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紅霞
摘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和科技的普及,國內醫療方面的相關技術也有所提升,醫療技術的提升主要體現在醫療臨床操作以及醫藥效率兩個方面。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提升,因為醫藥技術關乎人們的身體健康狀況,所以醫藥行業成了人們的重要關注點。醫藥行業又被稱為“永遠的朝陽行業”,這也能說明其對人們的重要性,近十多年來,因為人口老齡化、人口增長等問題的出現,所以國內的醫藥行業技術呈直線上升的發展趨勢。
關鍵詞:臨床療效;效果對比;中藥配方顆粒
中藥配方顆粒的形成源自于傳統中藥飲片,后經過濃縮及干燥等加工過程形成中藥配方顆粒。這兩種醫藥從實際生活上作比較,中藥配方顆粒更方便隨身攜帶,具備服用的即時性,從而更貼合現代生活緊張高效的社會節奏。因此中藥配方顆粒更受社會大眾的喜愛,但是人們在追求方便快捷的同時,往往忽略了醫藥自身存在的基本意義,就是它的醫藥效率。
一、中藥配方顆粒與傳統中藥飲片臨床療效比較的資料與方法
(一)中藥配方顆粒與傳統中藥飲片臨床療效比較的臨床資料
對于中藥配方顆粒與傳統中藥飲片臨床療效比較的臨床資料,相關專家學者曾針對2015年2月-2017年2月期間部分醫院的表虛盜汗類型的150例患者進行過調查研究。首先,實驗開始必須建立在已經通知患者并取得的本人同意的基礎情況之上。調研過程:將患有表虛盜汗的患者無條件分為兩組,各組均分為75例患者。實驗對比小組采取傳統中藥飲片熬制治療,實驗觀察小組應用中藥配方顆粒對患者進行治療,這些調研框架準備完畢后,觀察組成員制訂診斷標準:汗出惡風、身體虛弱、四肢乏力、夜晚盜汗、舌紅少苔、脈細數。為了保證調查研究的平衡性,兩組被調查對象都是男女混合組,其比例:對照組75例患者中,女性42例,男性33例,平均年齡在25歲-58歲之間;觀察組75例患者中,女性41例,男性34例,平均年齡在26-59歲之間。兩個調研小組在病程等類型的一般資料對照,其存在差異并不具備統計學意義,但是具有可比性。
(二)中藥配方顆粒與傳統中藥飲片臨床療效對比方法
因為兩組調研小組的辨證依據均為表虛盜汗癥狀的治愈狀態,所以中醫中藥方面應基于對癥下藥的基礎上給予兩組防風、麻黃根、黨參、五味子、浮小麥、黃精、白術黃芪等相對應的藥物,而后在臨床操作時依據患者的詳細狀況進行藥量的增減。對照組選用傳統中藥飲片煎制服用治療,詳細的藥物用量:防風10g、麻黃根9g、黨參15g、五味子9g、浮小麥15g、黃精12g、白術12g、黃芪20g,選擇用砂鍋煎制,每天一次,每次500ml,分兩次服完。觀察組則選用中藥配方顆粒來對患者進行治療,其詳細的藥物用量如下:防風1包、麻黃根1包、黨參1包、五味子1包、浮小麥1包、黃精1包、白術1包、黃芪2包,而后用溫水沖服,每天一次服完。
(三)中藥配方顆粒與傳統中藥飲片臨床療效比較的評價標準
兩組調研小組均選擇同一評價標準,就是表虛盜汗的臨床痊愈標準來開始評定結果。痊愈狀態:臨床盜汗、身體乏力等癥狀與體征全部消失;有所好轉:臨床盜汗、身體乏力的患病癥狀與體征較之以前都有所減輕但是并未完全消失;治療無效:臨床盜汗、身體乏力的癥狀并未好轉甚至病情有所加重。調研中專家小組將痊愈及好轉歸類為總有效計算里,選擇調研小組自擬的滿意度調查表針對實驗對象開始滿意度統計,其程度分別為非常滿意、基本滿意和不滿意三類。其總有效率的計算公式為:滿意率=(非常滿意+基本滿意)/總比例數×100%。
(四)統計學方法
相關專家小組可以選用SPSS20.0軟件對調研數據進行詳細分析,其中可以選擇(均數±標準差)計量資料表示單位,選用t檢驗方式;計數資料以率為計量資料的表示單位,選用x2檢驗方式,可以用P≤0.05的形式表示差異自身具備真正的統計學意義。
二、結果
(一)兩組表虛盜汗類型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相關專家小組通過1個月的觀察治療,兩組調研小組均已得出不同的治療效率結果,為了方便相關專家學者做調研結論,兩組分別把治療結果拿出來做比照,觀察組成員有效率為96.00%,對照組成員臨床有效率78.67%,兩者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二)兩組患者滿意度的對比
對照組的臨床患者對治療的滿意率為80.00%,而觀察組臨床患者的滿意度較之對照組的患者要高,其滿意率為96.00%。
三、對于中藥配方顆粒與傳統中藥飲片臨床療效比較的討論
隨著百姓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物質生活越來越難得到滿足,身體的健康狀態越發被重視及關注。眾所周知,中藥可以說是我國的國粹之一,在國內的醫藥行業中占主導地位,但因為傳統中藥飲片需要人工炮制、服用前需要人工煎制,工序過于繁瑣、指標的不可控,所以逐漸被中藥配方顆粒所取代。而中藥配方顆粒結合了現代化社會的科學技術,完成了智能化、統一化、規范化標準制藥。
隨著我國醫療技術的快速發展,中藥配方顆粒做到了結合社會科技化,順應時代背景發展,完成了醫藥技術的科技化、規范化、標準化。做到藥物質量保證的同時又達成了優于傳統中藥飲片的臨床效果,僅以此篇供讀者參考借鑒,希望能夠為我國的醫藥行業做出一份微薄之力。
參考文獻:
[1]劉法錦,孫冬梅,任薇,杜建平. 中藥配方顆粒與傳統中藥飲片的臨床療效Meta分析[J]. 廣州中醫藥大學學報,2016,33(04):598-602.
[2]甘海寧,陳玉興,孫冬梅. 中藥配方顆粒與傳統中藥湯劑藥效等效性的研究進展[J]. 今日藥學,2017,27(06):425-429.
[3]高云華,張峰. 中藥配方顆粒與傳統中藥飲片臨床療效比較[J]. 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7,9(21):200-201.
[4]謝素治,王燕美,周燕燕,王政,蘇玉純. 2014年8月-2017年7月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中藥配方顆粒和傳統中藥飲片應用分析[J]. 中國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2018,18(02):231-233.
[5]吳建新. 中藥配方顆粒與傳統中藥飲片臨床療效的Meta分析[J]. 基層醫學論壇,2018,22(10):1419-1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