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歡
摘 要:金融發展與區域經濟增長之間具有相輔相成的關系,因此在區域經濟發展中一定要重視金融的作用。本文首先分析了金融發展與區域經濟增長的相關性,在此基礎上重點探討了金融發展帶動區域經濟增長的創新機制。
關鍵詞:金融發展、區域經濟發展;創新機制
區域經濟發展是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近些年隨著金融行業的快速發展,其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金融發展可以為區域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動力。因此關于區域經濟增長與金融發展的相關性研究已經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
一、金融發展與區域經濟增長的相關性分析
金融發展與區域經濟發展之間具有密切的關系,良好的金融發展有助于促進區域經濟的增長,而區域經濟的增長為金融發展的進一步優化提供物質基礎,兩者之間相互促進、相互影響。因此分析金融發展與區域經濟增長之間的作用關系和作用方式對于促進區域經濟的增長,實現金融發展的優化具有積極的意義。
(一)金融發展作用于區域經濟增長
在我國國民經濟發展中金融行業處于核心地位,可以有效實現社會經濟金融資源的優化配置,促進我國經濟的發展。任何事物的發展均離不開環境的影響,金融行業也不例外。因此金融行業的良性發展需要良好的金融發展環境支持,既包括產業結構以及制度建設等內部環境,也包括政治以及法律等外部環境。基于生態學角度進行分析,金融行業是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在生態系統發展過程中需要積極適應環境的變化,同時促使環境向著良性的方向發展。在我國經濟發展轉型升級時期,區域經濟的增長對金融行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需要存貸款業務的支持,還需要提供投資理財等綜合性的金融服務,目前金融發展已經成為衡量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評價指標。良好的金融發展有助于資金的聚集,進而促進區域經濟的增長;而相反不良的金融發展容易導致資金的流出,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區域經濟的增長[1]。因此在良好的金融發展下,政府、企業以及金融機構均可以實現自身的發展,企業可以獲得資金支持,金融機構可以拓展業務,政府可以實現就業的增加和財政收入的增長,實現區域經濟的快速發展。
(二)區域經濟增長作用于金融發展
金融發展是一個綜合概念,包括當地的政治、經濟、信用、市場以及法律等多個方面,與社會的發展密不可分。金融發展的優化必須要以區域經濟的增長作為依托,具體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區域經濟健康穩定發展有助于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獲得自身的發展,在實現經濟效益的同時,不斷提高金融服務質量;二是區域經濟的增長有助于消除不和諧因素,為金融行業的發展提供更加廣闊的空間。所以只有在區域經濟健康穩定發展的前提下,才可以更好的對金融發展進行優化。
二、金融發展帶動區域經濟增長的創新機制
隨著我們金融行業的不斷發展完善以及對外開放程度的不斷增加,金融行業在我國經濟發展中所起的作用越來越突出。對區域經濟發展來說,金融既是區域經濟發展的催化劑,也是區域經濟穩定發展的基石。因此,在區域經濟發展過程中一定要不斷提高對金融行業發展的重視程度,綜合協調政府部門、金融機構以及相關企業等來進一步促進金融生態環境的優化,推動區域金融市場的完善和區域經濟的發展。
(一)整合區域金融資源
在區域經濟發展中,對區域金融資源進行整合有助于提高金融資源利用效率,實現金融資源的優化配置。首先積極拓展區域金融資源,對于外資銀行的進駐應該降低入駐門檻,簡化審批流程,并為外資銀行在本地的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有效打破本地銀行的壟斷模式,更好發揮銀行等金融機構在中小企業以及新興企業發展中的促進作用。其次積極鼓勵區域內中小型金融機構的發展,為中小型金融機構提供更多的政策扶持,不斷豐富完善區域金融市場體系,更好滿足不同層次企業發展對于資金的需求。同時還應該為民間金融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通過政策對民間金融的發展進行引導和規范,逐步實現民間金融的正規發展。再次積極鼓勵城市銀行與農村信用合作社之前的合作,形成系統完善的區域金融發展體系,通過不同金融機構之前的相互協同配合為區域經濟的發展提供強大的金融助力支持。
(二)完善金融市場體系
首先作為金融體系的主體,金融機構應該對自身的組織體系進行健全完善,確保金融體系結構的合理性和完整性,同時通過金融資源優化配置來提高金融機構的發展活力。金融機構組織體系的完善,一方面需要積極推動社區銀行以及貸款公司業務的拓展,不斷提高區域金融機構的數量,更好滿足區域經濟發展對金融服務多樣化的需求;另一方面要構建多層次的保險市場體系,為區域經濟的發展提供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金融服務。其次作為金融體系的核心內容,金融服務需要不斷創新和發展。一是要積極推動股票市場以及債券市場的發展,促進企業不斷提高直接融資在總融資規模中的比重;二是對貨幣市場以及資本市場不斷健全完善,積極協調不同金融子市場之間的良性和諧發展;三是加大對管理層期權以及產業投資基金的引入力度,特別是對于當地的優勢產業項目,設計更加匹配的金融產品,提供更加匹配的金融服務,更好滿足項目實施對金融服務的需求。金融體系的優化完善還應該重點關注中小企業融資貴、融資難問題。一方面應該建立多元擔保機制,為中小企業的融資構建多層次的金融服務體系;另一方面應該鼓勵發展供應鏈金融等新型融資模式,不斷拓寬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
(三)優化金融生態政治環境
金融生態政治環境是金融生態環境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別是在我國具體國情下,金融生態政治環境將會直接影響金融行業的發展方向和發展規模。金融生態政治環境的優化必須要到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政府相關部門應該積極發揮宏觀調控作用,有效處理政府與市場之間的相互關系,在考慮當地經濟發展實際的情況下,制定科學合理的金融生態環境優化方案,并且進一步明確工作思路以及相關的施工步驟。為了有效避免政府各部門責任分散、相互推諉的問題,地方政府應該建立積極有效的工作協調機制,對財政、稅務以及公檢法等各個部門進行統一協調管理,共同服務當地金融生態環境的改善,促進金融行業的發展,提供相應的政策和資金支持[2]。除此之外,地方政府還應該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不斷提高服務意識,制定明確的市場準入和退出機制,保障金融生態環境的安全穩定發展,地方政府還應該繼續通過電視廣播等媒體,對金融生態環境的建設進行大力宣傳,為區域金融生態環境的優化改善奠定群眾基礎。
(四)健全金融相關法律制度
良好的法律環境是金融生態環境得以優化的重要保障。但是隨著經濟吸引我國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我國金融行業發生了重大變化,互聯網金融相關法律法規的出臺相對滯后,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國金融行業的健康穩定發展。因此我國政府相關部門應該針對我國金融行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進一步健全優化相關的法律法規制度,為金融行業的健康穩定發展提供法律保障。對于地方政府來說,應該在國家法律法規出臺的基礎上,據地方經濟發展特點以及金融行業發展特點出臺地方性金融行業相關法律法規,保護金融機構以及金融主體的合法權益,對金融活動中的違法犯罪行為進行嚴厲打擊,取締非法金融組織和非法金融活動,有效遏制非法集資以及逃廢銀行債務等不良現象[3]。在金融行業法律法規健全的過程中,要盡量推廣簡易的訴訟程序,一方面可以有效降低訴訟成本,另一方面可以有效提高執法效率,為利用法律手段來解決金融問題提供保障。
(五)健全社會信用體系
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也是金融生態環境優化的重要方面。但是社會信用體系的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參與和努力,這就要求政府相關部門、金融機構以及地方企業能夠聯合到一起,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來構建系統完善的社會信用體系平臺。通過社會信用體系平臺可以有效緩解金融機構與中小企業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幫助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能夠更加準確詳細了解中小企業的相關信息,從而為中小企業提供貸款支持的同時,能夠有效控制風險。社會信用體系的構建首先要建立企業信用信息檔案,并且開展分類管理和動態追蹤,同時提供相關信用數據發布和查詢的功能。其次要對現有的企業信用信息資源進行有效整合,不同信用信息數據平臺之間實現有效對接,保障社會信用體系的系統性完整性,同時保障信息的及時性和準確性。同時還應該充分發揮政府的引導作用,在項目招投標等各個方面,對于信用狀況良好的企業給予優先支持,并在授信額度以及稅收方面給予適當優惠;而對于信用狀況較差的企業要采取一定的信用制裁,對于情況較為嚴重的可以采用媒體曝光的方式甚至是法律方式進行處理。除此之外,還應該建立信用中介服務機構,積極促進社會信用體系的完善。
三、結束語
金融是區域經濟發展中不可缺少的核心要素,對于優化完善區域經濟機構,促進區域經濟增長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區域經濟在發展過程中應該加大對于區域金融發展的重視程度,為區域金融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不斷優化和完善區域金融市場體系,為區域經濟的發展提供更大的動力支持。
參考文獻:
[1]姚媛媛. 金融集聚效應對區域經濟的帶動能力探究[J]. 金融經濟,2019(14):144-145.
[2]耿良. 我國區域金融與區域經濟發展的空間分析[J]. 河北經貿大學學報, 2015, 36(06):104-108.
[3]孫志紅,王亞青. 金融集聚對區域經濟增長的空間溢出效應研究——基于西北五省數據[J]. 審計與經濟研究, 2017,32(02):108-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