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所謂的有機蔬菜主要是指不會給人的身體造成傷害的一種蔬菜,從目前的發展來看,我國的市場經濟開始日趨完善,但是要想從根本上提升有機蔬菜的質量,還是需要完善有機蔬菜的種植模式,在環保的背景之下,選擇先進的生態技術,本文對此就深入的剖析了有機蔬菜的種植模式以及生態農業技術具體的推廣,希望能夠推動有機蔬菜種植業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有機蔬菜;種植模式;生態農業技術
中圖分類號:S63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有機蔬菜中的亞硝酸鹽和農藥殘留物相對較少,屬于非轉基因作物,在食用之后,不會對人的身體健康產生不良影響。很多地區每年種植的作物都非常的可觀,能夠解決我國糧食的基本問題,糧食也開始從追求數量朝著追求質量的方向轉變。為了提升收益,有機蔬菜的種植還需要有著合理生產模式的支持。
1有機蔬菜種植模式
1.1種植基地的選擇
按照國家有機食品的相關規定,有機蔬菜的種植基地需要聯系當地的環境和天氣,這主要是因為有機蔬菜的種植是有要求的,因此,在構建種植基地時,需要對田地加以規范,盡可能地確保有機蔬菜的種植過程中,不會出現其他類型的蔬菜,要明確標記有機和非有機蔬菜兩類,通過設置隔離區的方式將兩部分區分開來,通常是需要耗費兩年的時間,第三年就可以實現規范化生產,但是生產之后需要向相關部門報備,得到允許之后,才能進行銷售。如果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需要設置緩沖帶,確保其他的種植不會對有機蔬菜的品質產生影響,通過設置緩沖帶從根本上保證蔬菜的質量。
1.2培育肥的選擇
有機蔬菜在種植過程中,需要配置充足的培育肥,這主要是因為綠肥的固氮工作較為重要,可以提升土壤中的有機物的肥料。培肥主要是綠肥,因為其具有較強的固氮效果,是土壤中氮元素最為重要的來源,能夠確保土壤中有著充足的營養。一般情況下,綠肥的產量超過1500kg時,固定的氮肥會超出60kg。但是,還需要合理的使用化肥。嚴格控制肥料的使用量,每667m2地中化肥的用量是4kg。施肥過程中,需要開窩深挖,做好除草工作,促進蔬菜的吸收。在種植過程中,值得注意的是同一品種的蔬菜不允許在同一塊土地上種植次數超過2次,蔬菜收獲之后,需要進行土地的處理,將病蟲害進行有效的清理,要大力推廣防蟲網技術,合.理的選擇生物防護技術,通過性誘劑的方式對害蟲進行管控,生物農藥對菜青蟲的防治效果較好,此外還可以配合人工捕殺的方式,借助熱效應做好殺蟲的工作。
2生態農業技術的運用
2.1優化環境,選擇優良品種
蔬菜在種植之前,需要選擇好場地和品種,如果種植場地或者是蔬菜品種沒有合理的選擇,就會帶來較大的損失。在種植土壤的選擇過程中,需要對空氣質量明確要求,盡可能遠離污染較為嚴重的區域,要保證蔬菜種植基地符合要求。要合理的處理蔬菜種植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挑選合適的品種,確保不會出現病菌。為了能夠更好地促進蔬菜的生長,蔬菜種子不會是要考慮其高產量和高質量,還需要考慮其是否具備良好的抗病能力,這樣才能盡可能地減少蔬菜在種植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
2.2生物和物理防治有效結合
要聯系蔬菜的品種以及植物保護的原則性進行蔬菜的種植,在過程中,采用先進的生物技術,減少農藥侵蝕的可能性,要確保蔬菜不會感染到病蟲害。但是要認識生物防治主要是為了保護益蟲,消滅害蟲,主要是建立在蔬菜存在的生物特征的基礎之上,避免蔬菜受周圍環境的侵害,但是生物防治技術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還有一種是物理防治技術,是通過光、電、磁、粘著劑消滅或者驅避害蟲,這種技術有明顯的優勢,不會對蔬菜的生長產生影響,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都是選用物理防治技術對植物的生長進行保護。
2.3完善傳統蔬菜病蟲害的防治
化學防治技術在蔬菜防治中的應用較為廣泛,也取得了突出成效,伴隨著綠色環保理念的不斷深人,化學防治技術已經無法滿足有機蔬菜種植的需要,需要對防治技術進行優化,確保蔬菜能夠健康生長,不會受到農藥的影響,具體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出發:
第一,在對害蟲進行處理時,盡可能不要使用殘留性強或者是毒性較強的農藥,雖然這些農藥的使用能夠大范圍的消滅害蟲,但是對蔬菜的生長也產生了極為不利的影響,有機蔬菜的品質受到影響之后,會對人的身體健康產生不良影響;第二,在種植蔬菜時,需要對病蟲害出現的原因以及規律進行分析,選擇合理的防治手段對其進行防治,確保其不會傷害到蔬菜,減少農藥的使用量;第三,需要輪換使用不同的方式消除蟲害,并不是所有的害蟲都是使用農藥滅殺,需要了解更多的防治技術,確保在防治過程中不會受到影響,要盡可能地減少農藥的使用量,提升防治效果,確保蔬菜能夠健康生長。
2.4對植保技術加強精細化的管理
在對有機蔬菜進行管理的過程中,要注意引進先進的植保技術,必要的條件下,可以考慮采取精細化的管理模式,進而保證植保技術的抗病害的效果。采取精細化的管理,要在蔬菜種植初期加強觀察,對其生長情況和規律進行及時的跟進,判斷其生長情況是否符合規律,并對作物周圍的環境進行勘探,種植人員可以聯系當地的情況選擇:無土栽培、清潔田園亦或是節水灌溉技術,進而能夠減少蔬菜生長過程中受到不利因素的影響。另外,工作人員需要深入的摸索害蟲出現和先進技術運用過程之間的關系,在摸索的過程中,不斷的優化植保技術。
3結束語
由此可見,在有機蔬菜的種植過程中,相關的工作人員需要正確的選擇種植環境,選定合理的蔬菜品種,并且嚴格按照國家的相關制度開展種植工作。作為種植人員,不僅僅要找到有效的方法防控害蟲,而且還要建立起管理基地,優化種植環境,這樣才能大范圍的推廣農業種植技術,完善害蟲的防治手段,采取精細化的管理方式提升蔬菜質量,讓有機蔬菜能夠在社會中大面積的種植,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質。
參考文獻:
[1]于丁巧.有機蔬菜種植問題——以北京市和泰安市為例[J].農家科技,2011(S2):33.
[2]陳罡,馮偉民,樊平聲,等.我國有機蔬菜發展現狀及對策[J].江蘇農業科學,2014,42(11):1-4.
作者簡介:崔三平(1973-),男,山西省呂梁市孝義市人,大專,農藝師,研究方向:推廣設施蔬菜生產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