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飛 劉忠富
摘要:耳鼻喉科涉及疾病種類較多,患者病情多數較為復雜,且科室內存在人員流動性較大等特點。相關檢查、換藥、手術及患者因素均可能造成院內感染的發生。耳鼻喉科院內感染主要發生于術后,以病房感染為主,但也可發生在診療時或手術過程中;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統為主,可達3%左右,其次為泌尿系統、消化系統。其原因可能是由于患者密度大,醫護人員在查體過程中與患有不同疾病的患者接觸,且不同醫院診療環境存在差異,易造成交叉感染。感染不僅會延長患者的住院時間、增加治療費用,在一定程度上還會對治療效果造成負面影響。因此,避免耳鼻喉科患者治療過程中感染的發生對保證患者治療效果及良好預后具有積極的意義。
關鍵詞:耳鼻喉科;術后;患者感染;因素分析;預防對策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耳鼻喉科接診的90例手術治療患者為研究對象。男性患者54例,女性患者36例,年齡范圍6~80歲,其中大齡患者(>60歲)30例,小于60歲患者60例。通過回顧性調查和實時監測等方式,密切關注患者入院時的病情變化情況,確立感染及時上報,并做詳盡記錄。本次調查研究的90例手術患者當中,共發生6例術后感染,全部符合《醫院感染診斷標準》并確診。
1.2方法
通過應用流行病學調查方法,對院內的感染因素進行分析總結。采用方法:所有參與患者診治的醫護工作者進行手消毒效果監測;患者診治的手術室細菌培養(空氣中);嚴密觀察手術的操作步驟及過程,同時進行詳盡的記錄;研讀患者病例、咨詢相關醫護人員、查閱有關資料等。
1.3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0.0軟件,進行數據的統計與分析,以[n(%)]表示計數資料,行χ2檢驗,以(χ±s)表示計量資料,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術后感染因素分析
本次參與研究的90例患者共發生術后感染6例(6.67%),術后感染單因素結果:手術患者感染與年齡(≥60歲)、手術傷口類別(Ⅲ級發生感染的概率較高)、住院時長(平均>9d)、被感染位置(呼吸道部位感染4例,其他部位感染2例)、抗生素應用、術后營養等具有相關性。
2.2Logistic多因素回歸分析
經過Logistic多因素回歸分析表明,病患術后感染與感染部位、手術時長、手術位置、抗生素合理用藥性、住院時長、營養支持等存在相關性。OR值依次為14.420、13.610、13.813、14.127、15.010和13.110。
3討論
3.1感染因素分析
3.1.1手術時長
手術時長是造成患者術后感染的關鍵因素。病患手術持續時間較長,創傷程度加大,造成局部抵抗力降低。并且手術時間長,患者出血量會增加,麻醉時間較長,使得機體抵抗力下降。
3.1.2住院時長
患者住院時間長,病患與醫務工作者、醫院環境及其他病患接觸幾率提高,加大了菌株的攜帶率,應用抗生素,未注意營養補充,抵抗力降低,容易造成感染。本次研究表明9d以上感染發生率28.6%,小于9d感染發生率2.6%,可見縮短住院時日可以有效降低患者術后感染發生概率。
3.1.3抗生素使用
術后應用抗生素合理性、服藥時長與感染有直接關系。患者實施手術后出現創口感染,應用抗生素種類、服藥時長會相應增加。相關資料表明,過度應用抗生素會造成細菌耐藥性加大,而種類較多,大幅提高感染發生率。近些年不少醫師過度依賴抗生素,盲目使用大量抗生素及新型抗生素,使得耐藥菌株不斷出現,從而導致換藥頻繁性。為此,應當適度控制耳鼻喉臨床醫師對術后患者應用抗生素的監測,應注重控制和術前預防。
3.2強化監、控、管一體化預防管理策略
3.2.1強化入院患者的感染監測
對其病例進行回顧性、前瞻性調查,及時患者入院監測。首先,成立醫療小組通過局域網對患者的病程記錄、實驗室數據等進行查閱,跟進患者病情發展等,給予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其次,對耳鼻喉科的術后感染常見部位、癥狀、特點等進行研究分析,有效總結經驗,從而為監、控、管一體化預防提供參考依據。
3.2.2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
每天對換藥室、診療室、檢查室進行徹底、有效的濕式清掃,并輔以紫外線消毒,確保科室衛生整潔;執行換藥操作時,醫務工作者必須做好一用一消毒、一人一藥包,嚴格做到無菌化;進行專科檢查時,采取必要的隔離措施,避免因近距離接觸造成患者發生感染;診療工作前后需要正確洗手,杜絕因手衛生造成的外源性醫院感染事件發生。診療前后須正確洗手,避免手衛生造成的外源性醫院感染法神。
3.2.3嚴格管理抗菌藥物及控制多重耐藥菌的感染
組建科室監控小組,確定耳鼻喉科一、二、三線抗菌藥物,制定準確有效的抗菌藥物三級管理目標,為臨床合理用藥提供可行性依據。科室主任每月對抗菌藥物使用情況、病原學送檢情況進行核查,對不合理用藥情況進行指正;依照細菌室檢驗報告,診斷術后感染、細菌耐藥性、病原菌分布等情況,合理應用抗菌藥物、減少濫用及經驗性用藥現象。
結束語
由于耳鼻喉科患者數量大、病情存在較大差異,且受多種因素影響,導致在診療過程中易發生院內感染。雖然,耳鼻喉科院內感染的發生無法徹底避免,但采取如加強醫院相關管理、組織人員培訓等有效措施,可以明顯降低感染的發生概率,有助于患者的治療及恢復,減輕患者家庭及社會負擔。
參考文獻:
[1]張偉陽,閻曉勤,蔣景華.手術切口感染危險因素的調查分析[J].醫院管理論壇,2011,28(12):21-22
[2]李旭征,張淑香.耳鼻喉科住院患者醫院感染調查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3,23(21):5213-5214
[3]楊翠英.呼吸內科老年患者護理風險及管理對策[J]醫院管理論壇,2013,30(2):17-18
[4]孫園園.耳鼻喉科患者合并醫院感染的相關因素及護理對策[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3,23(2):359-360
[5]譚亞榮,孫玉梅,劉發香,等.耳鼻喉科手術患者術后并發癥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當代醫藥,2013,20(2):182- 183
[6]油杰.耳鼻喉科手術患者術后并發癥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3,8(25):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