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艷萍
本文以歌曲《歷歷萬鄉》為素材,主要介紹歌曲的創作背景,并從歌曲的音樂特性、演唱等方面進行論述;結合本人對作品的舞臺實踐,提出了自己的理解與說明。其中演唱分析包括對氣息把控、咬文吐字、唱腔演繹等方面;音樂特性分析則包括調式調性、歌曲風格等方面。
作品簡介
《歷歷萬鄉》是由獨立音樂人陳粒譜曲、演唱,陳南西填詞,收錄于2015年2月發行的音樂專輯《如也》中的一首歌曲。這首歌曲講述了陳粒和陳西南的故事和心聲:她們相識于年少、成長后分別,多年后再次相逢,憶起年少不禁感慨萬分于是共同創作出這首抒發各自境遇的民謠歌曲。
歌曲《歷歷萬鄉》演唱分析
《歷歷萬鄉》是一首民謠歌曲,調式為A大調,4/4拍節奏,單二部曲式結構,作品分為A和B兩個樂段,A樂段描述了故事緩緩開始,姑娘遠走他鄉,在途中對人生思考以及在回憶往昔的開頭,B樂段重復了兩遍主題歌詞,感慨了路途中自己的情感和遺憾,又再次回到歌曲的A樂段,又再回到主旋律。
在演唱方面應當注意歌詞的咬字及氣息的處理,由于偏向民謠的風格,所以從第一句“她住在七月的洪流上”開始的“她”字就要注意開口的一個弱拍,通過對腹部和后腰部的控制,將氣息量控制在一個薄弱的基礎上,這時找到頭腔的發聲位置來演唱,避免開口氣息給的過多而達不到演唱的預期效果。陳粒的聲音把這首歌曲演繹出豪放和灑脫的感覺,當我們演唱作品時,并不能因為她帶給我們的感覺而忽視了整首歌曲的演唱處理和技巧,要讓這首歌曲有一個層次和技巧的處理[1]。
在A樂段主歌部分咬字一定要注意不能咬的太死,要松緊結合,如果在歌曲一開始,喉頭沒有完全打開、內口腔也沒有做好準備,那么演唱出來的聲音會很擠,無法吸引觀眾的耳朵有繼續往下聆聽的吸引力,但是太松的話會導致漏氣,產生虛聲,有聲但不實、要做到輕而有聲。由于是一首民謠歌曲,歌唱時咬字也和大部分的流行歌曲不太一樣,要做到口腔的打開和閉合松弛有度[2],到了第二句就要與第一句產生差異,要產生明顯的推動感,讓歌曲的層次慢慢推動起來。
B樂段為副歌開始要給人一種蓄勢待發的感覺,通過腹部漸漸給氣像氣球一樣慢慢豐滿到足以支撐它飛行保持住這種狀態將“如果我站在朝陽上”、“若有天我不復勇往”唱出,點明這兩段副歌為本歌的高潮部分。此時唱歌的狀態也應該是最興奮的時刻,同時也要注意后腰一定要在此刻向身體外發力,支撐氣息的流動和高音的穩定,特別是第二次副歌的“勇往”的“往”這個字的假音,要在很放松的狀態下用頭腔、氣息以及管道的良好配合下將它唱出來,盡量使用混聲,否則聲音出來的會很尖銳刺耳。
整首歌的腔體一定要隨時都保持在打開的狀態,不能收緊,否則無法將歌曲的松弛有度表現出來,尤其在主歌到副歌的切換狀態的一個改變時,會本能的使用嗓子唱歌,在這個時候一定要提前將橫膈膜打開、后腰頂住、氣息給足,一直保持歌唱狀態。在第三遍副歌時,是由間奏直接進入的副歌,要更加的注意狀態,后咽壁絕對不能松動,不然就會將聲音卡在喉嚨里,此刻狀態應是最積極。
《歷歷萬鄉》這首歌的氣息保持比較困難,要注意換氣的時間和時機,不要隨意換氣,會破壞整首歌的歌曲感覺,最后在灑脫放松的聲音中結束這首歌曲的演唱。
參考文獻
[1] 劉波.流行演唱教學怎樣適應現當代流行音樂的發展[J].北方音樂,2017(15):47-49.
[2] 任海蘭.淺談流行演唱教學中的樂感培養[J].大眾文藝,2010(06):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