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莉
摘 要:自媒體就是人們所說的個人媒體,就是一種以個人為中心,然后個體通過各種媒體途徑傳播信息的方式。這種自媒體的出現的原因主要是我國信息技術和科技的不斷發展和迅猛進步,而且為了順應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符合學生的學習特點,教師應該好好利用自媒體技術,把握這一機遇,讓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從復雜變得更加簡單,從較科學變為更科學,從教河里變為更合理。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自媒體技術;教學優化策略
自媒體最大的特點就是它傳播信息的速度非常快,而且說存在的信息內容也比較多,能夠順應人們的要求,及時準確的把信息送到目的地,并且方便簡單,便于操作。針對媒體的這一特點,初中老師可以利用自媒體不斷的對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模式進行優化,內容進行完善,利用自媒體技術,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媒體素養,而且可以利用自媒體不斷的提高學生的道德與法治的綜合素質,不斷向學生傳播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以及作為一名合格的公民,應該具備的素質和道德。教會學生正確學法,懂法,守法,用法,以便于更好地維護自己的權益。
一、利用媒體技術向學生下達預習任務
經過研究人員對學生學習方法的不斷研究,發現要有效率的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就應該培養學生課前預習,課上認真聽講,積極思考以及課后復習的良好的學習習慣。在這個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現在工人們交流信息的平臺非常的多,比如人們日常最常用的微信公眾號,QQ空間,微博和博客等等,這些平臺最突出的特點就是他們的一些新聞都是開放性的,所有公民都可以看見,所以老師可以自行創建一個公眾號,或者是QQ空間以及微博,然后叫學生的家長進行關注,在每次發了一些與課堂有關的相關資料和新聞的時候就在家庭群里告知家長,讓學生在家長的指導和監督下閱讀文章,已達到預習任務的目的[1]。這樣的預習任務下達的方式,一方面老師和家長共同監督孩子,有利于孩子學習效率的提高,另一方面,這可以很好的鍛煉學生通過自己閱讀進行自主學習的能力,通過自己閱讀和理解,他們能夠發現自己不懂的地方以便于上課的時候認真聽講以彌補知識的漏洞。比如在七年級上冊的第一單元《成長的節拍》中,涉及到了,發現自己認識自己,以及做更好的自己,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進行預習,提高課堂效率,老師可以在前一個周末就發表一些有關于如何正確認識自己,評價自己的文章以及相關有說服力的視頻,讓家長帶領孩子進行閱讀和觀看,并且要求在完成任務之后讓學生對于自己所認識的自己是什么樣子的做一個總結,針對于有優點又有缺點的自己應該實施怎樣的措施來做更好的自己呢?也讓學生適當的做一個簡單的規劃和對自己未來的期望。
二、利用多媒體技術來提高課堂的趣味性
現在的很多課堂都嚴重受到了我國傳統模式教學的影響,導致課堂枯燥乏味,學生沒有明確的學習目的,學習積極性得不到提高。而媒體技術剛好可以彌補這一缺點,沒給技術所含的內容非常豐富,所跨的領域也比較廣泛,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及課堂參與性,老師,可以通過在網絡上收集一些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圖片和視頻,在上課的時候給學生觀看,提高他們對知識理論的體驗性和實踐性,并且可以采用邊播放視頻,然后再必要的地方進行講解的授課方式,不僅可以加深學生的理解而且達到了教師教學目的和任務[2]。比如在學習《友誼的天空》的時候,友誼是一個抽象的詞語,用語言沒有辦法很好的向學生進行講述,面對這種情況,老師,可以尋找一些有關于友誼的視頻讓學生觀看,以便于讓他們更好的理解友誼的本質,這樣具有創新性的教學模式,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課堂積極參與性。
三、利用多媒體技術向學生傳播一些具有正能量的真實事件
教室在利用媒體技術之前,首先要教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辨別是非的意識,網絡雖然具有很多豐富的故事內容,但是也有很多虛假的,消極的以及不健康的內容信息,所以老師要教導學生在網上一定不能夠發布一些虛假不健康的內容,并且對一些事情的真偽要有正確的判斷能力。在瀏覽網上的信息的時候,要關注的是健康,積極向上,并且對自己具有激勵作用的一些故事和文章[3]。老師是一個傳奇的存在,社會上有很多非常感動的事件都在向人們表述教師的偉大,在初中政治課程中有一個單元是《師生情誼》,可以說,在我們的上學期間,與老師接觸比與父母接觸還多,所以走進老師與老師和諧相處尤為重要,為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老師的偉大之處,可以利用媒體技術向學生展示一些有關于教師的感動事件,比如,2013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之一的陳斌強教師。
結束語:初中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的開設主要是針對于培養初中生無論是在家里,學校里還是在社會上都要規范自己的行為舉止,具有道德,絕不做危害社會和損害他人利益的事情,而且也要學會用正確的方法維護自己的利益。作為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教師,不僅僅要向學生傳授知識和一些行為道德規范,更重要的是,要不斷的自我總結和反思,以便于在下一次課堂中,可以避免不利因素。
參考文獻:
[1]王甲旬.生態文明教育的新媒體途徑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2016.
[2]唐龍龍.初中思想品德課課程資源開發探析[D].聊城大學,2017.
[3]許力雙.中國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徑研究[D].吉林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