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園江
聽、說、讀、寫是語文教學中對學生著重培養的基本語文能力。這四種語文能力的培養不宜有所偏廢或取舍,它們是既相互制約,又相互促進的相輔相成的關系。
然而,這種相輔相成的關系并不意味著這四種能力之間是均衡關系。
其中“聽”是人對作用于聽覺的外來信息的感知。這感知的過程實際上是伴隨著人腦對這些外來信息進行分析,選擇和評價的處理過程,而這個處理過程顯然是要受制于感知者此前所獲得的相關知識和自己的實踐經驗的,而獲取這些相關知識存儲的最佳途徑,當首推閱讀。現實中我們不難發現,那些有較強聽辨能力的人都是勤讀不倦的人。
“說”即口頭表達能力,這是人運用知識駕馭語言,思考問題,表達思想能力的綜合表現。一個人說話內容的豐瘠、品味的高低與其文化知識、理論知識的背景是有很大關聯的。試想一個讀書太少、積學太少的人能成為一個口齒伶俐的雄辯大家嗎?
讀與寫二者的關系就更明白不過了。沒有大量的閱讀作基礎,又豈能生造出好的文章?古人的“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就是最好的例證了。現代文學巨匠魯迅先生在回答一個探問作文秘訣的青年人時說“多讀、多看而已”。因此,讀與寫的關系就是:讀是寫的基礎,寫是讀的應用。
從比較來看,“讀”在這四種語文能力中是基礎,是根本,是主導。因此,以讀為本就成了我們處理聽、說、讀、寫在教學中地位、作用等關系的基本原則。
閱讀活動本質上是認識活動,人的認識能力的發展,離開閱讀活動是不可能深入的。閱讀,是人們不斷接受新信息的主要渠道,人們進行學習的主要手段,也是認識世界的主要途徑。所以在語文教學中要始終重視閱讀。
如何加強閱讀教學呢?
首先,閱讀是一門科學,重視它必須要有起碼的理性認識和較為系統的理論學習,這是語文教師必須的知識儲備,也是重視閱讀的前提。要做到這一點也是可能的,古今中外就有大批有關閱讀學的論著可供學習。
其次,思想上要加強認識。教育管理者、教師和學生乃至家長四方面都要在思想上重視閱讀。課堂教學中,語文教師必須要把閱讀落在實處,在時間上予以保證,讓學生在自主閱讀的基礎上“悟”出課文的“文理”,使學習過程成為一個自然的內化過程。這樣學生既能領悟到文章的實質,又能獲得閱讀的經驗,而使之受益終身。教師絕不可包辦代替,把現成的觀點拋出來,讓學生被動、機械地接受。課外閱讀也是不可忽視的。課外的閱讀是一個在更大范圍內的學習和積累過程,這是成才不可缺少的環節。我們的社會、學校、家庭、教師要為青少年創造良好的條件,鼓勵他們閱讀更多更好的書。這要求教師要做好指導工作。
第三,語文教師應在語文教學中注意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能緩解教學中的部分矛盾,減輕教師的工作壓力。在培養學生閱讀興趣上,教師要重視方法上的指導。教給學生讀書方法的過程,就是形成其閱讀能力的過程。
我們有必要回過頭來看看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的現狀,這對強化我們閱讀教學的意識是有促進意義的。
問題一:有些語文教師對究竟什么是閱讀,閱讀應有的地位,有哪些重要作用等等理論問題還沒有一本明白帳,存在較為嚴重的理論準備不足的缺陷。教師雖是辛辛苦苦地教,但沒有正確理論的指導,又談何符合質量要求的閱讀教學呢?
問題二:對閱讀教學重視程度不夠。不少語文教師在課堂上一個人包辦,單打獨唱,真正留給學生閱讀的時間很少。“教師講,學生聽”這種語文教學模式年復一年地進行著,在客觀上剝奪了學生閱讀的時間,抑制了學生閱讀思維的發展,抑制了學生主觀能動作用的有效發揮。學生雖然學了不少課文,卻因長期接受的是灌注式教學,是被動、機械地接受,沒有真正消化,當然談不上內化為能力的。
問題三:學生課外閱讀的條件比較差。這在客觀上限制了學生能力的提高。由于經濟或領導不重視的原因,大部分鄉鎮中小學沒有足夠的可供學生使用的閱讀資料。即便是教師,也只有教本和教學參考書這樣簡單、原始的教學工具,這如何能適應得了現代語文教學的變革呢?條件較好的地區也存在一個閱讀興趣問題。這需要我們廣大的語文教師做大量的引導工作。
問題四:傳統的應試教育思想嚴重困擾著閱讀教學的落實,語文教師不敢放手讓學生閱讀,這樣既費時,又怕有遺漏,影響工作業績。有些甚至出現讓學生背試卷,考高分的短期行為。另外,部分老師和家長禁止學生閱讀課外書籍,斥之為不務正業,認為只要把課本上的問題弄透了,記牢了,成績就低不了。課業負擔重,沒有時間進行課外閱讀。如此惡劣的教育環境現在還有加劇的傾向,這不能不引起我們的高度警惕。
以上這樣一種現狀已成為語文教學中的閱讀瓶頸。表面看來似乎只是閱讀的問題,實際上它還關系到學生的寫作能力,語文素養能否提高的問題。近年中考、高考所暴露出來的初中、高中學生作文中存在的內容空洞,思維混亂,詞匯貧乏等現象與閱讀量少、閱讀范圍窄、閱讀能力低是不無關系的。
可以說,閱讀是學習之母。閱讀能力對各學科的學習都會有重大影響。因此,我們必須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加強指導,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開闊視野,積累語言,提高寫作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開發其的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