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鈺靈
摘 要:財稅金融政策對于區域經濟的發展具有重大影響,可以通過科學合理的財稅金融政策來有效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本文首先分析了區域經濟發展內涵以及我國區域經濟發展現狀,在此基礎上對我國區域經濟發展戰略布局和財稅金融政策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進行了重點論述。
關鍵詞:財稅金融;政策;區域經濟
我國具有廣闊的國土面積,但是在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過程中不同地區之間經濟發展存在明顯的差異,整體來說我國經濟明顯呈現東部沿海地區發展快、西部自然條件惡劣地區發展慢的整體格局。地區之間經濟發展不均衡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我國經濟的進一步可持續性發展。為了有效協調不同地區間的經濟發展,縮小貧富差距,我國政府出臺了一系列宏觀經濟調控政策,其中財稅金融政策在平衡地區經濟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果。因此探討財稅金融政策對區域經濟的影響對于區域經濟的發展具有積極的意義。
一、區域經濟發展概念及我國區域經濟發展現狀
(一)區域經濟發展概念
區域經濟的概念最早來源于西方國家,后來很多專家學者對于其內涵不斷豐富,形成了今天較為系統完善的區域經濟概念。區域劃分是指:“根據不同的標準或是幾項特定的指標,將地表劃分成連續而不分離的單位”,因此這些單位便是我們所謂的區域。區域經濟主要是指基于行政區域的不同而劃分的不同的經濟區域,其形成發展主要是由勞動地域分工形成的。在區域經濟發展過程中,區域內的各種因素比如宗教、歷史、政治、人為以及地理環境等均會對區域經濟的發展產生影響,促使區域經濟在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區域特色[1]。通常情況下區域經濟可以采用其區域范圍內的地理資源作為標準進行經濟結構劃分。區域經濟在空間上的分布具有明顯的層次性以及連續性,在時間上存在一定的變動性和可監測性。同時應該意識到區域經濟并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一直處于發展變化過程中,區域經濟的發展變化在很大程度上會受到國家宏觀政策的影響。
(二)我國區域經濟發展現狀
近些年我國經濟取得了快速發展,已經發展成為世界上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經濟體。但是我國經濟在發展過程中存在明顯的區域差異。現階段我國的經濟區域整體上可以分為三個部分,即西部經濟區、中部經濟區以及東部經濟區。這三個經濟區域之間經濟發展水平具有明顯的差異。我國西部經濟區和中部經濟區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由于受到地理位置因為以及歷史因素的限制,導致經濟發展緩慢,明顯落后于東部經濟區,并且這種落后狀態隨著我國經濟的進一步發展而不斷加大[2]。我國東部經濟區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國家扶持力度較大,經濟發展速度較快,已經具有了較為雄厚的經濟發展實力,同時受到外部發展條件等影響,東部經濟區的發展速度呈現進一步加快的趨勢。這種區域經濟發展不均衡導致我國經濟發展中存在較大的貧富差距,限制了我國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二、 我國區域經濟發展戰略布局
目前區域經濟的發展受到市場以及國家宏觀政策的雙重調節作用。目前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形勢不斷向好,我國政府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也逐漸由主導轉變為引導,主要是通過相應的財稅金融政策對地區經濟的發展進行扶持,同時基于不同地區的實際特點對地區經濟的發展進行定位,對不同經濟區之間的發展進行統籌協調。現階段我國的財稅金融政策主要基于我國經濟發展的西部、中部以及東部經濟區而制定,其目的在于促進三個經濟區之間的協調發展。在同一地區內進一步針對不同的行業類別進行細分,在行業分類的基礎上,基于不同行業的特點制定符合經濟發展規律以及經濟發展趨勢的發展計劃,其主要目的在于促進形成區域核心經濟產業,促使區域經濟表現為多層次、全方位的空間立體發展趨勢。
三、財稅金融政策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
(一)財政政策對于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
我國稅收政策改革特別是稅收政策優惠,對我國東部經濟區的經濟發展產生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大量的東部經濟區企業進行再投資,不斷擴大企業生產經營規模,進一步提高市場競爭實力。但是相對來說對我國中部以及西部經濟區的發展促進效果不夠理想,其主要原因在于我國中部以及西部地區的經濟基礎薄弱,受到區域限制影響較為明顯,因此稅收改革并沒有引起中部以及西部經濟區經濟發展明顯的變化。這也導致了我國東部經濟區與中西部經濟區之間的發展差異越來越大。當前我國的稅收優惠政策主要體現在稅后優惠,在這一定程度上行不利于我國產業結構的優化調整,因此基本上不會帶動我國中部以及西部地區的高新技術產業發展[3]。同時在稅種方面,本次稅收政策的改革對于我國東部經濟區的發展也非常有利。對于我國中部以及西部經濟區來說,為了能夠充分發揮當地的資源豐富優勢,國家政府應該提升稅率,同時增加對資源稅的征收比例,促進企業對當地自然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我國當前的購買性支持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基本消費支出以及基礎建設性支出。對于東部經濟區來說在財政支出總額中行政管理費用所占的比重較低,而城市的維護以及基礎性支出在財政支出總額中所占的比例較高,同時關于科教衛生事業的資金支出在財政支出總額中也具有較高的比例。對于中部以及西部經濟區來說,政府支出一直處于較為穩定的狀態,其中行政管理方面的費用支出在總的財政支出中占有較大比例,在很大程度上行導致了我國中部以及西部地區發展缺乏動力,存在較大的財政壓力。這也加大了東部與中西部經濟區之間的發展差距。現階段國家為了實現均衡發展,盡量縮小東部經濟區與中西部經濟區之間的發展差異,開始分步實施轉移支付政策,但是并沒有取得理想的效果。同時受到物價波動的影響,導致國家對中部以及西部經濟區提供的定期定額補助也沒有發揮出顯著的效果。
(二) 金融政策對我國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
通常來說實體產業的經營狀況與資金利潤率之間具有顯著的正向相關關系,即經營狀況越好對應的資料利潤率越高,反之經營狀況不好對應的資金利潤率較低。我國經濟在多年的快速發展過程中,市場經濟體系逐漸成熟完善,我國利率也逐漸實現了市場化。但是由于中部和西部經濟區的發展速度較慢,并沒有實現真正的利率市場化。而東部經濟區的經濟發展速度較快,基本上已經完全實現了市場化。利率的市場化有助于刺激我國實體經濟的發展,而實體經濟發展過程中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進而相應的銀行信貸業務規模上升,促進資金利潤率和利用率均不斷上升。這就導致利率的市場化進一步推動了我國東部經濟區的經濟發展,而法定利率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中部和西部經濟區的發展。
我國宏觀金融政策同樣對地區經濟的發展產生了較大影響,比如再貼現政策的實行并沒有獲得理想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意味著我國當前的貼現政策還存在一定的不足。票據市場方面也存在明顯的地域性特征,尚未形成系統完善的流通體系,票據結算主要是局限在同城內部,難以實現跨地區溝通。同時隨著票據融資能力的不斷下降導致其功能降低。國家政府為了緩解區域經濟發展過程中的資金壓力,扶持區域信貸業務的發展,不斷完善區域金融組織體系。
(三)稅收政策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
當前我國采用的統一的稅收政策,沒有考慮不同區域經濟發展的差異,這對于我國中部和西部經濟區來說具有不利的影響。在經濟發展中,中部和西部經濟區企業面臨和東部經濟區同樣的稅收,在市場上沒有明顯的競爭實力,壓縮了企業的發展空間,進一步限制了中部和地區經濟區的經濟發展,導致我國東部經濟區和中西部經濟區之間的發展水平差異越來越大。增值稅是我國當前稅收體系中主要的資金來源之一,其對社會資金的流向具有一定的引導作用。增值稅下降之后,會引導我國東部經濟區的資金逐漸向中部和西部經濟區進行轉移,對于中部和西部經濟區的發展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緩解中部和西部經濟區的收稅壓力。除此之外,國家出臺的一系列稅收優惠政策也會對社會資金的流向產生一定的引導。通常情況下一個地區的資金規模越大該地區的經濟發展速度便越快,我國在實施稅收優惠政策之后,導致東部經濟區具有良好的投資創業環境,促使社會資金向東部地區靠攏,這為東部經濟區的企業發展創造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對于東部經濟區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對于中部和西部經濟區來說,國家可以頒布相應的資源稅來有效調節政府的收入,進而改善財政收入與資源利用率之間的關系,最終促進政府財政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的優化配置,為中部和西部經濟區的經濟發展提供動力。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基于多種原因我國經濟在發展過程中呈現出明顯的區域發展不均衡現象,整體來說我國東部地區經濟發展速度較快,而中部和西部地區經濟發展速度相對較慢,并且這種經濟發展差距呈現逐漸擴大的趨勢。為了有效縮小地區之間的經濟發展差異,實現我國經濟的均衡發展,國家可以采取一系列的財政、稅收以及金融貨幣政策對其進行宏觀調控,最終實現我國地區經濟之間的均衡發展。
參考文獻:
[1] 沈惟維. 經濟金融協同發展的區域研究[J]. 青海金融, 2017(8):22-26.
[2] 梁衛平. 區域金融中心與區域經濟增長的實證分析[J]. 經濟研究導刊, 2017(24):61-62.
[3] 柯希冉, 陳曉藝, 劉曉晶. “一帶一路”下我國西部人口低密度區域財稅政策益貧效應分析[J]. 商業會計, 2019(5):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