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玲蓮
摘 要:農村地區的教育發展相對滯后,近幾年,我國加大了教學改革力度,各種新政策和教學標準也相繼被提出,農村小學語文教學正在推動下穩步向前發展,教學模式開始走向創新。在此背景下,吟誦開始走入語文課堂,成為了師生鑒賞詩詞歌賦的一種新形勢。本文將立足農村小學語文教學基礎,對吟誦的推廣和實踐展開論述。
關鍵詞:吟誦;農村;小學;應用
引言:
吟誦泛指閱讀,具體為有節奏的誦讀,對象大多為詩詞歌賦,是品鑒文學作品較為傳統的一種方式。教育改革為語文教育賦予了更多的文化色彩,也要求教師從文化、情感、思想等多角度去培養學生。吟誦是推動農村語文教育達到課程標準的一種有效手段,在未來的教育工作中,應加大推廣力度。
一、把握好吟誦的節奏
節奏是指誦讀詩詞過程中的停頓,發音的長短。不同的詩詞,吟誦的節奏也不同,這往往取決于詩詞內容的釋義。一般來說,五字詩都按照“二二一”的節奏來吟誦,七字則為“二二二一”式,當然也有部分特殊情況。只有把握好節奏,才能讀出詩詞的韻味。例如:“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就是較為經典的七字詩,需要按照“二二二一”式的節奏來吟誦,而“江南好,風景舊曾諳”則規律不明顯,需要這樣來把握節奏:“江南|好,風景舊曾諳”。在教學中,教師要與學生一同對不同詩詞的誦讀節奏和規律進行整理,培養學生語感。為了使學生吟誦詩詞的節奏感更強,可以適當加入一些肢體動作,如緩慢的搖頭,輕輕用手指敲打桌面,也可以是有規律的擺動肢體。這一點可以讓學生們根據自己的理解去摸索,嘗試,教師不必提出過多要求[1]。身體的律動與吟誦保持一致的節奏,能夠給學生帶來一種身心的愉悅感,也能夠在課堂中營造出濃濃的誦讀氛圍。嘗試數次后,在接觸新的詩詞學習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根據他們對詩句的理解,自主劃分節奏,嘗試吟誦。
二、處理好詩句的押韻
押韻是古詩詞最顯著的特點之一,也就是在相同的位置上有發音相同的字,讀起來十分順暢,令人回味無窮。押韻分為平聲韻和仄聲韻,取決于韻處為平聲還是仄聲,絕句基本為二四句押韻,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就是典型的二四句押韻。吟誦在讀出押韻的同時還要把握好音的長短和抑揚頓挫,否則是十分僵硬,感受不出韻味的。《靜夜思》中的“舉頭望明月”就要讀出上揚的語氣,并且在最后的“鄉”字拉長音。根據詩詞所表達的感情,讀出抑揚頓挫的語氣和合理的長音,對于小學生來說還有一定困難,教師要進行細致化的指導,對詩詞內容進行深入剖析,讓學生帶著理解去吟誦。如《春曉》中描寫了作者在清晨睡醒后迸發的情感,從感官到回憶,寫出了作者情感在陰晴交替中的微妙變化[2],在深入解析詩詞情感內涵的過程中,讓學生站在作者的角度,想一想應該如何處理好吟誦的語氣、音調,應在哪一處拉長。
三、營造吟誦的濃濃氛圍
吟誦是需要以情感為基礎的,只有學生與作者產生了情感共鳴,并且情緒受到了感染,才能帶著理解誦讀出詩句原本的情調。但顯然,處于嚴肅的課堂氛圍中,教師一字一句的解釋詩詞,是絲毫無法體現出語言魅力的,學生也無法感同身受,吟誦如同“嚼蠟”。為解決這一問題,我認為教師應該利用音樂、畫面等,營造出與詩詞內容相一致的情境,學生身處這樣的環境中,吟誦詩詞自然會帶著飽滿的情感。如今,農村地區的教學設備正在不斷更新,多媒體已經基本普及,借助設備上的優勢,營造課堂情境輕而易舉。例如,在學習《望天門山》時,教師在多媒體屏幕上播放長江波瀾壯闊,天門山雄奇秀麗的景色圖片,同時播放氣勢雄偉的音樂,讓學生仿佛置身于畫面之中,將自己想象為作者,正佇立在遠處,飽覽這樣的景色。相信這樣的情境一定能夠激起學生的情感,此時教師在教會他們停頓、押韻、語氣和抑揚頓挫的同時,讓他們帶著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去吟誦,一定能夠取得極佳的效果。當然,創設情境的方法并非只有一種,教師也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表演,播放一些相應的影視劇片段,只要能激發學生情感,促進他們對詩詞的理解,就是好的方法[3]。為了保持學生的興趣,要不斷嘗試新的營造課堂氛圍的方法,使語文課堂和吟誦教學保持活力。
需要注意的一點是,不同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理解古詩詞,一定會產生不同的情感,吟誦的特色也各不相同,但都沒有對錯之分,教師要充分肯定,并加以引導,教會學生從哪些角度去理解、感受詩詞。
四、組織豐富多彩的吟誦活動
除了要在日常教學中開展吟誦教學外,教師還應定期組織課內外吟誦活動,開拓語文教學的形式,使學生處于濃濃的文化氛圍之中,愛上吟誦。活動的組織可以是班級內的,也可以是全校范圍內的,吟誦的內容可以是課本內的,也可以是學生搜集的課外資料。學生自行在課下準備,參賽,層層“PK”,評選最終冠軍。這樣的活動能夠豐富了學生的古詩詞積累,也使吟誦在全校范圍內得到了推廣,將使學生更加認可這樣的學習模式,增強他們的語感。
五、結語
總之,農村地區語文教育想要不斷向前發展,必須對教學模式進行深入創新。吟誦是學生感受古詩詞文化、意蘊的一種有效手段,也是培養他們文化品質和語文素養的重要路徑。農村語文教師要重視吟誦活動的組織,認識吟誦的重要作用,培養學生的吟誦能力,通過在日常教學中的落實和各類活動的組織,使吟誦得到全面性的推廣,為語文教育的向前推進,也為了學生們的全面素質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獻:
[1]張喬濤,柳露.以吟誦促進中小學語文古詩詞情景教學方法初探[J].課程教育研究,2013(33):42-43.
[2]汪惠燕.把古詩吟誦教學帶進農村小學語文課堂[J].師道·教研,2017(9):190-190.
[3]沙春艷.小學語文經典誦讀教學探討[J].好家長,2017(63):9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