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美紅
【摘 要】根據目前社會的需求,對高職院校學生在創新創業核心素養方面進行研究,幫助高職院校學生提升創新創業的核心素養。文章簡述了創新創業的內容,對學生創業能力、創業取向等方面進行了介紹,目的是希望通過這幾方面能力的培養幫助高職院校學生提升創新創業核心素養。
【關鍵詞】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核心素養;創新能力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688(2019)08-0297-02
在社會發展中,高職學校為社會成功地輸送了很多專業型人才,對社會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為了更好地滿足國家對于人才的需要,高職院校需要在教學中重視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對高職院校學生的知識水平進行準確的定位,以便精準地對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設計合乎邏輯的教學方案,有效提升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
1 高職院校學生創新創業核心素養的內容
當前,社會的發展對于創新型人才的需要與日俱增,針對社會現狀,我國的教育機構提出了積極的應對措施[1],創新創業核心素養就這樣被提出來,學校主張培養學生創新創業核心素養就是為了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使學生走出校園之后能夠成為企業所需要的人才。高職院校通過培養學生創新創業核心素養,能夠讓學生在學校中就具備社會對于人才所需的職業素養,這也是未來國家現代化發展對人才的能力要求。
創新創業核心素養最早出現于美國,并且在2004年就對創新創業核心素養的內容進行了科學的填充,并正式命名為CE。
2 高職學生創新創業核心素養的幾個效能
創新創業核心素養作為現代較為科學的教育指導理念[2],對于學生如何學習具有指導作用,通過對學生進行創新創業教育,能夠使學生不同層面的素養得到共同發展。
創業能力是學生通過對專業知識的學習和積累而建立起的一種能力[3],學校在教學中灌入創新創業教育,在進行教育的時候需要注意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發展的動態,從而不斷豐富自身的知識體系。
學生在學校學習期間也需要實時關注社會的動態[4],這樣可以更好地對自己學習的專業有詳細的了解,從而可以有所針對性地學習。學校在教學期間開展創新創業活動的時候,也需要通過活動讓學生關注社會發展的動態,對現在的經濟環境有一個認知,學校在這一段時期主要是培養學生認知社會的習慣,從而提高學生創新創業方面的能力。
3 創新創業教育的案例分析
3.1 高職院校在創新創業教育方面具備的優勢
本文以廣西某高職院校對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為例,探討其在教育過程中展現的優勢、存在的問題及使用的方法[5]。
中國教育相關機構對歷年的大學生就業情況開展收集工作,并通過云計算進行分析發現,在2010~2015年期間,高職畢業的學生與本科生進行對比,在自主創業率上竟然占據優勢[6],并且自主創業率還呈現出逐年遞增的趨勢。對于這種情況,相關學者進行分析后得出以下3點結論:{1}高職院校所設立的課程,在教學階段偏重于實際操作,這一點在高職學生畢業后在工作中的表現就得到了充分的證明。{2}高職院校在設立專業的時候就有所導向,所設立的專業都是目前市場上的熱門專業或是用人需求比較大的專業,這就為高職生提供了很大的發展空間。{3}高職生所接觸的行業不需要特別深奧的理論知識,是很好入門的。除此之外,高職學生的心理素質也是促使他們能夠快速融入社會的推手。
3.2 高職院校在創新創業教育方面存在的不足
雖然高職院校在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過程中展現出了強大的優勢,但是隨著教育進程不斷深化,高職院校的創新創業工作還存在很多的問題。這些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高職院校對創新創業教育的理解具有局限性,不能在教學中針對創新創業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加以改進。其次,高職教育在發展創新創業教育時由于前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所以對待相關工作就沒有像以前那么重視,覺得只要按照過去的工作模式進行下去就可以,導致后期工作進展緩緩。再次,高職院校缺少教學資源,例如由于經費原因,高職院校很難在學校中成立創新創業實踐基地,導致學生很難將課上學到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相互結合。最后,教師創新創業教育方面的理論知識不強,導致在教學的時候,不能形成一套系統的教學方法,學生在這種情形下所學的知識也不完整,理論知識的缺失會對實踐工作形成一定的阻礙。這就是廣西某高職院校在具體實施創新創業工作時顯現出來的問題,下面將對該學校針對這些問題提出的改進方案進行研究。
3.3 針對創新創業中存在的不足提出的改進措施
3.3.1 建立與完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
為了提高學生的創業能力,學校應針對學生的學習現狀制定出一套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為了能夠使這套教學體系與社會接軌,還需要在實施的過程中不斷根據社會的發展要求進行改進與完善,使學生成為社會急需的人才。廣西某高職學校就是通過建立新的教學模式,從而提升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通過主任級教學教師的商討搭建一課、一站、一網、基地的創新創業支撐平臺,在建立起系統之后就能夠科學地為學生提供優質的教學服務。
3.3.2 建立信息化服務平臺
以廣西高職學院的機械制造專業舉例說明,現階段,機械行業已經在科技的加持下獲得較大的發展,如果學校在教學中還是按照以往的模式教學,學生在進入企業后需要花費很長時間才能夠適應相關專業的發展。這樣很不利于學生在企業中發展。例如,現代機械制造已經不單依靠過去的機械設備,還需要光伏及很多前端服務進行輔助。針對這種行業現狀,學校應該根據社會實際的需要培養學生,為了達成這一目標,需要將創新創業實踐進行調整,以更好地提升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效果。同時,學校還可以將學校內教學經驗豐富的老師集合起來并鼓勵年青教師參與其中,構建創新創業實踐中心,為學生與老師提供一個專業知識交流的基地,方便師生間的交流。除此之外,為了提高教學效率,推動學生關于創新創業教育模式的發展,可以使用互聯網提高創新創業教育的工作效率,并且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可以對企業需要的人才類型進行分析,通過數據建立起一個平臺。在這個平臺之上,學校可以與企業很好地交流,創立一個信息化服務創新創業教育模塊,這對于學生的創新創業實踐具有很大的幫助。
3.3.3 將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相互融合
為了提高企業對于學校的認可度,滿足企業對于員工的需要,開展專業教育對學生是比較有用的,但是專業教育是對一個行業知識的高度概括,主要是希望學生通過學習能夠對這個行業的知識建立起一個框架,然而這種教學培養出來的學生不能很快地適應企業的工作模式,所以在對學生專業知識進行講解的過程中需要有所側重,以滿足企業對于人才的需求。具體做法是將專業內容對照企業的運行模式,將其行業中的關鍵點挑出來,在課堂上進行重點講解。此外,還需要根據創新創業教育的理念成功地運用到實踐中去,從而需要針對這部分內容制訂一個新的教學方案,主要是通過激發學生對于專業學習的積極性,從而使學生能夠對其進行思考,實現專業知識創新;引進創新人才培養機制,能夠極大程度地提升學生養成創新創業能力。現在交叉學科的出現對于高職院校就是一種啟示,應該在學校中建立跨學科的創新創業教學機制,使學生能夠更好地適應快速發展的當代社會。
4 結語
通過對現在的社會發展狀況進行分析可知,創新創業教育是未來發展的趨勢,在這種趨勢之下,高職院校需要完善自身的教育體系,充分重視學生在校期間對創新創業核心素養的培養,并且在教育過程中不斷豐富教育內涵,從而促進學生創新精神、創新意識及創新能力的培養。
參 考 文 獻
[1]謝清,趙曉翀.核心素養融合型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商論,2019(5):248-249.
[2]李炫林.淺談“雙創”背景下高職院校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J].現代交際,2019(2):194,193.
[3]曹乃志.高職院校基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創新創業教育有效性研究[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18(19):60-
61.
[4]馮亞,楊惠欣,董燕.論新常態下高職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緊迫性及策略——基于高職院校人才培養供給側改革的思考[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7(12):96-97.
[5]賽吉拉夫.雙創背景下高職院校學生核心職業能力培養淺析——以市場營銷專業為例[J].經貿實踐,2017(15):
300.
[6]張夢龍.基于高職學生核心素養的創新創業教育研究與實踐[J].中國培訓,2017(11):53-55.
[責任編輯:高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