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真益 方根華
摘要:目的:探討銅綠假單胞菌分布及耐藥特點。方法:選取2017年1月-2018年5月期間,我院住院患者送檢的痰液、血液、尿液、分泌物等標本中分離出銅綠假單胞菌248株。嚴格根據《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進行分離培養,病原菌應用ID32GN進行鑒定,采用K-B紙片擴散法進行藥敏試驗。結果:248株銅綠假單胞菌中,內二病區分離出123株,最多,其余依次分別為內三病區45株、內一病區30株、重癥監護室20株、外科15株、骨科9株、腦外科6株。銅綠假單胞菌對復方新諾明、頭孢曲松、阿米卡星耐藥率較高,分別為97.98%、95.16%、91.53%;其余耐藥率依次為亞胺培南58.87%、頭孢他啶%41.53%、美羅培南39.52%、頭孢吡肟30.65%、哌拉西林27.82%、左氧氟沙星20.16%、環丙沙星16.94%、慶大霉素4.84%。銅綠假單胞菌對慶大霉素、環丙沙星、左氧氟沙星、頭孢吡肟、哌拉西林敏感率較高,分別為95.16%、83.06%、79.84%、69.35%、72.18%;其余敏感率依次為美羅培南60.48%、頭孢他啶58.47%、亞胺培南41.13%、阿米卡星8.47%、頭孢曲松4.84%、復方新諾明2.02%。結論:株銅綠假單胞菌的臨床分布以重癥監護室為主,其次為呼吸科和心內科,銅綠假單胞菌對復方新諾明、頭孢曲松、阿米卡星耐藥率較高,對慶大霉素、環丙沙星、左氧氟沙星、頭孢吡肟、哌拉西林敏感率較高。銅綠假單胞菌的耐藥性和多重耐藥性有逐年上升趨勢,醫院應加強抗菌藥物的管理和對耐亞胺培南銅綠假單胞菌感染病例的實時監控,減少此類耐藥菌在醫院內傳播。
關鍵詞:銅綠假單胞菌;分布;耐藥特點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月-2018年5月期間,我院住院患者送檢的痰液、血液、尿液、分泌物等標本中分離出銅綠假單胞菌248株。醫院感染入選按照2001年衛生部《醫院感染診斷標準》。
1.2方法
菌株鑒定及藥敏試驗嚴格根據《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進行分離培養,病原菌應用ID32GN進行鑒定,采用K-B紙片擴散法進行藥敏試驗。質控菌株:銅綠假單胞(ATCC27853)。按照《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對細菌的耐藥性進行判讀。
1.3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比較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臨床科室銅綠假單胞菌分布特點
248株銅綠假單胞菌中,內二病區分離出123株,最多,其余依次分別為內三病區45株、內一病區30株、重癥監護室20株、外科15株、骨科9株、腦外科6株。
2.2銅綠假單胞菌對抗菌藥物耐藥率
銅綠假單胞菌對復方新諾明、頭孢曲松、阿米卡星耐藥率較高,分別為97.98%、95.16%、91.53%;其余耐藥率依次為亞胺培南58.87%、頭孢他啶%41.53%、美羅培南39.52%、頭孢吡肟30.65%、哌拉西林27.82%、左氧氟沙星20.16%、環丙沙星16.94%、慶大霉素4.84%。銅綠假單胞菌對慶大霉素、環丙沙星、左氧氟沙星、頭孢吡肟、哌拉西林敏感率較高,分別為95.16%、83.06%、79.84%、69.35%、72.18%;其余敏感率依次為美羅培南60.48%、頭孢他啶58.47%、亞胺培南41.13%、阿米卡星8.47%、頭孢曲松4.84%、復方新諾明2.02%。
3討論
銅綠假單胞菌是非發酵、氧化酶陽性的一種革蘭陰性桿菌,以呼吸道最為常見。本結果表明,248株銅綠假單胞菌中以呼吸科最多。當機體免疫力下降是會造成患者呼吸道感染,
全身性感染及創面化膿性炎癥等,且該革蘭陰性菌會引起包括皮膚軟組織感染、敗血癥及肺炎等多種感染。近年來相關危險因素報道表明,廣譜抗菌藥物長期使用、侵入性治療、基礎病、白蛋白量、機械通氣、住院時間及合并感染為發生銅綠假單胞菌的危險因素。有研究報道認為侵入性操作時病原菌主要黏附于機體腔道表面和器械表面,分泌多糖蛋白形成生物被膜,從而致使消毒困難,可能會造成交叉感染。銅綠假單胞菌耐藥機制主要是在長期應用抗菌藥物前提下,使得菌株的耐藥基因出現了改變,即菌株染色體基因突變,同時部分細菌產生抗菌活性酶,如金屬酶、氨基糖苷鈍化酶、β-內酰胺酶等。銅綠假單胞菌對β-內酰胺內發生外膜孔蛋白變異,從而產生β-內酰胺酶,改變菌體蛋白質結構和功能、降低細菌細胞外模的通透性,進一步阻礙藥物有效作用于病變組織。此外,有研究報道認為銅綠假單胞菌耐藥機制還與以下幾方面相關:⑴主動外排系統能夠隨時將抗菌藥物排出和泵出體外,在銅綠假單胞菌多藥耐藥中主動泵出系統起著主導作用;⑵生物膜形成,可阻擋抗菌藥物、抗體及白細胞殺滅細胞。本結果表明,銅綠假單胞菌對復方新諾明、頭孢曲松、阿米卡星耐藥率較高,銅綠假單胞菌對慶大霉素、環丙沙星、左氧氟沙星、頭孢吡肟、哌拉西林敏感率較高。
為降低銅綠假單胞菌感染,應加強消毒隔離制度,增強自身抵抗力,以及限制使用抗菌藥物為醫院感染銅綠假單胞菌感染的根本。此外,還需加強病原菌監測,以及合理應用抗菌藥物。
同時還需不斷加強抗菌觀念,減少侵入性操作、嚴格消毒器械,恢復黏膜正常生理功能,對降低耐藥菌株、提高抗感染治療、控制醫院感染以及延長抗菌藥物使用周期等具有重要意義。綜上所述,臨床醫生應嚴格根據致病菌對抗菌藥物的耐藥性與敏感性,按照藥敏結果合理應用抗菌藥物,從而避免抗菌藥物濫用致使細菌多藥耐藥的產生以及降低院內感染的發生。
參考文獻:
[1]幸運,魯衛平,喻華,張華,季萍,單斌,阿祥仁,賈偉,郭素芳,魏蓮花,徐修禮.中國西部地區耐亞胺培南銅綠假單胞菌的分布及耐藥特點[J/OL].中國抗生素雜志,2018(09): 1079-1082[2018-10-25].
[2]張紅理用藥雜志,2017,10(01):154-155+158.英,李蘭英.某院銅綠假單胞菌感染的臨床分布及耐藥菌情況分析[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7,2(30):108-109.
[3]郝士卿,楊浩寧,尤文文,劉晴,孫汝春,耿磊,王軍帥.372株銅綠假單胞菌的臨床分布特點及耐藥性分析[J].臨床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