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羅丹一生鐘愛于藝術,忠于自然,并且恪守人格的忠誠。他以真實而又單純的視角,在常人以為是習以為常的事物上,窺出藝術的美,在藝術的道路上,羅丹是非常令人欽佩的。羅丹的作品代表著西方雕刻史上的一座偉峰。羅丹通過他的作品透露出他對人生地思考。
關鍵詞:藝術;思維靈感;真與美
首先他是一位創造家,而他的創作思考的是人間的疾苦。用美的手段歌頌了人們的創造力。人們為了尊嚴極為保護它而付出了很大的代價。其次他是一位理論家,他的《藝術論》同樣貫穿著對前人的崇敬。并且他有許多對名作的罕見,勞動的喜悅,沉思的刻痕,和點滴的自省,引導后人走向正確的道路,前人的探索是后人學習的經驗,更能提升自己的創作思維與靈感。
論的囑詞是羅丹于垂暮之年所作,仍然以忠誠懇切之言
作此囑詞,其中他忠誠而又懇切的語氣,為我們后代所感動的同時,又為我們揭開云霧,開啟尋找關于藝術的真諦之路。在他身上你可以看到當藝術家的成就越高、享受榮譽越多時,就會更加的淡泊名利,養成吃苦耐勞的精神。
對于自然的熱愛與人格的忠誠。
在藝人的眼中,自然界中所有的一切都是美好的。羅丹的《母之美》引出了“自然中公認為丑的事物,在藝術中可以成為至美。”因為他以銳利的慧眼,注視到了一切眾生萬物的核心,也就是其本源。如同發現其品性,就是透過外在的形看到內在的“真”。這個“真”也即是“美”。所以羅丹一直追尋自然,以一名擁有獨到的眼光的藝人去發現生活中獨特真實,并用內心的真來表達藝術在自然界中的美。藝術的魅力就在于讓一切隱秘無所遁形,把這份習以為常的美,用內心的真來表達這份獨到的美。羅丹對于自然的遵從,甚至于他完全服從自然,從沒想去支配自然唯一的野心就是對于自然忠實的態度,更是需要用獨到的眼睛去發現真實存在的美。敏銳的觀察力是任何領域不可或缺的有利因素。在遵循自然的基礎上,動漫的設計更是從生活中發現,用內心去創造,用內心的感受去創造出動漫人物的生命。賦予他們一樣的精神狀態,在自然景色中,最強烈的“真實性”即是他的特性,羅丹對于藝術的詮釋,對現代在藝術領域不停追求,并對生命的共省,無疑是他們最真實的表達。藝術是追求無盡的真實并用內心真實情感來表現,這一點是不可一視的美好。
藝術知識情操但沒有體積比例,顏色的知識沒有靈敏的手腕,最活躍的情感也要僵死。“要有耐性”啊!這是羅丹對于藝術道路中的青年們的誠懇忠告。藝者的德性即是智慧,專注,真誠意志,如誠實的工人一般,耐心塑造藝術之美。在藝術的道路上,用藝者的智慧發現自然界中的特性所能表達的美。以精湛的技術去塑造表現一件藝術品,并以堅強的意志如工人一般。耐心完成藝術品的創造,如此這般厚言教誨,為后青年藝術者們以訓。忠誠、執著于人格的完善,作品同樣表現的是創造者的精神涵養。
“羅丹一生,熱愛藝術,垂暮之年,猶以忠誠懇切之言作此囑詞,為一般青年藝術家作一詳明之指導。”此作是羅丹暮年之作,以深情懇切之語氣,給我們青年藝者們以前輩在探索藝術這條道路上的經驗之指導,在我們深受感動的同時,也給我們深切的啟發。首先是要虔誠地瞻仰在我們藝術這條道路上的前輩們“瞻仰激賞是一杯慷慨的祭酒,是處于高貴的心靈的奉獻。”說的是,富有激情的瞻仰前輩偉人的作品是真誠的情感,是瞻仰其高貴的靈魂,并非流于表面。他在告訴我們要從前輩們身上學習經驗的同時,不忘提醒我們“要跳出因襲的樊籠”所以他下一句便是“可是留神不要去模仿前人。”“這便是傳統自己教你永遠要探求現實,禁止你盲從任何大師。”羅丹大師在這里教會了我們正確對待傳統,要從傳統中學習其精髓,但又不能被傳統中的權威所束縛。既要學習,又要發展。“奉自然為你唯一的女神罷。”羅丹一生鐘愛藝術,追求自然。在此他又提醒各位青年藝者,效忠于自然,用發現美的眼睛來探索自然。“觸到它內在的真。”真就是美,遇見了“真”就一定會找到“美”。“真”是鑒定人生價值的基礎。接著又從雕塑的專業角度來詳解雕塑家們如何更加明晰的表現自己“牢記罷:只有體積,沒有線條。你描繪時,絕對不要注意輪廓,而要著眼于凹凸面。是凹凸面支配著輪廓的。”這里是在告誡藝者們,不要執著于外形輪廓,不要執著于體積,而是要更加把重心放在凹凸面上,著重表達的是物體的凹凸,只要凹凸面表達準確,體積自然出來,輪廓不需要刻意勾勒也能完美的表達物體,表達藝者所要表達的內在情感。
當然,要做到這些事不容易的,要“不斷的磨練。把你整個的融化在工作里。”這就要求我們一定要熱愛自己的工作,要專注自己的工作,就像羅丹專注于他的雕塑們一樣。囑詞部分最讓我有啟發的就是“要有耐性啊!不要向往什么靈感,它是不存在的。藝者的德性只是智慧、專注、真誠、意志。如誠實的工人一般,努力你的工作罷。”羅丹在這里是將藝術的德性與工人的德性等同了,因為羅丹的每件作品,都是千錘百煉耐心的磨練出來的,從這一點來說,藝者和工人是一樣的,只要誠實踏實,就會把工作做好,就會做出好的作品。從我個人角度來說,從高一學畫開始,至今也有9年的時間了,素描的問題從來都是深入不下去,形以及大效果1個小時就會出來,可是1小時過后似乎所有的一切都是徒勞了,到最后完成的效果幾乎與一小時沒有差別。這就是我最大的問題啊—缺少耐心!這是藝者最重要的品質之一,但是我卻不曾擁有它。一心向往一蹴而就,一筆而成,希望能投機取巧,偶遇什么“靈感”,讓我能突飛猛進。自從讀了《羅丹藝術論》才真正地發現了自己的不足,從前輩的身上學習到了腳踏實地、真誠專注的精神。這是源自于對藝術的熱愛和執著啊!羅丹大師又說道“青年們,要真實啊!但這并非說要平凡的準確,那就成照相與塑鑄了。藝術之源,是在于內在的真。你的形,你的色,都要能傳達情感。”我的理解是,不要為了藝術而藝術,而是要真實的表達物體,同時付諸自己的感情,傳達物體的內在情感,把它看做是有生命的物體,有感情有情緒,或悲傷或憤怒或孤獨或喜悅,都要足夠真實。不要為了迎合大眾而改變原有的,那樣就不夠真實了。“要徹底的桀驁的真實。要毫不躊躇的表白你的感覺,哪怕你的感覺與固有思想是沖突的。也許你不會馬上被人了解,但你的孤獨的時間是很短促的,朋友們不久會來歸向你,因為對于你是絕對真實的東西,對于大家也必絕對真實的。”“可是不要裝腔作勢故意去勾引群眾。
作者簡介:
靳傳龍(1994-);性別:男,籍貫:安徽省阜陽市,學歷:研究生,南京師范大學研究生在讀;現有職稱:無;研究方向:攝影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