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詩偉
摘要:改革開放40周年以來,我國經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在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背景下,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部分,中小企業也必須適應新的要求。本文在概述了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涵義的基礎上,分析了中小企業當下存在的問題,探索了中小企業在新時期的發展路徑,以期中小企業得到穩定的發展。
關鍵詞:現代化經濟體系;中小企業;發展路徑
一、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經濟己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跨越關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標。”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要求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提高全要素生產率,著力加快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著力構建市場機制有效、微觀主體有活力、宏觀調控有度的經濟體制,不斷增強我國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
二、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背景下中小企業面臨的問題
中小企業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和分量,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提出,為中小企業的發展指明了新的發展方向。但中小企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其發展仍然面臨著一些問題。
(一)缺乏明確的市場定位和發展規劃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背景下,中小企業不僅需要降低生產成本,還需要提升產品的附加值,生產出“高、精、新”的產品,提供高質量高端的產品和服務以滿足消費者日益增長的多樣化的消費需求,增強在市場中的競爭力。但中小企業由于自身規模較小,主要以初級產品作為生產和銷售的重點。再加上研發能力低,沒有自主的品牌支撐企業的發展,所以中小企業一直處在產品鏈的最低端,被動地受市場變化的影響。中小企業沒有在整個發展過程中形成明確的市場定位和發展規劃,使其在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背景下不能通過完善的發展規劃實現自身的持續發展。
(二)融資難、擔保難問題依然突出
中小企業尤其是在創業期和發展期特別容易出現資金短缺問題,此時對銀行的大額貸款資金需求尤為迫切,但現實中許多企業為了解決資金問題多數被迫選擇內源性融資,融資渠道單一,可這種融資方式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中小企業的資金短缺。融資難除了由于中小型企業經營風險性、破產率較高,有些企業財務信息披露不真實、信息不對稱的諸多自身因素外,更主要是由于中小企業其營業規模小,在資產結構中固定資產較少,相對而言流動資產如應收賬款等所占比例較高。但目前,我國的貸款抵押機制還不夠成熟,對于中小型企業的貸款制度比較局限,特別是流動資產的抵押貸款的形式在我國還不夠成熟。因此中小企業缺少可抵押資產,擔保困難,也正是由于抵押擔保能力弱、信用度低等原因,使得中小企業無法避免的出現融資難、融資貴的困境。
(三)市場競爭機制不完善
競爭機制是指在市場經濟中,各個經濟行為主體通過價格等方面的競爭而形成的經濟內部之間必然的聯系。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市場經濟得到了長期的高速發展。但因為我國市場經濟起步晚,市場競爭機制還不夠完善,中小企業難以獲得與大企業一樣的競爭地位,也難以通過實力獲得公平的競爭機會。因此,在我國經濟發展中,中小企業依然存在很多阻礙。有效的市場競爭企業發展的前提和保障,因此,保證中小企業健康發展就必須完善市場競爭機制。盡管在黨的十八大后加大了對中小企業的重視程度,但不完善的市場競爭機制,是影響企業有效發展的軟肋。
三、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背景下中小企業發展的路徑
針對上述問題,對中小企業的改革,需要政府和企業共同運作,從關鍵處入手,解決深層次矛盾,把潛在優勢轉化為競爭優勢,開創中小企業發展的新局面。
(一)完善中小企業的發展規劃
完善中小企業的發展規劃是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重中之重。一方面,中小企業要以改革的思想改變原來的落后的發展觀念,尤其是要加強對管理者和領導者的思想培訓,認識到發展規劃的重要性,這樣才能從上到下貫徹改革的觀念;另一方面,中小企業要把握好經濟的總體走勢,然后根據實際發展狀況制定出適合的、與經濟規律相符合的發展規劃,之后必須制定嚴格規范的執行標準進行相應的執行,使發展規劃與改革路線相一致,并且按照改革的要求進行具體的實施,這樣才能保證中小企業在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環境下健康地發展。
(二)增加財政資金支持力度,優化政府資金投入結構
隨著近年來中小企業的快速發展,其己成為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政府應轉變傳統觀念,切實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支持力度,逐步擴大地方財政預算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的專項資金規模,重點支持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結構調整、節能減排、開拓市場、擴大就業,以及改善對中小企業的公共服務。加快設立中小企業發展基金,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
(三)完善市場競爭機制
在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背景下,完善市場競爭機制,為中小企業提供公平的競爭環境,這樣才能提升中小企業在市場中的活力,一定程度上活躍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在這樣的環境下,中小企業就會為了自身的生存和發展而努力改善管理,改進技術,提高產品和服務的質量,從而推動全社會生產力水平的不斷提高。另外,生產經營者只有通過良性和公平的競爭,將自己的產品和服務投入市場,才能將產品和服務轉化成利益,增強企業的盈利能力,進而提升我國的經濟發展質量,保證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各項要求的實施。
四、總結
中小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背景下,我們要認識到中小企業在發展中面臨的問題,通過完善中小企業的發展規劃;增加財政資金支持力度、優化政府資金投入結構;解決融資難、擔保難的問題;完善市場競爭機制和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等措施來促進中小企業的健康發展,進而推動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建設。
參考文獻:
[1]黃群慧.淺論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J].經濟與管理,2018.
[2]張占斌,孫飛.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引領經濟發展新時代[J].中國黨政干部論壇,2017(12):29-33.
[3]呂勁松.關于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的思考[J].金融研究,2015(11):11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