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琳
摘要:我國的大部分高校均初步建立了內部經濟責任審計制度,但仍存在著一定的問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充分發揮高校內部經濟責任審計的作用,需要積極采取措施不斷完善高校內部經濟責任審計制度。本文分析了高校內部經濟責任審計存在的問題,并對完善高校內部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具體措施提出建議。
關鍵詞:高校內部責任審計;問題;具體措施
一、高校內部經濟責任審計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高校內部經濟責任審計缺乏法律的支持
目前我國關于高校內部經濟責任審計方面的法律法規尚不健全,使得審計工作缺乏有力的法律保障。現行的審計法規只是強調由單位的負責人或者是權力機構來領導內部審計機構進行審計工作,從而導致出現了審計機構不健全、專業結構不合理以及缺少足夠的技術人員等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正常開展,也使得經濟責任審計工作很難充分發揮出其應有的作用。近年來,隨著我國教育體制改革的深入發展,使得高校的辦學自主權不斷增大,高校籌措辦學經費的渠道也在不斷增多,高校的經費支出項目也在不斷增加,除此之外,隨著審計職能的拓展,使得高校的審計工作既要進行經濟責任審計,還要進行內部制度評審、經濟效益評審、辦學效益評審以及無形資產評審等,并且要審計高校的各項資金管理情況以及高校的各項收費和校辦產業。這些都增加了高校審計的工作量,使得高校審計任務逐漸加重,而且在許多的高校改革中將高校的審計部門與其他部門合并,進而導致了高校的專職審計人員越來越少。一方面,高校的審計任務越來越重,另一方面,高校的專職審計人員越來越少,這種狀況使得高校審計力量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
(二)經濟審計評價沒有明確的標準和依據
在進行經濟責任審計過程中,首先需要合理界定經濟責任,但在我國目前的法律法規中,只是對高校經濟責任審計的原則、高校經濟責任審計的范圍以及高校經濟責任審計的內容做出了明確的規定,對于高校內部經濟責任審計評價的標準以及高校內部經濟責任審計評價的依據則沒有做出明確的規定,這使得高校內部經濟責任審計評價缺乏相關的法律支持。目前,在高校中層干部個人審計中,沒有具體的主管責任與直接責任、前任責任與現任責任以及集體責任與個人責任等方面的標準,由于沒有具體的可操作標準,導致在具體的審計過程中,無法判定高校干部是否違反決策程序,是否因個人的決策失誤給國家和高校自身造成損失Pl使得審計人員不能準確把握定量和定性評價,對責任人的經濟責任無法進行準確的界定,進而導致審計風險提升。
(三)經濟責任人先離任后審計的現象屢有發生
按照我國的相關要求,領導干部在離任之前,需要接受經濟責任審計。但在實際的工作過程中,由于我國的人事制度要求領導干部的離任或者是晉升,在未進行宣布之前存在一定的保密性,因此,不能對其進行及時的經濟審計,只能在領導干部離任或者是其晉升之后才能對其進行經濟審計。這種狀況也普遍存在于高校之中,高校內部的經濟責任審計工作往往也是在下達了調(離)任通知之后,才能對經濟責任人進行審計。這種先調離,后審計的審計方式給審計工作帶來了一定的困難,由于責任人已經調離原崗位,無法對審計工作給予有效的配合,使得對責任人的經濟責任認定和對責任人的追究都十分困難。在這種情況下開展審計工作,只能起到為新任領導“摸清家底”的作用,無法影響到離任者和新任領導的任職去留,也無法界定離任者和新任領導的經濟責任。
二、完善高校內部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具體措施
(一)加強高校內部經濟責任審計方面的法律建設
目前,關于高校內部經濟責任審計方面的法律法規尚不健全,主要包括《內部審計工作規定》等,這些法律法規所適用的層次過低,影響了高校內部經濟責任審計機構的設置、審計成果的利用以及人員編制等規定的效力f27因此,為了提升高校內部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質量,應加強高校內部經濟責任審計方面的法律建設,不斷提升加強高校內部經濟責任審計方面法律的立法層次,進而為高校內部經濟責任審計工作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確保高校內部經濟責任審計工作能夠順利開展,并且可以充分發揮出高校內部經濟責任審計的作用。
(二)建立健全高校內部經濟責任審計評價體系
為了提升高校內部經濟責任審計工作質量,使高校內部經濟責任審計評價有明確的依據,應建立健全高校內部經濟責任審計評價體系。在高校內部經濟責任審計評價體系的建立過程中,要確保該評價體系的實用性、科學性以及規范性,通過評價體系的建立,不僅可以使高校內部經濟責任審計評價有明確的依據,進而降低經濟責任審計評價的風險,也可以使高校的領導干部的經濟責任更加明確,使其能夠正當使用自身的權力。除此之外,在高校內部經濟責任審計評價體系的建立過程中,還要注重界定每個指標的內涵和外延,并且要量化評價標準,統一考核標準和評價口徑,進而增加審計評價工作的可操作性。
(三)實行先審后任提升審計效果
在高校內部經濟責任審計過程中,實行先審后任存在著一定的困難。一方面,由于審計任務不斷增加,而審計人員又嚴重不足,導致審計工作的效率低下;另一方面,在領導干部選舉換屆時,會增加大量的審計任務,并且為了保證領導干部換屆不會受到影響,對審計時間要求也比較嚴格。這些因素導致了無法嚴格實行先審后任政策,因此,高校在具體的工作中,應根據高校自身的審計人員狀況和被審計人員的具體情況有針對性采取不同的審計措施。例如,對擬晉升或擬提拔的領導干部進行先審后任政策,在其任職之前對其進行經濟責任審計,進而體現出先審后任的原則;而對于退休以及轉崗的領導干部可以采用先離崗,后審計的方法。除此之外,高校也可以采用代理制,即針對未進行經濟責任審計的領導干部,在其新崗位上實行代理制,待對其進行經濟責任審計之后,如果無經濟責任再正式任命。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完善高校內部經濟責任審計,可以促進高校領導干部隊伍的建設,有利于高校的發展。因此,高校應針對內部經濟責任審計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決,進而切實提升高校內部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質量。
參考文獻:
[1]余海躍.高校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研究[D].安徽財經大學,2018.
[2]劉利.高校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研究[J].西部財會,2018,No.42205 :6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