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曙光
摘 要:高考在教學中發(fā)揮的往往不僅僅是助力作用,還有著拉力作用。很多人戲稱高考其實是教學的風向標,事實上也是如此,高考中的題目對于教學方向和教學的針對性具有很強的導向作用。所以在新課標改革背景下,研究高考物理題型并有針對性和方向性的進行教學講解將會是教師需要重點關注的方面。高考物理電學實驗題的變化趨勢也可從高考試卷中窺其一角,從傳統(tǒng)的對于一般的電學實驗知識和實驗過程記憶的考察逐漸轉(zhuǎn)向?qū)τ趯嶒灮驹砗蛯嶒灮痉椒ǖ睦斫夂驮龠\用,重心逐漸轉(zhuǎn)向了對于知識的更深的理解層次上,因此,通過分析電學實驗高考常考題型,從中總結解題策略,歸納解題方向?qū)τ趯W生考試成績的提升和學科素養(yǎng)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電學實驗題型、高考常考、解題策略、理解運用
引言:目前高考電學實驗試題一個很明顯的趨勢是打破原有的實驗方案,讓學生根據(jù)所學知識和方法自行設計更便利的、更有效率的實驗方案和實驗步驟。從很多的題型中都可以看出知識理解和吸收消化對于解題的巨大幫助,甚至可以說是必須的條件,因此,教師在實際的物理電學實驗實際教學或者是電學實驗高考試題講解中需要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從最基本的解題方法講起,逐漸深入到概念理解、方法運用層面,切實培養(yǎng)學生自主解題的能力,讓學生能夠在掌握多種解題方法的同時,形成多角度思考問題,準確運用知識和概念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在高考中走得更好更遠[1]。
一、與多用電表應用相關的實驗問題
多用電變常常會考察多用電表基本操作用法,但是對于基本原理和操作的考察通常會變換條件,所以就要求學生能夠充分理解原理,自主強化對于原理知識的運用。
有一類題型會選擇將多用電表的基本操作方法和原理與電流或電阻結合起來,例如用多用電表測量電阻和電流,如果是測電阻,那么多用電表應該注意每次更換測量倍率后都應該重新進行歐姆調(diào)零,同時,對于未知電阻,還要先用電壓表測量電路中是否含有電源,然后再通過估計選擇倍率;如果測的是電流,那么應該在測量前先進行機械調(diào)零,而更換量程之后不需要再次調(diào)倍率,同時對于未知電流的測量必須用最大量程,否則可能因為電流過大而燒表。由此我們可以大概看出,對于多用電表的基本知識和理解一定要深刻,在很多情況下題目并不會直接點明條件,這就需要學生能夠掌握知識,理解知識,發(fā)掘題目中的隱性條件。
二、與電源電動勢和內(nèi)阻測量的實驗問題
有關電源電動勢和內(nèi)阻的測量通常是物理電學實驗中的一大難點,不僅難在解題的復雜程度和難度方面,同時還難在原理方面。學生必須能夠熟練掌握整體的測量原理,準確地將這些原理運用到一些全新地環(huán)境當中。
而且在這類題目當中,通常還會加入電路圖的設計,圖表的分析,使得難度又上了一個檔次。具體來說,這類題目通常會包含幾個小問,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的要求也不相同,其中包含難題,但也還是有很多的基礎題的。通常會考察電壓表、電流表和滑動變阻器的選取問題,在選擇電壓表和電流表時,必須遵守不能時電表損壞,要使得測量的結果盡可能地精確,能夠用數(shù)值確定地就要用數(shù)值大致估計,選表的原則和方法,學生都需要理解并且熟練掌握。這類題目的重難點恐怕就在于表達式的描述和繪圖了,就表達式方面而言,表達式的描述通常會和測量數(shù)據(jù)繪制出的圖表相結合,然而這些圖表的橫坐標和縱坐標變化是十分多的,類型十分多,因此針對不同類型的圖表,學生也要一一掌握其原理并且要求能夠準確運用[2]。
三、伏安法測電阻(電阻率)
伏安法測電阻其實只是測量電阻的方法之一,還有安安法等多種方法測量,所以其實通過一種類型的方法講解和理解,使得學生對于基本原理以及一些基本原則能夠熟悉并且運用。伏安法測電阻的優(yōu)點是測量誤差小,精度相對而言是比較高的,但是缺點是操作比較繁瑣,只能間接測量,需要進行修正。伏安法測電阻涉及了電流表內(nèi)接還是外接的選擇,選擇儀器的一般步驟和一般原則,接滑動變阻器是分壓式接法還是限流式接法等等。就電流表內(nèi)外接問題談談具體策略,電流表接法的選擇可以采用比值法和實驗試觸法,比值法就是當Rv/Rz>Rx/Ra時,使用電流表外接法,如果相反則選用電流表內(nèi)接法。通過伏安法測電阻其實可以發(fā)現(xiàn),這些原理概念其實都是有聯(lián)系的,老師在教學的時候應當注重對于原理的講解,這樣學生才能夠很好地做到舉一反三,能夠從一道題目中總結歸納出一類題目的解題策略。
結語:高考電學實驗題一直是高考考生理綜失分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表現(xiàn)在考生對電學實驗的基礎原理掌握不牢,因此面對較為新穎的實驗設計題目便感到十分困難,同時對于實驗的基本步驟不夠熟悉,沒有從根本上深層次理解實驗。對此,考生一定要多花時間在實驗設計和原理的理解上,從題目中總結策略和規(guī)律,形成做題的感覺,積累經(jīng)驗。我想這樣一定能夠取得較為理想的成績。
參考文獻
[1]張勇.電學實驗課堂上學生學習行為差異的分類互動教學策略探究[J].數(shù)理化學習(教研版),2017;78(2):88-89.
[2]劉德榮.淺談電學實驗復習的整合與設想[J].物理教學探討,2017,35(2):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