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晗
摘 要:GDP是國民經濟核算的核心指標,其增長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國家的總體經濟狀況與未來的發展走勢。經過21世紀以來的經濟快速發展,現階段的經濟已從高速發展階段逐漸過渡到高質量發展階段。就業即就業率是宏觀經濟學的另一重要指標,是各國政府發展本國的社會經濟所追求的重要目標。研究顯示,就業率與GDP增長率呈正相關關系。但除就業率外,就業增長率對就業實際就業情況的反應也不容忽視。就業增長彈性的定義是就業率增長率與經濟增長率的對比,即本文所探究的GDP增長率與就業人數增長率。關于就業增長彈性問題,少有學者涉及。本文以每年高校畢業生的畢業數目為基礎,從我國經濟環境與就業現狀進行考量。綜合采用采用調查法、文獻綜述法、對比分析法、統計分析法,對我國GDP增長率與就業人數增長率的關系進行研究,其相關關系在一定程度上驗證了奧昆定律。
關鍵詞:GDP增長率;就業增長率;宏觀經濟;統計分析
GDP(grossdomesticproduct,國內生產總值),評判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欠發達國家時是一個重要衡量標準。在民生問題方面,GDP數據能應用到各個方面,甚至關乎政策傾斜與發展的平衡等[1]。
就業則是各國政府發展本國的社會經濟所追求的重要目標,也是影響社會穩定的關鍵要素。工作對于任何人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故大學生畢業后的就業問題也被高度重視,是高等教育領域最重要的民生工程。同時,因為專業與工作不匹配、畢業生中出現“慢就業”群體等現象,大學生就業質量的高低,毋庸置疑更是博得社會各界關注,是研究的熱門課題之一。
關于經濟增長與就業之間的關系,在不同的微觀經濟體系下具有不同的相關關系,對此現象的描述,就業率的提升也會伴隨著實際GDP的增加”,這種關系被稱為“奧肯定律”[2]。這一定律揭示了產出市場與勞動力市場之間的重要聯系,即實際GDP必須保持與潛在GDP同步增長,才能避免失業率攀升,如果失業率下降即就業率提高,則實際GDP的增長應快于潛在GDP的增長率。
從理論上說,經濟增長能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在一定程度上確實是就業增長的前提。但相關的研究表明,并非經濟增長速度越快,就業增長速度也越快。高經濟增長在奧昆定律邏輯下確能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就業增長彈性這一參數是限制經濟增長對就業擴大的重要參數。就業增長彈性是就業的增長率與經濟增長率的對比,本文用高校畢業生的人數近似代替就業人數,也即本文所探究的GDP增長率與就業人數增長率之間的關系。
自從20世紀以來,中國大學畢業生人數逐年增加。無論哪個級別的大學生面臨前所未有的嚴化,這種狀態勢必會對中國經濟發展和現代化的進程產生影響。就業問題一是難解決,二是其影響力巨大,對中國政治動蕩有影響,對社會公平性的體現發出挑戰,三是嚴重抑制中國經濟發展,總之,其破壞力之大,就決定了它的重要性,未來中國既然解決不了就業問題,那么,我們唯一追求的就是緩解這個問題,盡量減少矛盾,改變當前生產力落后的現狀,還社會一個比較和諧的就業環境。基于我國經濟環境與就業現狀,本文將采用調查法、文獻綜述法、統計分析法,做到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相結合,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對我國GDP增長率與就業人數增長率的關系進行探索。
一、研究過程
本文在國家統計局上收集了自2005年至2017年以來的GDP數據并計算了GDP增長率及大學生就業人數數據后1,首先進行基本的數據整理,計算得出就業人數增長率。
經過數據處理后,將數據導入Excel,通過excel繪制“國民總收入與GDP增長率”圖。可以發現,流量即GDP增長率逐年減小,而存量即實際國民總收入逐年增加。通過相同的方法繪制“就業人數與就業人數增長率”圖,進行分析,可以得到相似的結論,流量即就業人數增長率逐年減小,而存量即實際就業人數逐年增加。
將上述二圖的流量數據導入Excel,繪制“GDP增長率與就業人數增長率”折線圖,可以發現,隨著年份的遞增,GDP增長率就業人數增長率變化趨勢基本相同。
再通過Excel繪制“GDP增長率與就業人數增長率”散點圖。可以發現,隨著GDP增長率的增加,就業人數增長率也會增加,總體呈現正相關趨勢。
將GDP增長率與就業人數增長率數據導入spss軟件,進行相關分析。表1顯示,其Pearson相關系數為0.855,呈現正相關。顯著性小于0.01,即GDP增長率與就業人數增長率正相關的置信度超過99%,隨著GDP增長率提高,就業人數增長率可能提高[4]。
二、結論
經過一系列數據的描述性分析和對GDP增長率和就業人數增長率的相關性分析與檢驗,可以得出結論——我國GDP增長率與就業人數增長率呈現顯著的正相關關系(其中的Pearson相關系數為0.855)。GDP(grossdomesticproduct)雖然是廣為各國所接受的衡量國民經濟發展情況的最重要指標,是最受關注的宏觀經濟數字之一。在無法確定經濟總量的飛速發展的各項經濟活動是何種目的或是出于某種原因,甚至可能有一定比重的重復消費,不必要消費,損失消費等的情況下,GDP只是一個粗略的表象,只是參考的一個方面罷了[3]。
后續相關研究中,應該綜合考慮經濟增長速度與經濟結構(三大產業)是否合理,結合各國家地區的實際國情與工業基礎水平等各個方面條件與現狀進行考慮,進一步完善該結論。
參考文獻:
[1]羅才榮.淺析我國高增長經濟與低就業率的矛盾[J].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09,26(12):79-80.
[2]張華初,劉欣.經濟增長與就業率的關系研究——以廣州市為例[J].城市問題,2008(11):58-62.
[3]安立仁,董聯黨.基于資本驅動的潛在增長率?自然就業率及其關系分析[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11,28(02):99-112.
[4]馬躍如,陳名波.中國GDP與就業人口的計量模型分析[J].學習與實踐,2010(08):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