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雨彤
摘 要:從數千年前至今,中外文學作品在許多方面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遣詞造句到作品主題,這些年來的文學作品無一不反映著時代的特征的背景。本文講述的文學作品不僅僅包括小說、史書等,也包括歷史上知名的法典和律例。不可否認的是,無論是中國文化還是西方文化,所有的文學作品都帶有反映或批判社會現實或歷史背景的顯著特點。
關鍵詞:漢謨拉比法典,文藝復興
一、漢謨拉比法典及其背景
漢謨拉比法典來自于中東地區的古巴比倫王國。這是一部由楔形文字寫成的法典,帶有明顯的古巴比倫文化特點。這部法典也是當今世界上現存唯一一部擁有悠久歷史且保存較為完整的楔形文字法典。在出臺漢謨拉比法典的時代,古巴比倫農村的分化已經相當嚴重。古巴比倫尼亞時代,商品經濟得到了顯著的發展和進步。正是由于奴隸制度和商品經濟的并行發展,當地的政治和法律制度也要適應社會發展和變革的要求而進行調整。在正式出臺漢謨拉比法典之前,許多城邦已經編纂了旨在維護奴隸主利益的有關條例和規章。漢謨拉比法典正是集這些律例之大成的產物。漢謨拉比法典包括了生活中的許多方面,在很大程度上適應了維護自由民利益的時代背景下需求。與此同時,側重于維護自由民的利益,規范自由民的行為,也是那個時代的產物。這是因為我古巴比倫時期的奴隸不具備人民所具備的權利和社會地位。此外,就法典的內容來看,它也體現了當時各種法律趨于綜合的特點。古巴比倫是一個用規章約束居民的國家,各個城邦也樂于推出自己的律例和制度。總而言之,漢謨拉比法典的產生以現有的規章制度為基礎,以奴隸制和商品貨幣的發展為支撐,充分體現了所在時期人民生活,社會制度,文字水平等多方面的特征。
二、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學作品
文藝復興時期,是先進思想家對于神學統治在思想文化領域進行反抗的時期。這一時期可以劃分成許多階段,每個階段都有對當下社會現實的反應。中世紀歐洲的神學統治在束縛、禁錮人們思想的同時,也迫使一些先進思想家進行反思。
但丁與《神曲》
但丁作為《神曲》的作者,被譽為“舊時代的最后一位詩人,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這可以看出這部作品擁有里程碑的意義和特征。這部作品明顯體現出了中世紀向近代過渡的趨勢。這部作品體現出了人與神之間,人與自身世界觀之間,封建思想,宗教教義教規等和資本主義經濟發展之間的矛盾。文藝復興時代作品產生的根本原因是生產力的發展。資本主義萌芽產生并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追求現實生活中的幸福和個人愿望的滿足。更重要的是,當時的神學統治政策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因此,資產階級團體和宗教神學站在了對立面。這一時期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認為人才是社會的核心,社會的根本,主張人是社會生活的創造者和世界的主人。在但丁的《神曲》中,存在著一種普遍現象,即,靈魂們具有身體的形象和特征。對此,《煉獄篇》25歌給出了一種解釋,根據這種解釋,靈魂在死后獲得了由其周圍的空氣形成的新身體,靈魂通過這些身體與外界接觸。但這種解釋是成問題的,因為在它未曾注意到《神曲》中靈魂的“身體性”經歷了一個漸變的過程。本質上,無論靈魂“身體性”還是《煉獄篇》25歌的解釋,其思想來源都是《約翰福音》第六章中耶穌與猶太人的一段對話,在那里,不信神的猶太人只能看到耶穌的肉身,卻看不到他的靈性。因此在《神曲》中,“像身體的靈魂”是對不信者的神學諷刺,而“身體性”的逐漸消解則是皈依的表記。
但丁的《神曲》以生動的筆觸講述了人在三個與神有關的地方的游歷和探索,從而對當時的社會進行了多方面的批判和反思。首先是經濟方面,宗教統治下的經濟難以進行資本主義發展,教會壟斷了社會上大部分的財富,縮小了資本主義發展的空間,減少了資本主義發展的機會。 但丁作品中的地域、煉獄和天堂正是神學統治的象征。其次,這部作品在政治方面對社會進行了尖銳的批判。人物的設計也探討了當時羅馬社會的一些政治和歷史背景,揭示了詩人由于種種因素,如政治的、宗教的和個人的因素,所產生的對這些人物情感上的好惡。《神曲》不僅揭露了教會通知的黑暗和腐朽,還批判了政教合一的制度。在中世紀時期,許多的國家都在政教合一的模式下實行統治。這樣的統治不僅僅使人們的思想變得愚昧,更影響了政策的實施和開展。這部作品在寫作中使用了大量的俗語,有助于更多的人理解并無形中擴大了它的傳播范圍。但丁是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代表作家,是意大利文學地位最高的作家之一,其《神曲》是一部恢弘巨著,是文藝復興時期最為偉大的作品之一,但是,其俗語寫作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人們質疑,英國學者邁克爾·希瑟在其著作《但丁批評的遺產》中指出, 《神曲》的語言學研究往往是最吸引人的,也是爭議最多的。 《神曲》作為一部文學巨著,用俗語寫作不僅給但丁招致了爭議,更使《神曲》得到了普及,也促進了意大利語的繁榮和發展,但丁在其代表作《神曲》中,描寫了人類靈魂在地獄、凈界、天堂三界中的不同遭遇,以悲涼、傷感的筆觸表現了個人的人生價值觀,罪人所受刑罰都有“報復刑”的意義.《神曲》中的“因果報應”在宗教意義和人性道德上具有統一性,從根本上來說都是講善惡終有報,勸人向善。文藝復興運動開展的同時,歐洲還迎來了新航路的開辟,這一活動不僅僅將歐洲和其他地區連接在一起,還促進了經濟的交流和發展,不同大陸產品的交流促進了經濟上的往來。因此,經濟的發展也是文藝復興背后的強大動力。但人們不能否認的是,盡管但丁在中世紀宗教統治的基礎上有了較大的突破,他還是沒能完全擺脫神學對他思想的控制。總而言之,但丁的作品體現了對于舊時代的反叛和反思,也為人們提供了進入新時代的思想入口,吸引了更多的人投身到更加有意義的思想建設,呼吁了更多的先進知識分子加入到思想解放運動之中,促進越來越多的人敢于追求自身的利益,敢于實現自身愿望。
參考文獻
范友悅.但丁《神曲》中的“因果報應”觀解讀[J].語文學刊,2012,000(015):24-25.
廉鵬[1].論但丁《神曲》俗語寫作的目的和影響[J].信息周刊,2018,000(030):469-469.
朱振宇.靈魂的形體---《神曲》中“像身體一樣的靈魂”現象解.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PP. 5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