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啟驚
從事收藏活動多年,在收獲藏品的同時,本人有諸多體會,今天與大家做一交流。
一、把握收藏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人們在物質生活得到基本保證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享受收藏活動帶來的樂趣。
我不建議“苦行僧”式的收藏,這樣的朋友自己遭罪不說,有的還會連累家人不能過正常的日子。收藏活動不應偏離社會責任,不要影響事業發展,不能太降低生活水準,應該留足過日子的錢再去搞收藏。也只有留足過日子的錢,你才能留得住藏品,不至于陷入應急變現的窘境。
留足“過河錢”,無論你多么癡迷,都要守住這條底線。應該在和諧健康的前提下開展收藏活動。
一、認識自我
當我們要走進收藏時,首先應該對自己在一定時期的角色和目標有一個基本的判斷。
藏者集物,商者逐利;藏者追逐興趣,商者捕捉機會。要問自己:我更喜歡什么?什么更有條件?我是收藏研究還是投資獲利?弄清這些很重要,可以讓我們少走彎路。在收藏實踐中常常會發現,自己的興奮點會隨著時間、市場的變化而發生位移,只有在多多研究市場的基礎上時時自省,才能準確認識把握自己,提高人力、物力的使用效率,使我們的年畫收藏活動始終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三、研究藏品
我們既要研究藏品的普遍性,還要注意藏品的特殊性。年畫收藏是近現代興起的小眾收藏,是繼連環畫收藏熱之后興起的新品種。與傳統收藏品相比較,年畫最大的特殊性是它的稀缺性,是讓你足夠意外的稀缺。常常越是受歡迎的年畫,當時的庫存就越少,今天就越難找。年畫收藏有可能會走出自己的發展之路,咱們既不能孤立地看待年畫收藏前景,也不可機械地套用其他藏品的收藏技法。
先按財力機緣收貨,再視題材興趣整理,這可能是行之有效的應對策略。
四、收藏與投資
正如硬幣的兩面,在收藏領域,純粹的收藏與單純的投資都是不常見的,“以藏養藏”是多數收藏愛好者普遍的做法。十元買的東西加兩元就走,這樣的收藏走不遠;昨天一百元買的,今天就值十元,這種東西沒人碰。玩收藏既不能急功近利,也切忌兼收并蓄。除以研究為目的的年畫收藏可放寬品相要求外,兼顧投資回報的年畫收藏應該關注品相問題,并作中長線操作。重要的是,無論哪種收藏,都要有一份“娛樂”情懷,不要被玩物所綁架。
做到買得來,留得住;放得下,賣得出。在收藏中享受增值的驚喜,在投資中品味收藏的快樂。
五、市場有風險,出手當謹慎
新手在收藏實踐中,遇到以下情形要警惕:
1.看到報價令你驚喜的東西要想一會兒。在信息時代里,真正的好東西通常會被“秒殺”,新手的巧遇、幸運可能是守株待兔的“地雷”。
2.走進市場時,認不認識的賣主都與你打招呼。這時千萬別迷糊,你可能已經是大家眼里的“唐僧肉”了。
3.有故事的東西要三思,故事是假貨出生證、殺手磨刀石。
4.“如假包退”的承諾并不靠譜,因為人家可能會要求你到故宮博物院開“假貨”證明。
5.“小市場里賣國寶”,最好別理它,老百姓撿塊“袁大頭”都想著到北京賣個好價錢。
6.賣主稱“喜歡就拿走,看好了再給錢”。你可別太實在,小心人家訛你“偷粱換柱”。
推薦一個比較好掌握的防騙避險技巧:
你看不準,他人或有幾分把握。不妨改“辨”物為“品”人。建議初學者一定要先選擇幾家信譽好的商家練手試水,絕不可直接下海“戰狂風斗惡浪”。
作為一門大眾美術,新年畫使人喜聞樂見;作為小眾收藏,新年畫嶄露頭角。希望剛剛啟航的年畫愛好者既要滿懷信心,又要多多當心循序漸進;建議“老油條”們盡量不要向公眾提供年畫藏品高清數字圖片,不攻關制作“成品”年畫。應該吸取出版社翻印連環畫導致正品收藏后繼乏人的教訓。收藏品就應該保持適度的罕見性與絕對的神秘性,所謂“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故宮博物院沒有把藏品拿出來按原樣復制推廣,劉益謙也沒有把明成化斗彩雞缸杯拿來仿制以降低成本。翻印成品雖然可能暫時得到些許蠅頭小利,實則是飲鴆止渴,未必能達到“回本”的初衷,還會降低愛好者對藏品的興奮度與期望值,使這些人可能的收藏之旅止步于“買張高仿湊合看”。翻印成品甚至還會給你身邊埋伏的個別見利忘義的造假者提供可乘之機,擾亂正常的市場秩序。年畫存世量本來就小,擁有好品相可用來翻印的就更少,咱看住自己手里的,就有可能消滅市場上新仿的。我們欣慰地看到,目前年畫藏家們都能提供高清年畫圖片,有效地抑制了新仿年畫的泛濫,為年畫爰好者創造了一個寬松潔凈的收藏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