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世界永遠都在變化不停,但是優秀民族精神的傳揚是所有人永不能改變的歷史使命和責任。而且優秀的民族文化精神,有利于培養學生們做一個品格高尚、性情高潔的人,從而提升學生們各方面的文化素質。這不僅是歷史傳承的延續,也是社會對青少年發展的期望,更是國家對學生們茁壯成長的重視。那么,在思想品德的教育課堂中,如何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思想品育,培養學生品性,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關鍵詞:德育課教學;思想品德;培養;學生的品性
引言
時代在進步,社會的人才需求更偏向于品格道德的比拼,例如在面試過程中,可能會因為你撿了一下垃圾或者幫別人做了一件小事,就有可能得到面試官或者別人的青睞。為什么呢?因為在這個過程中展現了你人格的魅力,比如助人為樂、關愛環境等優良品質,這都是未來就業競爭的趨勢和潮流。國家關于教育的方針政策還在不斷改進,學校關于教育的體系也還在不斷完善,而學校也在嘗試中逐步加強學生們的思想品德教育,優先讓學生們學會做人,再學會文化知識,才能培養出一批能報效社稷的高素質的棟梁之才。
一、德育課教學的重要性
(一)就學生來說
德育課的教學能夠加強學生們的品格建設,提升學生們的思想道德水平,從而培養出一群高情商、高智商的全能性人才。如何提升自己是我們終生必修的課題,而且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學會如何去做人。只有真正學會了做人,我們才能問心無愧地走完漫漫人生路;只有真正學會了做人,我們才能立足于社會,立足于職場商戰,成就屬于自己的事業藍圖和輝煌勝利。更何況只有修身養性,才能齊家治國,最后才可以平天下。
(二)就社會而言
在社會崗位的需求上,品德優秀的人成為就業的必要要求。因為品行好的人更值得被人信任和依賴,而在商場如戰場的商戰中,更須要企業員工能上下一心,共同謀求企業的穩固發展[1]。這樣的企業與就職者才會形成“員工-公司-員工”的良性循環模式,有利于企業文化建設,形成火熱的競爭就業氛圍,從而促進企業與員工的共同成長和進化。
(三)就國家而言
在全世界而言,人才市場的競爭才是國際競爭的重中之重,當然在本國內部的人才競爭也絲毫不遜色于世界。優異的內涵總能使其不同于其他人,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我國在其他國家眼中的文明程度[2]。例如:在旅游業發達的當今,筆者還曾多次聽說有些外國旅游景點外寫著“中國人不得進入”,這是一種人格上的侮辱與蔑視,更是對本國思想品格教育的沉重打擊。而在本國旅游觀光時也常常可以看到,國人隨處亂丟亂扔垃圾、隨處在景點亂刻亂涂鴉、隨便突破觀賞線觸碰景點等等一系列不文明的行為,嚴重影響了我國的國家形象,而培養學生們的優秀品性有利于挽回國家顏面,提升國人道德素養。
二、德育課教學的方式方法
(一)在學校方面來說
1.增強教師團隊的建設
在德育教育學習中,老師們起著很關鍵的作用,因為老師們是教授道德知識的重要一步。如果老師的德行不過關,就會誤人子弟,阻礙教育事業的成長進化;反之,就會促進教育學習的升華。所以當前迫切需要提升教師們的內涵,增強教師資格篩選的嚴格性,從而提升教師團隊水準[3]。
2.課堂教學模式的突破革新
老師們不僅要教導學生們應該如何去做人,也要傳授學生們必要的科學文化知識。為了調節課堂氣氛和課堂活躍度,老師們要調動學生的課堂參與能力,吸引學生們的精神專注力,誘發學生們思索求知的欲望。所以就要將教與學融為一體,更多的是老師們和學生們的互動。例如:通過講故事等引發學生的好奇,并通過該故事來傳授一種高尚的品德和文學知識。尤其是在文科性教育學習中,可以講授社會案件或者趣味性地引經據典,告誡學生并引發他們的思考,讓他們明白應該做的事情和不應該做的事情。還可以通過觀看趣味性的視頻來加深其對知識的理解,加強思維方式的引導。
3.學校組織活動宣揚品德文化
學校可以邀請老師或專家來開展講座,或者組織其他活動來宣傳品德知識文化,通過專業的講解來加深學生們的內涵修養。
(二)在家長方面來說
從小到大,和學生們接觸最多的不是學校里的老師和同學,而是一起生活的家長。家長必須要以身作則,增強自己的思維道德水準,規范自己的言行舉止,做到文明用語常在口,文明儀容常在表,文明行為常在心[4]。因為家長對學生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這是對家長的測試,也是對學生們生長環境的檢測。
(三)在學生方面來說
在小學校園,“對不起”、“謝謝”、“沒關系”等等這些文明用語總是在學生們的口中流淌,幫別人讓座、幫別人帶路、幫別人提東西等等一系列文明行為也常常發生。可是等到學生們長大后,“對不起”這句話好像永遠都說不出口,讓座的文明行為也漸漸不做。為什么呢?因為學生們愛面子,不再言行一致,也不愿意承認自己的錯誤,愛逞強。所以學生們要加強對自己的反思和檢討,積極改變自己,從一點一滴開始做起。
三、結束語
綜合上面的講述,世界上永遠不缺少優秀的人才,但是更難得的是優秀的人才還有更優異的品格。所以若不想被社會淘汰,要做社會的主人,就必須全力以赴地提升自己。學校教學模式創新促進了學生們品性的培養,更加深了學生們對其創造性的理解,所以校園德育課程設計須要深化和發展,跟上學生們的成長升華水準。以上見解還不盡完善,期望大家的改進和討論指導。
參考文獻
[1]萬嘯.從細節做起--基于“魯班文化”的職高德育管理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4(18):52-53.
[2]趙保新.在新形勢下加強小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幾點認識[J].青年時代,2016(1):184-184.
[3]李永強.高職院校學生道德狀況及教育對策研究——以H職業技術學院為例[D].2014.
[4]郭生光.小學生思想品德教育如何創新性開展[J].課程教育研究,2015(22):54-54.
作者簡介:
劉俊男,男,1987年出生,河北省承德人,講師,本科,研究方向為德育教育。
(作者單位:寬城滿族自治縣職業技術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