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曉
(福建省福安市賽岐中心幼兒園 福建 福安 355001)
作為一所臨近市中心的鄉鎮中心園,近年來,我園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入學率逐年遞增,與本地幼兒人數的比例發生明顯變化。這部分幼兒由于受家庭背景和家庭教養觀念的影響,在生活衛生習慣、良好行為習慣及等學習習慣方面均產生了一一定的偏差,特別是語言習慣。與此同時,務工家長的放任與無法有效陪伴,為幼兒語言能力的培養帶來了阻力。長此以往,勢必會影響幼兒的學習習慣的養成,促使我們不得不重視這一問題。
為此,結合 “三牛合一、和樂成長”的辦園理念,我們以“我是讀書萌牛娃”為抓手,開展了一系列的讀書活動,旨在創設和諧寬松的閱讀校園環境,倡導讀書風尚,享受讀書快樂的童年,幫助幼兒從小養成愛閱讀的好習慣,培養“想說、敢說、喜歡說”的“讀書萌牛娃”。
根據幼兒閱讀興趣不濃、理解和表達能力不強等問題,我們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制訂了切實可行的培養目標,并以此為標準來培養本園幼兒的語言能力。例如,小班幼兒著重培養閱讀興趣,中班幼兒著重培養閱讀理解能力,大班幼兒著重前識字能力的培養。
在內容上,我們整合個別化活動、游戲、學習,將閱讀興趣、閱讀理解能力和前識字能力的培養滲透于幼兒的一日活動之中,設計了與年齡特點相符的活動(見表)。

語言能力游戲活動個別化活動學習活動閱讀興趣(小班)表演《拔蘿卜》圖畫書《打招呼》《紅紅的》早期閱讀《螞蟻搬蟲子》閱讀理解能力(中班)表演《三只蝴蝶》《狼和小羊》親子閱讀《荷花與荷葉》文學活動《想飛的大象》早期閱讀《秋的畫報》前識字能力(大班)表演《我的妹妹是跟屁蟲》圖畫書《不會寫字的獅子》《圖書館里的老鼠》《百家姓》《漢字的起源》
2.1 發揮環境的教育作用。教室是幼兒日常生活的主要場所,我們每個班級在活動室里專門設置了“漂流書屋”“閱讀吧”的動態墻飾,設置有關文字的游戲材料和優秀圖畫書所營造出的語言環境,讓幼兒隨時都能受到閱讀習慣的熏陶。在其他區域中,也設置由圖畫、圖示、標識和文字所營造出的環境。如在美工區中,幼兒園在陶藝室中給兒童提供不同圖畫書、文字的拓印材料,兒童在拓印過程中,收獲了拓印的快樂,同時也接觸到文字的機會。
2.2 教學活動貫穿日常教育。一是集體活動,主要是讓幼兒從故事、兒歌等文學作品中體驗閱讀的樂趣,愛上閱讀。例如,大班教師有目的地組織了一次相關的教學活動,通過閱讀繪本《葡萄項鏈》,引導認真觀察畫面的細節,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體驗故事情節的趣味,喜歡閱讀圖畫書。活動結束后,在閱讀區開展圖畫書閱讀和故事續編活動,在表演區開展故事表演“葡萄項鏈”。
二是閱讀活動。在教研活動中推薦優秀幼兒繪本,每班分享并互相借閱圖書,一學期達到40本以上,每天保證上午和下午各有二十分鐘閱讀時間,有計劃指導幼兒閱讀到更多的優秀書籍,并在班級家教欄每周以封面和內容的形式向家長推薦一本好書, 每班開展經典誦讀讀書活動。
三是游戲活動,讓幼兒在與同伴交往和材料互動中,通過自身體驗,鍛煉孩子自主表達、大膽表現的機會。例如,在表演游戲《彩虹色的花》中,幼兒學習協商、合作、分配角色,并運用多種手法表現角色的特征。教師引導幼兒有表情的表演,給幼兒充分想象、表演、表達的機會,同時也提升幼兒續編的相關經驗。
2.3 多形式開展讀書活動。一是每學期評選一次“書香寶寶”“書香家庭”,每月評選出一次“書香班級”。被推薦的家長需要協助幼兒填寫“書香寶寶”推薦表,內容包括:個人信息、閱讀時間、收藏書籍、教師推薦理由、親子閱讀計劃等。“書香家庭”以“小海報”的形式呈現,圖文并茂地展示幼兒親子閱讀情況。根據各班閱讀情況,每月評選“書香班級”,更好地促進教師組織閱讀活動的積極性。
二是“小萌牛廣播站”。 以大班班級為單位,每周推薦小小播音員。欄目有“萌牛寶貝愛健康”、“ 寶貝播新聞”、“ 牛娃秀才藝”。開播以來,家長對孩子參與播報活動給予很大的支持,班級老師、其他收聽的家長對孩子的播報活動都給予很高的評價。不僅給孩子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也鍛煉孩子自主表達、大膽表現的機會。
三是新童謠傳唱活動。為了傳承經典,激發了孩子讀書的樂趣,充分發揮優秀新童謠愉悅身心、凈化心靈、啟迪心智的作用,我園開展了“童謠唱響新時代” 新童謠傳唱活動。各班小朋友誦讀了《珍惜糧食》、《節約謠》、《孝》、《我是中國娃》等近四十首精心挑選的優秀新童謠,每首內容鮮活、富有時代氣息。一個個小朋友自信地走上舞臺,他們用自己最美的聲音傳唱簡潔明快、朗朗上口的新童謠。
四是每學期開展 “故事大王比賽”。通過講故事,加強閱讀興趣,進而提高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和舞臺表演能力,展現幼兒園萌牛娃的語言素質。例如幼兒園了舉辦“我是新時代故事小萌牛”故事大王比賽,孩子們用生動形象、富有表現力的語言和適當的肢體動作將故事情節、角色個性渲染的淋漓盡致。陳樂萱小朋友的《聰明的烏龜》生動再現了烏龜與狐貍斗智斗勇的過程,劉祉伶小朋友的《小狐貍賣煩惱》告訴我們一個道理:每種煩惱都有一把解開它的鑰匙,要樂觀面對一切。還有《新龜兔賽跑》、《以大欺小的狗熊》《小貓釣魚》、《美麗的公雞》等經典故事被孩子們生動形象地演繹了出來。
2.4 引導家長共同參與。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基礎,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發揮著各自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幼兒語言能力的培養過程中,我們通過多種方式實現了家庭與幼兒園教育的一致性、持續性,切實提升家庭教育水平,形成牛娃牛爸媽牛教師——“最牛”教育組合,讓“萌牛”寶貝們體驗幸福的童年生活。
3.1 提供充足的閱讀時間和舒適的閱讀環境。只要提供閱讀時間就能提升閱讀效果,有時間閱讀的孩子也更愛閱讀。學年剛開始時,幼兒對持續閱讀并不期待,但是熱情卻在一兩個月后逐漸增加。因此,我們盡可能創設充足的閱讀時間和舒適的閱讀環境,讓孩子逐漸愛上閱讀。“有意的創設,無意的呈現”環境,讓兒童浸潤在豐富積極的文字環境中。
3.2 大聲朗讀。在北美洲,大聲念書給孩子聽已經非常普遍了,這大部分要歸功于Jim Trelease所著的《朗讀手冊》。熱愛讀書的父母在孩子很小時,就會建立固定念書給孩子聽的習慣。若教師念書給幼兒聽,并且和他們討論故事內容,則幼兒也會比較愛看書。聽別人大聲念出故事不但很有益處,也是件讓人快樂的事。所以我們要呼吁老師和家長經常大聲朗讀給孩子聽。
3.3 樹立典范。幼兒有很強的可塑性和模仿能力,而且他們模仿的最直接的對象就是教師和家長。不論在學校或是在家中,孩子越常看到別人在讀書,就會越愛讀書。若幼兒園教師或者家長本身是在閱讀,那么圖書角的使用就會增加。專家研究指出,若是父母愛好閱讀,則孩子閑暇時花在閱讀上的時間也較長。雖然父母可能會用其他方式鼓勵孩子閱讀,不過研究結果指出父母樹立榜樣最重要。
通過兩年多的持續研究和實踐,我園幼兒語言能力的培養初見成效——小班幼兒閱讀興趣顯著提高,如能主動要求家長讀書給自己聽,閱讀角里每天活動的孩子也增加了;中班幼兒的閱讀理解能力逐步提高,能大體講出所聽故事的主要內容,能體會作品所表達的情緒情感。大班幼兒已經具有粗淺的識字經驗,知道文字和符號能夠表達一定的意義,并已經自然習得了一些漢字。越來越多的家長參與到親子閱讀的隊伍中來,參與講座的積極性也大幅增加。
以讀書活動為載體,我們需要認真思考幼兒語言學習與發展的特點,很好地理解學前兒童語言學習與發展的核心經驗,根據兒童語言發展規律創設良好的語言教育環境,努力提高自身語言領域的教學知識水平,有效促進幼兒的語言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