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吉笛 侯佳慶
為了貫徹實施《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2014年修訂),全面落實“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切實提高我校學生體質水平,根據學校《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實施方案的安排。學校接到上級指示:根據上級要求對學生進行了體質健康達標測試,現將統計分析結果公布如下:
一、總體測試情況
按照《標準》要求必測項目:身高、體重、肺活量;選測項目為按照《標準》要求選測:男子1000米,女子800米;男子引體向上,女子仰臥起坐;男子50米,女子50米:男、女生立定跳遠。我校對2015級和2s014級學生,從入學階段進行體質檢測,從總的測試情況進行對比。2015級相對2014級,在優秀率和及格率有所降低,只有50m的及格率有所提高,依據2014年新修訂的評分標準,我校學生在入學階段整體體質水平有所下降,學生的速度素質、爆發力素質均有所提高,但尤其在力量素質、柔韌性素質和耐力素質方面表現的較差。此外,從測試中來看,學生的運動能力普遍比較差,表現在平常訓練不夠系統、運動姿勢的準確性、肢體的協調能力和運動的意志力等方面。
二、原因分析
從體質狀況來看呈現下降的趨勢。學生的許多身體素質指標明顯下降,主要表現在身高、體重、耐力素質,學生出現許多肥胖體質,導致男1000米,女800米呈下降趨勢,肺活量指標大幅下降,這一情況值得人們深思和研究。為此,針對我校學生的體質狀況分析其中的原因,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對改進我們的體育教育,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1.營養過剩,肥胖學生數量增加。
學生肥胖已成為威脅青少年健康的主要問題之一。究其原因,主要是物質生活有了很大的轉變,加上遺傳及營養過剩等綜合性的因素,使學生中肥胖者的數量增多。因為自身機能的限制,使這些肥胖的學生在運動中比常人承受了更大的負荷量,稍微活動一下就氣喘吁吁,滿頭大汗,使肥胖的學生們對運動產生了畏懼心理,減少了活動量,也導致了身體素質的下降。
2.學習負擔過重,缺乏充足的活動時間。
這類問題,主要出現在中高段學生身上。由于課業負擔的增加,使類學生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文化課的學習中,而減少了體育活動及休息時間,有時候,甚至連課間十分鐘的時間也被剝奪。只為在考試中取得好的成績,還有,許多班主任一味追求學生文化成績,一再要求學生埋頭苦干,他們認為學生上了體育課后很難收心再上下一節文化課。不少學生上體育課時只是相對應付,而敷衍了事,導致學生在體育活動及課上、課下的運動量減少。
3.學生對體育知識的了解和重視程度不足。
學生對體育課的偏愛往往是出于個人興趣,部分學生對于喜愛的體育項目積極性比較高,但是,仍有大部分學生對于體育運動還是相對抵觸,積極性比較低,在體育運動時,出現“真運動”與“假運動”。部分學生對體育認知與知識相對缺乏,認為游戲課就是體育課,對體育課成績高分和滿分的欲望不高,不像主課測驗獲得好成績就心花怒放。部分學生家長對文化課學習成績的看重,間接導致部分學生對體育成績普遍不重視,出現重主課,輕體育的現象。
三、針對方法
總體來說,依據2014新修訂的評分標準,我校學生整體身體素質還是比較好的,相對2014級學生,我校2015級學生體能有所下降,通過測試結果的顯示為今后的教學重點指明了方向,所以,在今后的教學中根據不同年級,不同班級學生的薄弱方面進行比較全面和系統的教學,來提高我校學生全面身體素質。
針對我校學生身體健康存在的問題,我想體育教學中可以從這幾個方面著手予以改進,以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
1.自編操、廣播體操、花樣跳繩等活動的開展,豐富大課間活動多樣性,使學生對課間活動的充滿向往和新鮮感,從一定程度上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
2.營造濃厚的校園體育文化氛圍,樹立“健康第一”指導思想,把學校體育擺在應有的位置,落實每天活動一小時,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輩子。加強體育運動的安全保障,建立各項保障措施,強化安全意識,完善安全工作方案和具體突發事件應急措施,堅決杜絕安全事故的發生。學校體育重在普及,在普及的基礎上提高學生的運動水平。
3.改進體育教學方法,分析各班學情,在每節課的課課練環節加入一些,有針對性的運動項目(力量,靈敏、柔韌性、耐力等)、趣味游戲、拓展協作項目,讓學生在體育運動中得到增強體魄同時,并體會快樂體育,以此來提高學生對于體育的認知與興趣,為體育運動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