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榮 黃鑾紅
想象是創新的基礎。著名的科學家愛恩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識的源泉,沒有想象力不可能有創造。《語文課程標準》在教學目標中明確提出:要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創造力培養的一個重要方面是想象能力的培養。想象在學生的學習,生活中起著重要作用。但兒童想象力不是自我形成的,它是在環境影響下,特別是在教學的影響下逐漸發展起來的。而作文教學是訓練學生想象力的重要手段之一。那么如何利用作文教學來培養小學生的想象力呢? 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嘗試:
一、廣泛閱讀,儲備想象。
要培養學生的想象聯想能力,廣泛閱讀必不可少。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說:“閱讀是吸收,習作是傾吐。”“讀之得法,所知廣博,眼光提高,大有助于寫作練習。”小學生年齡小,生活體驗、眼界等都有一定的局限,這就需要借助閱讀這個快捷有效的方式開闊眼界,豐富內心體驗。不讓學生讀書,學生是寫不出好文章的。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一些喜歡課外多讀書的學生,往往作文相當好,知識豐富,提筆成文,就是因為他們在吸收方面很努力。因此,努力進行吸收是學生寫出有創新意味的文章的先決條件。我班的蘇瑾同學是全班同學公認的“書迷”,同時也是全班公認的“作文小能人”。我想,這兩個稱號之間有著必然的因果關系。正是因為她閱讀廣泛,才會在作文《尋找春天》中寫出“春天在哪里?你瞧!她在草地上。小草醒了,揉了揉朦朧的眼睛,伸了個懶腰,順便洗了個春澡。看吶,她身上還掛著晶瑩的小水珠呢!嫩嫩的,綠綠的,仿佛給大地媽媽穿上了一件綠衣裳,真是漂亮極了!”清新可愛的句子,才會在《尋找春天》中寫出“”奇特的畫面。
二、欣賞美圖,激發想象。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又說:“圖畫不單是文字的說明,且可發展兒童的想象。”根據小學語文教材圖文并茂的特點,我在教學中充分利用插圖,或啟發學生繪聲繪色的敘事、或栩栩如生地狀景、或形神兼備地寫人、或身臨其境地談感受,竭力熔詩、畫、情、景、聲于一爐,使學生的想象欲得以激發。
看圖作文是小學生的一種重要的作文練習形式。它通過畫面對學生的觀察、思維、想象、表達能力進行綜合性的訓練。首先,指導學生看懂圖畫。全面有序地觀察,了解畫面內容,按一定順序從整體上觀察,再注意一下中心部位,這樣就能初步了解畫面內容,看清畫面中人或物后面的背景。還要看懂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注意分析畫面上的人物及活動情況。然后,展開合理想象,豐富畫面內容。看圖想象作文中的圖一般描繪的是生活中的“瞬間”情景,它只是靜態的生活畫面。所以在作文時就須啟發學生展開合理的想象,從靜態引發動態,從“瞬間”寫出過程,讓靜的畫面活起來。只有這樣。畫面內容才能豐富,中心才能突出。如教《星空遐想》作文課時,我先出示一幅幅美麗的星空圖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習的積極性。然后出示一幅畫有星星,月亮,太陽和一座房子的圖,讓學生根據畫面上的情景猜猜星星,月亮,太陽之間是什么關系?他們之間會發生什么故事?這樣,靜止的畫面在學生的頭腦中就活了起來。一個個生動有趣的故事油然而生。于是出現了潘致舉同學的“一碧如洗的夜空是一個幸福美好的大家庭。這座瓦藍色的漂亮房子,很大很大。房子里住著熱情似火的太陽爸爸,還有美麗溫柔的月亮媽媽和數不清的星星寶寶。星星寶寶們既調皮又可愛。你看,有時流星飛逝,那是星星寶寶在追逐打鬧;有時群星閃耀,那是寶寶們在爭奇斗艷;有時你隱他現,那是寶寶們在捉迷藏呢!夜很深很深了,銀光閃閃的星星在眨著眼睛,好象在說我困了,不跟你們玩了。過了不大一會兒,星星們就不見了。這時太陽爸爸悄悄地從東邊升起來了,告別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去工作了。月亮媽媽和小星星們在家里靜靜等待爸爸的歸來。這樣的事每天每夜都在發生。”等等獨特的想像。
三、暢想未來,豐富想象。
小學生的想象可能不太現實,但充滿憧憬的神奇色彩,對未來生活信心十足。我們教師要大膽鼓勵學生展開理想的翅膀。讓他們敢于繪制未來的藍圖,因為未來是屬于他們的。沒有美好的想象就沒有新的創造,就沒有美好的現實。這類訓練的內容包括展望未來美好的想象,如《20年后的我》、《未來的學校》,科學發展想象,如《尋找外星人》等。憧憬想象極具創造性與挑戰性,訓練時由于兒童的想象神奇色彩與成人不同,教師要充分肯定他們的創意,適當之時提出參考意見。
四、變換角度換位想象。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同一事物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用不同的觀點不同的態度去觀察、思考、探索,有時會產生奇跡般的驚訝。真可謂是“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如教學《海輪凱勒》一課后,我出了一個作文題目——《假如我是海倫》,要求學生變換角度,設身處境把自己當作是海倫·凱勒來想象描述自己當時的心理活動,變換角度想象。又如想了解學生對班級有什么建議,就可以讓學生寫《假如我是班主任》,用不同觀點產生不同的想象。因此教師在教學或日常生活中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換位想象,可以增強學生認知感。
五、巧拾生活,發揮想象。
人的想象不是憑空產生的,它來源于生活,并以豐富的感性認識做基礎。因此,我們要注意在生活中培養學生的觀察力,這是感知的重要手段,還要鼓勵學生廣泛地進行多種形式的有趣的實踐活動,如參觀、訪問,瀏覽、調查等形式,也就是跳出小課堂到生活精彩的大課堂中去。生活處處皆語文,語文無處不生活。我們要力求做到扎根生活的舞臺,秀出語文的精彩,促進學生的發展。
陶行知先生說過“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只要我們教師注意培養,反復訓練,經常潛意識地引導,就一定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生的想象力就會越來越豐富,創造力就會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