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梓青
摘 要:清宮劇一直是影視劇中經久不衰的一個話題。隨著近期暑期熱播的《延禧攻略》、《如懿傳》又讓清宮劇再次成為熱議。本文通過對清宮劇的熱播,探討現今清宮劇所帶來的社會影響。
關鍵詞:清宮劇;盛行原因;影響
在現今的影視劇中,清宮劇一直占有一席之位,而它也以獨特的魅力,吸引著越來越多的觀眾,并逐步向海外市場擴展,以期開拓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在一開始引發大家關注的是相對比較“正”的作用。比如大家所熟知的《雍正王朝》、《康熙王朝》為代表的這類反映了整個王朝興衰發展、政權更替歷史過程的電視劇,他們宣揚的是開拓疆土的明君,描述的是朝臣斗爭的故事。這種劇雖然難免為了觀賞性而犧牲了歷史的真實,對歷史的實際情況進行了“優化”,但是總體上傳達了社會歷史的應有規律,具有較高的思想性。而如今的我們所熟知的清宮劇卻將視角從朝堂轉入到后宮,以后宮斗爭為主,上演的是后宮的爭風吃醋,利益爭斗,血雨腥風,甚至帝王之家的矛盾、皇子身世等“小格局”情節。
這種“小格局”清宮劇的熱播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清朝是離當代中國最近的一個封建帝王時代,很多事件大家較為熟悉,具有一定的知識準備。所以相對好理解,容易產生親近感和代入感。而且,現在的電視劇比較敢于投入,在表面細節上較為關注,能夠提供給觀眾更為深入的體驗。其次,清宮宮斗劇中故事大都生動曲折、人物命運起伏跌宕,發展線索多樣化,讓人看了大飽眼福,心情隨劇情起伏。尤其是對于缺乏生活深度體驗的年輕讀者而言,似乎提供了一個展示“成熟世界”的舞臺。比如《甄嬛傳》中女主甄嬛是一個入宮的秀女,大理寺少卿都察院御史后四品典儀甄遠道之長女,原本單純善良,不與人為敵,抱著“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的想法在后宮安靜的生活著,但是天不遂人愿,因為皇上的寵愛而遭到了華妃等人的嫉恨,家人的受累,自己的一次一次被人陷害,使甄嬛漸漸認識到后宮的險惡,沒有平和一說。漸漸甄嬛借用皇后的勢力打敗華妃。一步步從宮女登上了皇太后之位。甄嬛人物的刻畫從一個小人物開始抒寫著個人抗爭命運的精神,從結黨、營私、設局、離間、隱忍等等讓劇情表現的淋淋盡致,也讓觀眾見證了一個小宮女的成長史。這種設定可以較好的迎合年輕觀眾的心理需求。在現代社會中,各種競爭壓力,我們自己也是一個小人物,誰不想從小人物變成大人物,人生充滿戲劇色彩,走上人生成功之路,因此清宮劇熱更多反映的是現實社會人們的心理需求以及自我壓力的釋放。最后,為了吸引關注,清宮劇整體進行了“年輕化”與“時尚化”的“改編”。選擇俊男美女來飾演歷史中的人物,并將其言行進行貼近現代人的觀念,是這些作品能夠收獲相當數量“粉絲”的重要原因。部分作品為此甚至不惜違背歷史,將重大歷史事件中的人物年輕統一“低齡化”。
客觀上,這種清宮劇熱有助于歷史知識的普及。這些“小格局”的事件,可以讓人們看到劇中皇帝也為家庭瑣事苦惱、兒子們為了“爭家產”手段層出不窮、格格與阿哥及平民百姓之間的感情糾葛……這自然會拉近觀眾與歷史人物之間的距離。尤其是對年輕觀眾而言,可以令其對歷史事件產生興趣,愿意對其中的部分事件的歷史真實產生“探求”心理,從而主動地進行刨根問底式的自學。這種歷史意識與歷史興趣是現代社會所缺乏的。尤其是在以流行文化為主導的年輕觀眾思想領域,厚重而宏大的歷史并不必然具有足夠的吸引力。能夠通過流行文化提升觀眾的興趣,從而推進對中國歷史文化的了解,這些作品的熱播還是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
而且,由于收視率較高,具有相對固定的粉絲群體,所以這些作品普遍敢于加大投資,在內容與形式上多下功夫。因而出現了一批劇情內容豐富、制作精美的作用。在國際文化交流的過程中,在東亞、東南亞等地區產生較好的影響,推進了中國歷史文化的對外傳播,使海外普通觀眾也可以從中獲得一定的歷史知識,增進對中國文化的了解。部分經典作品還被模仿與翻拍。《甄嬛傳》也被美國著名的電視公司引進并播放。
但是,我們也要同時關注到這些“小格局”作品熱播所帶來的負面效應。一是現今的清宮劇為了迎合觀眾需求,提升收視率,劇情內容刻意制造槽點,人物感情線充滿了狗血,主角光環過大,完全忽略了時代的背景,除了作為消遣排壓工具外,本質上沒有更多讓人可借鑒的地方。這就讓觀眾在觀看之余,少了一些深入內心的東西,難以在消遣之余得到更多收獲。二是清宮劇中所表現的皇權和奢華的生活,也會造成年輕觀眾、尤其是中學生群體對享樂主義的崇拜。學生通過觀看劇中皇帝和妃子奢華的生活,以及“瑪麗蘇”或者主角光環“我最大”的人設會無形中使得其對權力、財富形成錯誤看法,性格也易走入極端,變為不切實際的空想主義者。比如之前網上爆出的一小姑娘要跳樓,原因竟是要穿越去找四阿哥,這其實也是現今影視作品不切實際篡改歷史而引起的不切實際的空想,對于學生造成了不良影響。
張凡副教授的《清宮劇熱,歷史感冷》中指出的“優秀古裝劇即便不是嚴謹的歷史再現,也需要通過虛構情節之下的民族精神和傳統文化底蘊來昭彰歷史,抵達一種虛擬外殼下的真實內核,從而獲得觀眾的情感認同和價值肯定”。清宮劇不僅僅只是表現狗血的人生或者小人物的奮起,而應該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讓人們在享受視覺盛宴下獲得情感的認同和價值的肯定。
參考文獻
[1]鄔婷. 現當代影視劇中清宮戲的研究.名家名作.2015(04):28-31.
[2]韓駿驍.新時期清宮劇熱播現象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8.
[3]張凡《清宮劇熱,歷史感冷》,光明日報,2018-8-2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