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林業是民生之本、發展之基、財富之母。經濟林是我國森林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相結合最好的林種.長期以來,經濟林為我國工業、農業、醫藥、國防等諸多領域提供了大量的原材料,為滿足人民生活需求、增加農民收入、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林業、礦產資源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條件,也是不可再生的稀缺性資源。 如何科學、合理地規劃、保護、利用、管理林業,促進資源的永續利用,保障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是林業部門開展思想大解放、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點。
關鍵詞:林業保護;經濟發展;關系
第一 提高林業管理水平
必須按照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有效解決耕地資源保護不嚴、建設用地供應不足、林業管理不到位的問題,使林業資源優勢在經濟社會加快發展中充分體現出來。必須正確處理好以下四個關系:一是“林業”與“用地”的關系,即守住耕地底線與經濟建設占用林業之間的關系;二是“修復”與“補給”的關系,即各類建設項目占一片林區與補一塊綠地之間的矛盾;三是“管地者”與“用破壞者”的關系,依法依規管地帶來的是林業管理和經濟社會發展中用地秩序的良性循環,是規范環境保護的行為,也是依法保護地方合法權益;四是“長遠”與“眼前”的關系,嚴格保護森林、推進森林集約利用、依法依規做好生態建設,促進林業的永續發展。正確處理好這些關系,才能提升對科學發展觀的認識,才能有針對性地、創造性地抓好林業管理,才能充分發揮林業在經濟發展中的獨特優勢,才能實現“雙贏”。
第二 著力提升實踐科學發展觀的能力
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增強保護資源和保障發展的實際能力,建立、落實節約集約保護環境措施,著力在節約集約發展上見成效、出成果,以此推進森林 保護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由傳統化、粗放型向精細化、集約型轉變。
政策導向上,敏銳地把握林業宏觀調控政策的新變化、新要求,不斷深化對林業管理重要性的認識,牢固樹立科學的用地觀,始終堅持把節約集約發展林業作為保障發展的重點。樹立以發展促集約、以集約促發展的理念,把林業節約集約利用工作作為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必由之路、緩解當前用地緊張矛盾的有效途徑、守住耕地紅線的根本舉措,降低開發成本、提升競爭力的內在要求。 合理安排林業發展的基礎,做好地方的環境保護工作。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清山。林業是一項綠化事業,具有較大的生態、社會效益,林業企業從其可能從事的任何生物技術性基礎研究中所獲得的經濟利益,與其生態、社會效益相比,都是無足輕重的.在生態、社會效益的補償機制還未真正貫徹落實的時候,其技術創新所獲得的利潤往往是微不足道的。
從林業系統和當前林業管理工作來看,影響科學發展的突出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一是林業形勢嚴峻。人多地少,后備資源嚴重不足,是國情、省情,是一個影響科學發展的突出問題。林業大量耗用,已經不只是一個經濟問題,也是關系到國計民生、糧食安全、生態文明和社會和諧的全局性問題。二是護地惜地意識淡薄。當前,一些地方浪費林業、粗放用地、亂占濫用林業現象比較嚴重,重用地、輕保護,重項目征用、輕復墾開發,重新增新占良田、輕存量林業利用,有的地方甚至把林業的粗放廉價使用作為優惠條件對外招商引資。三是林業違法違規現象較為嚴重。
每年違法違規用地都時有發生,就會破壞環境。違法違規用地主要表現為工業用地、基礎設施建設用地,部分閑置土地上,對大批林業發展做出了很大破壞。同時違法違規用地往往坑害地方利益,引起森林的整體出現破壞等。四是林業管理的自身能力和方式不能適應需要。“一家管、大家用”,管理方式粗放、精細化程度低,管理手段、能力薄弱,缺乏有效的規劃控制、標準規范和有力的保障機制,執法力度不夠,參與和配合宏觀調控能力差。林業管理方式、機制、措施、效果以及隊伍的素質、作風和服務水平等與科學發展的要求還不相適應。因此,必須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切實解決思想觀念、發展方式和管理方式上的不足,樹立正確的林業資源觀。
總之,在我國,林業具有高度的公共性,因此,如果過分強調以經濟利益最大化為導向,鼓勵各個群體間的競爭,再加上林業生產較長的周期性和風險性,就會產生一系列的不良反應,不利于市場的可持續發展.我國在林業資源型城市的轉型中,應注意利用自身民風淳樸的自然優勢的基礎上,引導人們協作互利,而不是進入惡性競爭的漩渦.古人云:“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這與現代經濟學中社會成本的相關理論不謀而合,良好的社會關系能夠很大程度上降低經濟運行中交易的成本,對經濟增長以及資源的優化配置都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另一方面,基于協作的激勵機制可以引導人們共同努力,提升林業資源利用率,從而產生最大的經濟效益。因此,進一步宣傳普及《林業管理法》,增強全民林業基本國策意識。繼續加大林業法制宣傳力度。抓住“林業日”、“地球日”等,通過電視、報紙、廣播等多種宣傳渠道,積極宣傳當前新形勢下的林業新政策、新法規和依法集約用地先進典型,曝光違法用地案件,特別要加大對師、團級級主要領導的宣傳,進一步轉變團場干部群眾的用地觀念,營造更加濃厚的宣傳氛圍。
參考文獻
[1]林業資源型城市轉型論文匯編[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7.
[2]王兆君,尚瑞.林業資源型城市轉型的人力資源管理制度創新[J].北方經濟,2008,(9).
[3]王丹,董莉莉.加強中俄合作,促進東北林業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J].綠色財會,2006,(6).
[4]孫松平.農藥精確施用機械智能決策支持系統研究[D].南京林業大學博士論文,2009.
[5]孫會楠.基于單片機的倒車雷達研究[J].科技創新導報,2011,15.
作者簡介:
孫飛成(1971.10--) ,男,專業職稱:林學專業,林業工程師,學歷:本科 ,學科:林業。
(作者單位:貴州省大方縣瓢井鎮林業環保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