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翠
摘 要:英國國名是在英國歷史演變過程中形成的,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對于國名的定義有不同的含義,有的通過地理位置命名,有的隨著領土的不斷變遷而更改。通過了解英國國名對了解英國的歷史有很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英國國名;大不列顛;英格蘭;聯合王國
一提到英國的國名,人們可以說出許多,如“英國”,“聯合王國”、“不列顛帝國”“英格蘭”、“英聯邦”“英倫三島”、“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等等。當今,英國的國名為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TheUnitedKingdomofGreatBritainandNorthernIreland),這個名字并不是從古至今一直使用的,它是隨著英國歷史發展軌跡逐步形成的,了解英國國名的由來,對于我們理解英國歷史具有深遠的意義。
一、地理位置說
英國是一個面積不大的島國,其國土主體位于歐洲大陸西邊的大不列顛島上,是大西洋中的一個島國,隔北海、多佛爾海峽、英吉利海峽與歐洲大陸相望。英國在5世紀以前是因地得名,稱為“不列顛”(Brtannia或Brttannia)。不列顛原為島名,與愛爾蘭島和周圍的諸島合稱不列顛群島,是不列顛群島的主島。日耳曼人侵入以后,一部分不列顛人(凱爾特人)移居法國西北部,“布列塔尼”或“小不列顛”由此得名。為了與布列塔尼區分開來,英國所在的不列顛島則有了“大不列顛”這個名稱。顯而易見,大不列顛一名本來只起地理上的區別作用,但是,1604年英王詹姆斯一世宣稱自己是“大不列顛王”以后,“大不列顛”一詞除地理上的區別意義外,又多一層政治含義;再后用為國名——“大不列顛王國”,政治味道就更濃了。“不列顛”一詞在政治地理中的用途也逐漸推廣,除用來構成“不列顛帝國”外,很多場合還被用來代表英國。
英格蘭王國(TheKingdomofEngland)——英國第一個國名,以英格蘭(后來加上威爾士)為限的政治地理實體,起于公元829年,止于1707年。公元5世紀日耳曼人的支系——盎格魯一薩克遜人“光臨”不列顛島。他們處在原始社會末期軍事民主制階段,崇尚武力,以劫掠為“榮”,在軍事領袖的統帥下四處征戰。公元6世紀中期至9世紀初,英國英格蘭地區分裂為所謂的“七國”。它們彼此征戰,最后由威塞克斯王國埃格伯特兼并群雄,于829年建立統一國家,這就是英格蘭王國。英格蘭只是大不列顛的一部分,它西接威爾士,北鄰蘇格蘭。人們有時用它來指稱英國,那是因為英國的首都倫敦在這里,且它又是許多國立機構和商業團體的大本營。
二、領土變遷說
大不列顛王國(TheKingdomofGreatBritain)是由英格蘭王國及蘇格蘭王國在1707年真正合并后而采用的國名。這是由于領土變遷而產生的國家名稱。1603年,詹姆士六世遵照伊麗莎白女王逝世之前的安排,南下繼承英格蘭王位,形成兩國共主的局面。兩國共主必然會有隱患問題存在,1703年蘇格蘭議會通過的王位繼承法規定,一旦安妮女王去世,兩國就分離,切斷存在的特殊紐帶。英格蘭極為不滿,對蘇格蘭采取貿易禁運的措施。后來蘇格蘭在重重壓力下妥協,同意與英格蘭協商,1707年兩國代表通過《聯合法》,其中規定蘇格蘭和英格蘭合并,該法案于1707年5月1日起生效,英格蘭和蘇格蘭各自獨立的議會由此合并,形成統一的大不列顛王國議會,新國家稱作“大不列顛王國”,雙方解散各自原有的議會,建立統一的議會。
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TheUnitedKingdomofGreatBritainandIreland)開始于1801年,結束于1921年。1800年“愛爾蘭合并法案”由大不列顛議會通過。法案規定從1801年1月1日起愛爾蘭正式并人大不列顛王國,合并后,領土擴大到整個不列顛群島,舊的國名顯然有悖于實際情況,顯然不合時宜,因此不得不換換名稱。為此特別創立了“聯合王國”(UnitedKingdom)一詞,稱“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
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TheUnitedKingdomofGreatBritainandNorthernIreland)的國名始稱于1921年,一直沿用至今。北愛爾蘭指的是愛爾蘭的北部,歷史上整個愛爾蘭均受英國統治,并于1801年完全合并到英國,但后來迫于愛爾蘭人民的民族獨立斗爭,英國政府于1921年底允許愛爾蘭南部二十六郡成立自由聯邦,而北部則劃入英國,所以現在英國的正式名稱為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
現在國際上,通常稱它為“聯合王國”。英國在七世紀時才形成封建制度,十五世紀時,封建制度解體,十七世紀中葉,爆發了資產階級革命,十八世紀后期發生產業革命,以后跨入資本主義大發展時期。在近二百年中,英國炮艦橫闖世界,依靠海上霸權,侵占了比本土大一百五十倍的殖民地,國旗插遍全球,稱霸世界,因而曾有“大英帝國”、“不列顛帝國”、“日不落國”和“世界工廠”之稱。第一次世界大戰后,帝國開始走下坡路,殖民體系開始動搖解體,為了維持日益衰落的殖民地位,就用“英聯邦”代替大英帝國稱號。
三、國名的使用
在政治場合,英國國名的使用存在著正式和非正式之分。英國的全稱為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國際上通稱英國為聯合王國或簡稱theU.K或U.K,這也是英國的正式名字。這些正式的名字一般只在正式、嚴肅的場合使用。
在平時不太正式的場合,人們還是常常使用那些非正式的名字,如簡稱不列顛或大不列顛。在一些重要場合,人們一般不使用英格蘭這個詞。但是,由干英國包括英格蘭,威爾士、蘇格蘭和北愛爾蘭四個部分,英格蘭在全國的地位最為重要,人口又占絕大多數,英格蘭也日漸成為人們對英國的習慣代稱;另一方面,英格蘭人常使用英格蘭這個詞,當然,這可能會引起英國其他三個部分的不滿。
英國的國名全稱太長,稱作聯合王國則毫無特色,稱作不列顛似乎也有濫用之嫌,所以中國人習慣稱之為“英國”。除政治場合之外,在一些體育、文化活動等場合,英國國名的使用也具有特別之處。在年北京奧運會期間,使用GBR來表示英國,據稱這也許是英國奧委會或者國際奧委會的決定,也許因為北愛爾蘭(NorthernIreland)拒絕聯合組隊參加奧運會的足球比賽,所以不叫UK,改叫GBR(GBR不包括NorthernIreland)。
英國國名的變更反映了英國歷史的變化,蘊含著英國不同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內容,不論是從地理位置出發還是由于領土變遷定義,都記錄著英國歷史發展的歷程,正確認識,全面了解英國國名的由來有助于我們對于英國歷史的學習。
參考文獻:
[1]畢繼萬.世界文化史故事大系:英國卷[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3
[2]錢乘旦,許潔明.英國通史[M].上海;上海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
[3]申廣才,余洪.國名趣談[M].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3.
[4]邢占廷.英美語言文化背景知識[M].鄭州:河南大學出版社,2011.
[5]閻照祥.英國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