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內部控制體系是中小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重要保障,企業要結合自身發展特點,強化內部控制體系,增強中小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本文分析了中小企業內部控制建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加強內部控制建設的建議,期望對提高中小企業內部管理水平有所幫助。
關鍵詞:中小企業;內部控制;風險管理;內部監督
一、引言
在國家大力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背景下,中小企業內部控制體系不完善已經成為制約企業長遠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大部分中小企業中,受經營規模小、資金緊缺、人員配置不足、管理層素質等因素的限制,使得企業內部控制建設滯后,呈現出內控環境不良、風險管理缺失、關鍵活動控制力不足、內部監督職能弱化的現狀。為了轉變這一現狀,中小企業必須從問題環節入手,建立健全內部控制體系。
二、中小企業內部控制建設存在的問題
(一)內部控制環境不良
中小企業的管理體制不完善,大部分企業內部控制環境的完善程度滯后于企業的發展規模,阻礙著企業內部控制體系建設。如,中小企業管理層的內部控制意識淡薄,使自身游離于內部控制之外,不受內部控制的約束;企業員工數量較少,在一些關鍵性的崗位上存在著一人身兼多職的情況;企業不重視人力資源管理,未能實施科學的薪酬激勵制度,削弱了員工工作的積極性。
(二)風險管理體系缺失
中小企業不重視風險管理,沒有認清風險對企業長遠持續發展可能帶來的嚴重后果,導致大部分企業的風險抵抗能力較差。如,中小企業未能建立起完善的風險評估體系,沒有準確識別、評估各項風險因素,造成風險應對措施不及時;企業管理層經常根據自身經驗做出經營決策,缺少對決策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增大了決策失誤風險,易使企業陷入經營困境;企業缺少風險預警機制,對各項財務指標的利用程度偏低,不重視財務風險的有效管控。
(三)關鍵活動管控不到位
中小企業的人員配置有限,對關鍵性控制活動的把控不嚴,造成弄虛作假、徇私舞弊問題時有發生。如,中小企業的授權控制程序不完善,審批權限集中于企業“一把手”,降低了企業業務運行效率;企業會計內控機制欠缺,加之會計人員素質偏低,經常出現會計作假、合法憑證保管不全等問題;企業資產管理不到位,沒有定期或不定期地開展資產盤點清查活動,難以保證企業資產安全性和完整性,易出現賬實不符問題。
(四)內部監督職能弱化
中小企業的內部管理結構簡化,很多企業都未能設置獨立的內部審計部門,造成對內部控制執行監督的弱化,不利于內部控制體系的完善發展。如,中小企業將內部審計部門或內審人員安排在財務部門之下,降低了內部審計工作的獨立性,使內部審計監督受制于財務部門,無法對賬務的真實性和完整性做出客觀評價;企業內部監督缺少對內部控制制度執行情況的評價,不利于事前防錯、事后差錯補救;內部審計人員素質不高,基本都是從財務會計崗位轉型而來,缺少審計技術技能。
三、加強中小企業內部控制建設的建議
(一)優化內部控制環境
中小企業在開展內部控制建設的過程中,應當對內部控制環境進行不斷優化,具體措施如下:其一,健全組織機構。中小企業應根據自身經營發展情況,遵循科學合理的原則,對組織機構進行設置,細化管理層次,對重要的部門加以健全,劃分好部門職能,提高工作效率。同時,要建立制衡機制,使各部門形成制約,避免隨意行使職權,對企業利益造成危害。其二,創建企業文化。中小企業應加大企業文化建設,將重點放在價值觀和責任感的培養上,引入現代企業管理理念,增強風險防范意識,確保企業健康、穩步發展。其三,重視人力資源建設。中小企業應根據崗位選擇優秀的人才,并通過職務晉升標準的設定,給人才提供發展空間,從而留住人才。為提升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企業應結合實際,制定獎懲制度,將員工的行為與績效掛鉤,根據績效進行評價。其四,強化自覺內控理念。中小企業的管理層必須對內部控制予以高度重視,除了要逐步加強監督工作之外,還要以身作則,防止企業內部出現利用職權謀取私利的情況發生,保障企業資產的安全性。
(二)構建風險管理體系
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使得中小企業面臨的經營風險不斷增大,為此,企業應構建一套完善的風險管理體系,具體措施如下:其一,增強風險防范意識。面對當前的市場環境,中小企業應當將風險管理作為內控管理的重點工作來抓,借助專業培訓等手段,增強管理人員的風險防控意識,降低風險的發生概率。其二,引入風險管理工具。中小企業應當按照自身的性質,以及經營中可能面臨的風險問題,引入相應的風險管理工具,借此來對風險進行識別,提升風險防范水平。其三,落實風險管理責任。為確保風險管理工作的有序開展,中小企業應對風險管理責任進行具體落實,對可能出現的危機進行動態監控,及時報告風險事件,依據狀況采取有效的措施對風險進行控制。其四,建立長效機制。對于中小企業而言,風險管理是一項長期工作,為提高管理能效,企業應建立長效機制。同時,管理層要積極轉變決策方式,保證決策的合理性,從而達到規避風險的目的。
(三)提高控制活動的執行力
中小企業在建設內部控制的過程中,應當不斷提高控制活動的執行力,具體措施如下:其一,明確崗位職責。中小企業在開展內部控制活動時,應當對相關的崗位職責加以明確,遵循不相容崗位相分離的原則,并逐步完善授權審批制度,優化企業內部各個業務環節的審批程序,使所有管理人員能各司其職,推動企業穩步發展。其二,強化會計基礎工作。中小企業應依據國家統一的會計準則,增強會計基礎工作,確定會計處理程序,做好財產物資清查工作,保護企業財產安全、完整。其三,實施全面預算管理。中小企業可將全面預算管理作為內部控制的核心工作來抓,由企業領導帶頭,各職能部門及員工共同參與,提升企業預算管理水平。其四,建立績效考評機制。中小企業應對當前的運營指標進行具體分析,找出經營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決。同時,企業應建立完善的績效考評機制,依據考核結果對部門及員工進行獎懲,調動他們的工作積極性,為控制活動的有效執行提供保障。
(四)強化內部監督
中小企業在內部控制建設中,應當對內部監督工作進行逐步強化,具體措施如下:其一,設立監督部門。企業應設置獨立的內部控制監督部門,由該部門全權負責對其他部門及各個工作崗位進行監督,據此評價企業內控機制的實施水平,找出內部控制的不足,加以改進和完善,確保內部控制的高效運作。其二,加大內審力度。企業應逐步增強內審工作,采取統一領導、分級負責的原則,分析內控活動結果,對差異產生的主要原因進行分析,制定合理可行的解決方案,選取適宜的對策,對控制活動進行改進和完善。其三,評價內控系統。中小企業應當定期對內控系統的有效性進行評價,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編制科學的評價方案,設置評價指標,選用有效的方法,以作業流程為主線,將其中的關鍵點作為評估對象,使評價結果形成書面報告。其四,建立結果改善制度。企業內控部門應當根據監督評價結果,對內部控制中存在的缺陷和問題進行整改,借此來完善運營系統,提高內部控制水平。
四、結論
中小企業要認清內部控制對企業經營發展的重要性,在系統梳理當前內部控制體系不足的基礎上,找準完善體系建設的切入點,采取有效措施堵塞內部控制漏洞,逐步健全符合中小企業經營特點的內部控制體系,從而提高企業會計信息質量,提升企業風險抵御能力,保證企業財產安全,進一步完善企業內部管理體制,使企業能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吳沙沙.基于信息化環境下中小企業內部控制問題研究[J].商場現代化.2018(16).
[2]王鑫博.中小企業內部控制現狀及對策研究[J].時代金融.2017(36).
[3]馬建美.淺談我國中小企業內部控制問題與對策[J].新經濟.2016(20).
作者簡介:廖冬艷(1982-),女,漢族,四川成都人,四川千一得科技有限公司會計師/財務經理,畢業于四川大學會計專業本科,大學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