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 劉莉 劉盛梅
摘要:隨著氣候變化問題成為全球范圍內的熱點問題,如何有效抑制氣候問題的進一步惡化也就成了現階段各地區的一個研究范疇。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新疆地區的氣候狀況日益惡化,氣溫顯著攀升,降水狀況兩極分化,對當地的農牧業發展以及環境保護提出了嚴峻考驗。鑒于新疆的氣候變化幅度逐日增加,本文將著重分析其氣候變化的適應能力及時空演化特征。
關鍵詞:氣候變化;適用能力;時空演化;新疆
中圖分類號:S165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氣候的全球性變暖是當今人類不得不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一個地區的氣候變化狀況直接關乎著經濟發展。所以對地區氣候做出客觀而科學的分析有助于制定全方位的應對策略。然而,就新疆地區的氣候問題研究而言,工作結果并不顯著。近些年來,極端氣候問題成為阻礙新疆發展的一大重要因素,這種情況下,唯有具體的分析新疆氣候變化的適應能力及時空演化特征,方能制定行之有效的氣候應對策略。
1研究區域概況
新疆地區居于中國內陸,距海遠,所以在很長的歷史時期內,這個地區的基本氣候特征就是干旱。然而,這些年來,無論是氣溫還是降水抑或是實時的環境監測的各項數據都表明其氣候正向暖濕化發展,在全球氣候變暖的大趨勢下,新疆的氣候變化也引起了世界各國廣泛關注。氣候的急劇變化對新疆的環境及農業發展來說均是一把雙刃劍。在環境方面,氣候的暖濕化使得新疆的整體降水量增加,很大程度上緩解了新疆持久以來的干旱狀況,對環境的改善明顯起到正面作用。但是近些年來新疆的降水狀況趨于極端化發展,高強度的極端降水使得河流決堤的風險性逐漸增加,為新疆帶來了洪水、干旱、沙塵暴等氣象災害。在農業方面,大量的降水為當地農作物的灌溉提供了便利,溫度的變暖為喜溫植物的培育創造了基礎,可隨之而來的病蟲害成為農業發展上面臨的新問題。無論如何,氣候的變化不可逆轉,這就需要當地氣象部門全方位、多角度地考慮新疆地區氣候變化的適應能力,從而促進新疆地區能夠更好地利用當前氣候謀求發展。
2數據與方法
2.1指標構建
一個地區的適應能力是由多方面因素所共同決定的。如經濟狀況、文化狀況等,而一個地區適,應能力在氣候上的最直觀體現就是對氣候變化的認知。本文在探究新疆地區的氣候適應能力的指標構建上綜合考慮多方面的影響因素,最終選取證據理論與灰色綜合評價法來判定其氣候變化的適應能力與時空演化特征。通過對新疆地區統計年鑒的細致翻閱,本次指標構建的數據以近20年來的新疆經濟、農業乃至基礎設施和科技發展水平和衛生社會保障投資比重的記載為依據,對上述要素進行綜合分析。
2.2分析思路
本次分析著重運用灰色綜合評價理論,又以此為計算思路對評價方案指標以及各項參數進行了精密計算,在此將不對假設的評價方案多加贅述。最終通過對灰色關聯系數的比對融合,經過反復驗證,并對研究對象進行綜合排序。
2.3模型構建
由于一個地區的影響社會、經濟的因素是不確定性的,所以為了為本次驗證構建一個科學的、準確性高的模型,本次探究采取了證據理論的權重確定法以及灰色綜合評價法進行模型的構建,旨在使模型的結構層次關系獲得明確的劃分。通過選取指標最優值、構建矩陣以及計算關聯系數,本次探究選取了評價方案中的最優方案。
3結果與討論
3.1適應能力的總體演化水平
通過對過去20年間新疆社會經濟的發展數據的一個總的分析,我們發現社會發展的各個階段的指標與最優指標之間具體的對應關系。通過對灰色關聯系數的反復分析,最終得出新疆地區的總體適應能力是呈大幅度上升趨勢發展的。主要表現在農業人口比重、人均資源水平以及水利環境投資等方面,而且通過將近幾年的旱洪災所導致的直接經濟損失與前幾年的相對比,水利設施損失明顯增加。
3.2適應能力的零散演化水平
時間上,新疆地區的整體適用能力是不斷攀升的,但是新疆地區的地理跨度比較大,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各個市區的適應能力變化是不均衡的,而且如果深入分析比對,會發現這種不均衡是極為嚴重的。與新疆地區的其他各個州市相比,克拉瑪依地區的適應能力變化程度明顯高于平均水平。而其他的包括烏魯木齊、吐魯番地以及和田在內的許多地區,雖然變化幅度并不大,但是彼此之間也是有零點零幾的區間。就上升和下降趨勢而言,適用能力從提高趨勢的只有伊犁州直屬等少數地區,包括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在內的諸多地區,仍舊呈較大幅度的下降水平,各個區域內明顯呈現較大的差異性。
空間上,空間上是有能力的變化程度較時間,上更為復雜。筆者綜合考慮了新疆地區的經濟、能源、科技甚至是醫療教育等諸多社會因素,決定在這幾.個方面對地區的適用能力進行全方位的分析。首先是經濟水平,新疆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可謂是參差不齊,克拉瑪依在經濟總體水平中居于首位,人均GDP始終處于領先地位,其他州市緊隨其后。而其他幾個因素的分析其實結果大同小異。新疆地區主打農業經濟,但農業人口分布極為不均衡。居于北疆的克拉瑪依的農業人口比重僅占1%,居于南疆的僅和田一市卻有將近84%的農業人口。此外,從用水效率的角度而言,也是以克拉瑪依為代表的北疆區域的用水效率較高。顯而易見,由于空間分布而導致的適應能力的差異性是存在的,而且高適應能力和低適應能力之間的區別也是極為突出的。
4結論
綜上所述,新疆地區的適應能力水平總體上參差不齊,所以在未來的地區發展中,應該著重注意南疆的適應能力的提高,注重環境資源乃至經濟科技的全方位提高,增加資源的利用率,向世界學習應對氣候變化的先進措施,從而對新疆地區的適應能力的總體提高提出新的舉措。
參考文獻:
[1]黃秉光,楊靜,黃玫.近55a新疆植被凈初級生產力的時空變化[J].沙漠與綠洲氣象,2018(4):90-94.
[2]樊靜,毛煒嶧.氣候變化對新疆區域水資源的影響評估[J].現代農業科技,201 4(8):219-222.
作者簡介:張紅(1968-),女,回族,河北豐南人,大專,工程師,研究方向:氣象專業服務,氣象預報預警,綜合氣象觀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