緒。同時沒有采取積極的教學策略,課堂枯燥,影響學習效果。
5.學生缺少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展示平臺 。在學習語言過程中,既要有輸入過程,也要有輸出過程。學生在接受知識過程中充分理解,同時也要注重輸出,及時與同學教師進行英語交流,學校也應該開展各種活動或者比賽為學生提供展示平臺,然而就目前情況來看,很多學校缺乏展示交際能力的平臺,不重視跨文化能力的輸出,導致學生缺少交流經驗,影響跨文化能力培養。
四、高校外語學習者跨文化能力培養的具體措施
1.轉變教學觀念,制定明確的跨文化交際教學目標。 教師積極轉變教學觀念,師生共同明確文化沖突的危害以及跨文化交際的重要性,從而提高自身對于跨文化能力培養的認知。充分提高對于外語學習者對英語交際能力的培養,積極了解中西文化差異,保持學習熱情,端正學習態度,學會應用跨文化交際能力,形成自己的競爭優勢。
2.提升教師的信息化教育技術能力。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與支持推動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教學。很多網絡社交平臺以及其他學習平臺都有助于學生進行英語學習,比如批改網,能夠及時幫助學生提高寫作能力。這就要求學校應該加大這方面的技能培訓,提升教師的信息化教育技術能力,讓教師學會運用各種網絡平臺進行授課,加強實踐,更好地提升學生的跨文化能力。
3.加強高校合作,借助互聯網整合教學資源。各大高校之間的交流合作也有利于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各大院校根據本校學生學習情況和發展狀態,借助互聯網整合教學資源,選擇合適的成熟的教學資源對學生進行培訓和講解,充分發揮資源合理配置,使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始終貫穿于各個專業,各個學科的教學過程之中。
4.建立網絡平臺,為學生提供跨文化交際的展示平臺。充分發揮網絡等信息技術的優勢,依托網絡教學,豐富教學內容,完善教育模式,提高學生學習熱情,發揮主觀能動性進行自主學習和小組學習等多種學習形式。通過不同形式的網絡教學,讓學生充分感受文化的差異與交融,并且讓學生懂得要尊重文化差異,擁有包容的心態。學校可以積極邀請專家學者或者優秀的留學生在網絡上與學生實時交流,積極開展文化活動,完善教學環節,讓學生充分地感受到不同文化的力量和真誠, 真正地成為文化交流的使者,讓學生在這樣一個良好的跨文化交際的平臺展示自我,培養跨文化能力和水平。
5.加強校企合作,提升教師自身的跨文化交際實踐能力。由于教師自身缺乏跨文化交際實踐能力,從而導致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不足,所以學校應該加強校企合作,提升教師自身水平。強化教師隊伍,保證每個寒暑假期間都能有部分教師親自接觸到對外談判交流等活動,提升自身跨文化交際實踐能力。在課堂上,教師也可以將這些經驗講給學生,讓學生更加真實地感受到跨文化交際能力的重要性,更具說服力。
五、結語
總而言之,對于外語學習者來說,跨文化能力是一項重要的技能,在信息化時代,這項能力的培養需要信息化手段的促進和補充。信息化技術手段是在課程內容的基礎之上,融入學生感興趣的一系列科技手段,保證教學質量,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讓外語學習者充分了解中西文化的差異以及中西語言的差異,用一個包容開放的心態學習。在學習過程中,外語學習者通過信息化技術手段提高自身英語水平,文化理解能力以及跨文化的交際能力。
參考文獻:
[1]賴曉榕.淺析中職商務英語專業跨文化交際課程的信息化教學[J].現代經濟信息,2017(02):396+398.
[2]何金.信息化網絡輔助教學下高職英語專業跨文化交際能力研究[A].遼寧省高等教育學會.遼寧省高等教育學會2017年學術年會優秀論文三等獎論文集[C].遼寧省高等教育學會:遼寧省高等教育學會,2017:11.
[3]鄭芫,吳婷.學習者自我認同發展對外語教學中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的啟示——基于網絡英語自主學習者的研究[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8(12):312-313.
[4]田月梅.信息化環境下翻譯中的文化差異和跨文化意識培養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7(19):194-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