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思琦
摘 要:隨著科技進步,社交媒體迅速成長,網絡言語社區形成。多模態的網絡言語已成為一種新的社會語言變體,它反映了網絡環境下,社會成員的語言認識和態度發生了顯著變化。客觀上因為計算機互聯網技術支持,主觀上因為網民語用心理和認知活動的改變。
關鍵詞:網絡語言;言語社區;多模態分析
一、網絡言語社區的定義及特征
言語社區(SpeechCommunity)通常被定義為“生活在一定地域、具有特定的文化背景和相似的生活方式、在交際過程中遵守相同言語規則的一群人”。言語社區理論是社會語言學主要理論,也是社會語言學家進行社會調查通常采用的方法。(Wardhaugh.R,2000)言語社區中的人通常享有某些共同特征,“社會語言學家所考察的對象是使用著的語言和語言的使用者,而且他們所關注的是群體的而不是個人的語言行為”。從這一點看,通過社交網絡而聚集的人構成了一個依托數據形成的言語社區。它擺脫地理位置和時間的局限,其成員雖有著不同的社會和文化背景,但是具有共同點:即掌握一定的網絡知識,有著通過社交媒體與他人進行溝通的動機,并且遵守網絡交際的規范,相對于其他言語社區,它有其自身的特點,即廣泛性、針對性和平等性。(倪莎莎,2017)
從人口層面來看,網絡言語社區由世界各地的人們組成。由于網絡言語社區具有匿名特性,說話人的地域、性別、階層、教育背景等信息都難以確認;從互動層面來看,網絡言語社區中的互動則具有跨時空性。網民可以跟隨對方語碼,也可以使用不同語碼交流,或選擇隱身(王玲,2009);從設施層面來看,網絡言語社區中的交流具有多模態意義。設施為全民通用的漢字、英語、數字、符號。網絡語言是一種直觀的、多維的具象符號,如:“:-D”表示大笑、,“:-(”表示悲傷、“@_@”表示醉了、暈了,“(^^)/”表示著手打招呼,“T_T”表示流淚哭泣;數字“886”,理解為“拜拜啦”等等。
二、網絡言語社區的多模態分析
由語言符號和非語言符號構成的網絡語言屬于書寫型的口語體,以書面語為主,口語為輔,具有技術特征和社會特征的新媒介(符存,趙靜宜,2014)。憑借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支持,互聯網上的即時交流社區上發送的信息文本大多為超文本:如漢字、數字、英文字母混雜在一起使用,或文字、圖片、表情符號、視頻等隨意鏈接和鑲嵌,從而形成了多模態的會話文本,即“以漢語為傳輸載體,網民在互聯網上進行溝通交流和信息處理時所采用的一套不同于現實生活用語的交際符號。”(湯玫英2011)下面通過微信群語料實例(來自某高校的年級微信群),探討網絡社區話語交際中的多模態功能。
第一,輔助文字交際功能。“文字+表情”組合模式是微信言語社區聊天中最為常見的多模態交際方式之一,二者關系表現為“表情”對“文字”的強化與渲染關系,起到擴大表意強度、渲染文字表意氣氛之作用。如:“說的太好了。”中的“”是對““說得好”的語義強化和渲染。”“拜年啦!祝各位春節快樂,狗年大吉!(鮮花鮮花)吃好喝好(口水),有個(棒棒的)身體,遇事別(發火),天天好心情!”該網民以多種表情符號加漢字的形式,祝福同學在春節時吃好、玩好、心情愉悅。這種幽默的語言與非語言符號運用也只有在網絡環境下才能實現,充分展示了網上沖浪、交友時人們遵循的原則——開心準則。
第二,娛樂功能。傳播學者NeilPostman(1984:100-101)認為,表情符號是一種自娛自樂的語言工具。比如,聊天表情中的“奸笑”“委屈”“白眼”等等,即使不發文字,也能輕松又傳神地表達情緒。再如“圖一”、“圖二”、“圖三”表情包圖片,圖一中的漫畫人物左手持一根香煙,微微皺眉,斜視著身旁,露出了得意又輕蔑的笑容,優越感油然而生。網民在網絡言語交際中用到這張圖,即表明了自己的態度,又因帶有自嘲意味的漫畫人物而不顯得失禮,娛樂了自己,也滿足交際需求。圖二是一只長著人臉五官的大熊貓,不協調的搭配讓漫畫更有視覺沖擊感,熊貓憨厚的外形加上一副哭笑不得的五官,還有“撲哧”的擬聲詞,展現出笨拙的偷笑姿態,讓人忍俊不禁。網民憑直覺在網絡言語交際中用到圖三,一方面是想傳達自己覺得對方話語有趣,一方面制造了很強的娛樂效果。“謝謝分享,很用用處!”網民隨即發了一個“圖三”表情包。圖三中的90°彎腰鞠躬表情夸張地表達謝謝的含義,形象地描繪了這位網民的此時此刻心情。計算機技術彌補了虛擬社區無音無調、無表情無身體語言的限制,極具娛樂性。
總之,文字雖突破了時空限制,但同時也過濾掉了面對面交流中的現場信息,人們在網絡中要比實際生活里的自己表現得更冷漠、就事論事、易怒,而網絡表情符號則可以彌補該不足,輔助網絡交際,彌補了文字模態表意生硬之缺點,具有娛樂交際功能。
三、結語
本文結合微信社區話語語料,通過對網絡社區多模態話語的模態使用進行了簡單的個例分析,證實了網絡言語社區中多模態話語的輔助功能和娛樂功能。同時,網絡社區話語構建與實現過程以技術為支撐,網絡技術的發展將會不斷變革和發展網絡社區話語形式,而網絡社區多模態話語也將呈現更多功能。
參考文獻:
[1]Wardhaugh.R.AnIntroductiontoSociolinguistics[M].Beijing:ForeignlanguageTeachingandResearchPress,2000.
[2]倪莎莎.社會語言學角度下分析社交媒體言語社區的特點.[J].現代交際,2017.
[3]王玲.言語社區基本要素的關系和作用[J].語言教學與研究,2009.
[4]符存,趙靜宜.《網絡語言學:學生指南》介紹[J].當代語言學,2014.
[5]湯玫英.網絡語言進入現實語言的科學規范[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2011.
[6]Neil,Postman.AmusingOurselvestoDeath(RevisedEdition)[M].London:PenguinBooks,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