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超
摘 要:文章對天然氣集輸系統數字化技術與系統的應用進行論述,發現天然氣集輸系統獲得數字化技術的輔助后,運作效率更高,同時減少了各個溝通部分存在的障礙,總體規劃、改擴建方案設計、施工管理、經營管理等部分的工作因獲得了技術支持,運作效果較好。
關鍵詞:天然氣;集輸系統;數字化
在天然氣集輸系統中進行數字化思路與方法的協助,基本應用原理是利用電氣地圖技術,建設出一個高水平、數據集中處理特征強的軟件平臺,集輸系統工作可以在運轉中獲得更為全面的技術支持,形成一個立體的“虛擬現實的數字化工程”。
1 天然氣集輸數字化
1.1 系統組成
此部分的數字化項目可以直接劃分為5個組成部分,第一部分是技術專題片,主要對油氣的集輸輕烴廠進行數字化形式的介紹。第二個部分是系統的基本流程組織,主要對油氣集輸公司的油氣管道系統和輕烴廠裝置的油、氣、水、電各個系統的運作過程進行展示。第三部分是平面區域,主要對油氣集輸公司的整體外貿進行展示。第四部分是3D虛擬現實演示系統,通過數字技術對整個油氣集輸的辦公區域進行立體、形象的展示。最后一個部分是電子信息數據系統,完整的信息數據庫里有很多子系統,包括輕烴回收系統、儲運系統等。
1.2 系統特點
1.2.1 效率與方案層面的優化
尤其是電子數據庫的應用,讓整個系統的框架層次更加分明,同時保證了數據的齊全,可以為整個油氣集輸系統的穩定運行提供數據共享與指揮層面的技術支撐,不僅讓各個部門的信息交換與協同作業的效率更高,也讓技術管理工作的作業方案優化水平更高。
1.2.2 反應及時,運作可靠
油氣集輸信息平臺的建設,促進了運行、管理、維護等各項工作的高水平落實,也因為技術管理服務平臺的建設,讓整個操控中心的工作效率更高,保證了油氣集輸系統的管理水平。
1.2.3 軟件界面的人性化
此種類型的軟件界面讓人機之間的交互工作運作效率更高,因此也間接促進了信息交換工作的高水平落實,進一步保障各類協調性工作的有效組合。因為系統的集成性、智能化特征較強,因此實際應用中可以讓人員的協調工作難度降低,促進工作對接效率的提升。
2 天然氣集輸數字化系統的應用
數字化技術在天然氣集輸中的應用是此行業運作信息化、集成化中的一個重要標志,尤其是數字化系統的設立,讓天然氣的集輸系統管理、運維、維護等各個階段的工作管理水平更高,節省了更多的人力與物力。
2.1 集輸系統工程中的總體規劃中應用
將數字化系統應用到電信技術系統工程的總規劃中,可以保證各個工程項目組成部分的技術成果、數據得到更為專業的收集、整理與分析,進而保障各項設備、資源、材料等管理工作效率更高,并可直接將這些數據輸入的數字化系統中,根據實際需要進行資源處理,保障技術系統工程建設工作的高效率、高水平落實。
天然氣集輸系統在實際運作中,因為獲得了數字技術的加持,可以直接借助一些軟件對整個系統的運作過程產生的信息進行監控,進而獲得較好的系統運作水平,減少人員規劃與組織上需要耗費的人力與物力。同時系統運維中一旦出現問題,可以直接將其反饋給總體規劃系統,盡早做出技術調整,防止因為沒有及時發現問題的存在,最終導致問題的影響范圍不斷擴大。
2.2 集輸系統工程的改擴建方案設計的應用
集輸系統工程的改擴建方案設計在編制過程中,可以直接利用數字化技術中的虛擬現實系統,幫助工程設計方案相關細節的修改水平更高。技術人員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對改擴建方案中的高度、綠化密度、立面顏色等等相關細節的修改,不僅可以提升方案設計的質量水平,也可以讓整項工作落實的效率更高。
同時,讓專業與非專業人士在統一的仿真環境上開展交流工作,溝通過程中產生的障礙更少,并幫助每個部門的設計人員設計意圖與思路得到更為真實的展示。部門意見可以直接在虛擬軟件中全部有效落實,進而更為高效地達成共識,減少設計方案中存在的問題與矛盾。
2.3 施工管理部分的應用
在施工管理中,應用數字化系統平臺,可以直接采用建立施工信息數據庫的方式,讓每個建設單位與人之間在網絡平臺上進行信息數據層面的共享,減少溝通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障礙,也讓各個部門的合作更加流暢,從根本上保證了施工建設工程落實的質量水平。
2.4 經營管理部分的應用
天然氣集輸系統的經營管理是指在系統裝置的各種外部條件已經基本確定的情況下,根據各項設備的運行水平搭配合適的生產工藝以及運行方案,促進各個裝置的技術經濟指標可以高效實現。與此同時,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業務分析、客戶關系等方面也可以借助數字系統進行組織落實,讓每項工作的生產調度效率更高。
綜上所述,總結經驗是將數字化技術運用到油氣集輸系統中,可讓整個系統的建設與管理工作水平更高,但是技術人員在工作組織與落實中,要秉承科學、嚴謹的原則,盡量通過技術可行性分析的方法對數字技術的應用價值進行全面檢測,促進工程系統的建設規劃水平達到要求。
參考文獻:
[1]張栓虎,李志敏,許凱,謝艷麗,李衛兵,李岳峰.天然氣集輸系統安全評價模式分析[J].化工管理,2018(1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