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科技的發展,帶來了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與進步,這為我國廣播電視編導行業帶來了新鮮的血液與活力。正是由于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以及人們需求的提高,使得傳統媒體已經無法滿足當下時代的要求,再加上媒體行業的爆炸式增長,競爭也越發激烈,對于新媒體下的廣播電視編導需要新時代的改革與創新,需要根據時代要求以及大眾的徐需求不斷改進媒體的形式和方式,來吸引更多的觀眾。
關鍵詞:新媒體;廣播電視編導;創新;改進
引言
目前正處于媒體行業變革的過渡時期,新舊媒體行業相互沖擊,舊有的媒體形式已經無法滿足新時代的要求,許多新想法、新理念應運而生,面對新舊交替的現狀,我們應該秉承著去粗取精,去偽存真以及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理念來面對現實的挑戰與機遇。本文立足現有廣播電視編導的現狀,本著繼續發展媒體事業的信念,對新媒體下的廣播電視編導的創新與改進提出了更多的方法和可能性。
一、新媒體下廣播電視編導的現狀
社會的進步、科技的發展,必然導致時代的轉換,現有的媒體行業已經不再是傳統媒體的傳播形式和發展途徑,新媒體下,媒體的發展產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面對時代的沖擊,飛快發展的步伐,媒體行業應該如何面對突如其來的革新是需要媒體業自己去不斷探索的。當下的廣播媒體編導在新舊潮流中應該如何樹立自身發展的方向,應該如何面對迎面而來的機遇與挑戰是值得探究與思考的。
1.面對的挑戰
新舊的交融必然帶來了媒體行業內的諸多挑戰,面對新媒體時代帶來的沖擊,需要廣播電視節目迎難而上,不斷探索。在信息化的時代,信息技術不斷發展,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已經衍生出許多新的媒體形式,新生的媒體形式滿足了大眾當下快節奏的步伐,爆炸式的信息處理,以及個性化的信息要求,這些特征都是傳統媒體所不具備的特征。此外,受到沖擊的還有新媒體的傳播機制以及運營方式,新媒體下媒體的傳播途徑更加多元化,更加便捷與迅速,并且能夠有相關一系列產業的配合和完善,其盈利模式也得到了改良,不再單一化。
2.面對的機遇
雖然面臨著諸多的挑戰,但是在新形勢下,媒體的發展仍有很多的優勢和機會,這是需要我們去不斷開發與創新的。比如說,科技的發展,使得原有的媒體行業不再單一,媒體展現形式也更加多元化,大眾的審美也不再只有一種,而朝著個性化、獨特化的方向發展。尤其是多媒體與自媒體的發展,更促使了媒體環境具有豐富性,微博、微信以及各類公眾號、手機APP的發展壯大,已經為大眾提供了多種選擇,各類媒體之間已經不再僅僅是競爭關系,更是一種合作共贏的營銷格局,打破了原有閉塞的大環境,各種媒體之間也相對較為友好。這些為廣播電視編導提供了很好的創作空間與可能性。
二、新媒體下廣播電視編導的創新與改進
(一)提升廣播電視編導的創新思維
思路決定著前進的方向,思維決定發展的出路,創新思維是決定廣播電視節目持續發展的基本動力也是根本保障,因此提升廣播電視編導的創新思維能夠使廣播電視節目在復雜的環境中,在新舊潮流的融合中找到適合自身媒體發展的前進道路,能夠收獲更多的機會,取得更大的發展。面對波動的市場環境,創新思維首先要找準廣播電視媒體自身的定位,找準自己的前進方向,綜合考慮媒體發展的目標與可能性,對媒體傳播或是媒體發展進行創新性改造,將原有的思維定式打破,進行創新型發展。創造性思維是需要培養的,是需要不斷學習和借鑒中總結得出的,因此在發展自身的同時也可以參考整個行業的發展模式,在進行媒體自身的二次創造。
(二)促進廣播電視編導與新媒體融合
傳統的廣播電視編導是獨立發展的,是單一的發展模式,是“閉關鎖國”式的發展戰略,可以看出這樣的發展思路是閉塞的,是行不通的,這樣的經營模式必然會導致沒落、失敗。尤其是目前信息的交流,文化的融合愈加頻繁,許多媒體模式已經轉變為多種行業的交流,相關產業的融合,由一種文化能夠帶動多條產業鏈的發展。新媒體已經家喻戶曉,是一種十分年輕的傳播媒介,新媒體的快速發展,以及新媒體廣受大眾追捧的原因在于,新媒體滿足了當下人們的需要,滿足了大眾對于個性化、時尚感的追求,在新媒體之中,廣播電視編導以及設計的節目一定要迎合大眾喜好,立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信息、新聞、視頻等媒體以多種方式高效傳播,將新媒體與廣播電視有效融合,既能保有自身的本質特征,又要結合新形勢在的發展方式。
(三)強化廣播電視編導的責任使命感
相比較于新媒體的傳播形式與速度,電視廣播節目顯然已經慢了很多,電視廣播編導存在一定的方式桎梏,與新媒體的有效融合能夠打破這種束縛,在一定程度上來說,這是一種文化的進步,是媒體的進步,但在發展過程中,傳統媒體可以進行創新,可以借鑒,卻要保有創新與改進時的責任感與使命感,更不能以與新媒體靠攏而失去原有的優勢,或者放棄媒體自身的底線。要始終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想不動搖,作為電視廣播節目更多的是以直播的形式展現,所以不能一味地要求速度與傳播效率而丟失了節目的質量,這是本末倒置、得不償失的。作為媒體的從業者,始終面對的是大眾,內容都是向大眾展現的,起到了引領大眾的價值觀和輿論導向的作用,因此,在制作或者在節目審查的時候一定要承擔起電視廣播編導應有的責任感與使命感,始終與人民的利益緊密聯系,這是媒體傳播的前提也是發展的主旨。
三、結束語
綜合文章以上的論述與分析,不難發現,當前我國正處于媒體新舊交替的關鍵時期,存在著諸多的挑戰,也會有許多的機遇,面對新媒體時代的文化沖擊,作為廣播電視編導領域中的一員,更應該迎難而上,在變化的大形勢下努力尋找出路。要立足本職工作,認清當前的現狀,攻堅克難。當面對新形勢下的原有媒體行業的不足,應該積極轉換思路,用創新和發展的眼光對新媒體下的廣播電視編導進行相應的改革與創新。直面挑戰更要抓住機遇,在廣播電視編導的基礎上提升媒體創新思維,努力將廣播電視與新媒體進行融合,并且要強化從業人員的使命感與責任感,用心創造出更加符合大眾口味的、更加正能量的新媒體時代的廣播電視節目。
參考文獻
[1]姚怡帆.新媒體時代廣播電視編導的創新與改進[J].傳播力研究,2017.
[2]楊曉晨.淺談新媒體時代廣播電視編導的創新與改進[J].西部廣播電視,2017(1):136-136.
[3]馬李莉.淺析新媒體時代廣播電視編導的創新改進[J].新聞研究導刊,2018(1).
[4]賀超.新媒體時代廣播電視編導的創新與改進策略[J].西部廣播電視,2017(10):129-129.
作者簡介:
程睿欣(1999.4),女 ?漢族 ?湖北省宜昌市人,本科在校學生,廣播電視編導專業
(作者單位:湖南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