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迪 張興華
摘要:高職院校心理危機干預工作是一項關乎高校和諧穩定與校園安全的重要工作,但從實際工作情況來看,此項工作并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程度。從高職院校心理危機干預現狀出發,分析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危機干預機制建設的重要性,進而提出構建高職院校心理危機干預體系的途徑,對實際工作開展具有重要的借鑒作用。
關鍵詞:高職院校;心理危機;干預;體系
高職院校心理健康工作的成效是建設和諧校園的保證。但是,目前很多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水平還處在學生出現心理問題而應對心理危機的階段,而對于如何提升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升學生的幸福感和建立完善的心理危機干預體系是仍需要高度重視并深入思考與研究的問題。
一、高職院校心理危機干預現狀
隨著信息化對人們生活的影響,人們的心理問題呈現出增多的趨勢。特別是高職院校學生面對日益嚴重的就業壓力和社會競爭力,加之學校環境、家庭環境等各方面的影響,一些學生容易產生心理危機、心理問題,甚至出現一些由于心理危機導致的過激行為。而大學生的心理危機普遍存在的特點是突發性、緊急性和危險性等,往往這些心理危機事件的發生給個人、家庭和社會帶來十分惡劣的影響,嚴重擾亂了學校教學秩序,甚至影響社會和諧穩定。但是即使面對這樣的嚴重后果,當前高職院校心理危機干預的力度仍然是不夠的,呈現出這樣的現狀:
(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礎條件不夠
缺乏心理咨詢教室、缺乏必要的心理咨詢設施、缺乏專業且專職的心理咨詢老師、缺乏定期不定期的心理普查工作、心理咨詢老師也缺乏系統的培訓等,這些都是構成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礎條件,目前很多高職院校尚不完備。
(二)心理危機干預預警體系未建立或發揮作用不夠
對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很多高職院校每年對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普查力度不夠,由于心理健康專職教師不足,對全體學生進行廣泛滲透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力度不夠,更難以獨自處理學生心理危機情況,特別是每年進行心理普查工作以后,針對有心理問題傾向的學生,進行1對1面談排查及心理干預的心理訪談工作力度不夠等都是影響心理危機防治及干預效果的因素。
(三)心理危機干預相關制度體系不完善
高職院校心理危機干預預警相關制度并不完善,培訓管理制度、隊伍的管理制度均不完善,心理危機干預的實效性難以得到保障。
二、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危機干預機制建設的重要性
當前高職院校在媒體上經常會曝出由于心理危機而發生的安全事件和公共事件,建立高職院校心理危機干預機制是有效防范突發事件的重要保障,同時有助于建立完善的校內監管體系以及做好突發事件的善后和安撫處置工作,對于建設和諧的校園環境,維護校園的穩定有著重要意義。
三、高職院校心理危機干預體系的構建路徑
(一)構建心理危機干預教育體系
首先,在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作為必修課以外,要結合高職院校學生特點開設學生需要的心理健康選修課,如積極心理學、女性心理學、職場心理學等課程,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知識普及,實現供給側改革教育,提升學生心理調適能力,教會學生如何克服在校經常會出現的人際交往、情緒管理、自卑心理、悲觀心理等問題。其次,要充分利用第二課堂建立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與服務體系,可以利用心理學相關綜合社團,充分利用課余時間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宣傳,發揮心理健康知識的宣傳作用;組織"525"大學生心理健康活動月活動,心理健康主題班會,心理健康專題宣講等形式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第三,要發揮心理咨詢的重要作用,設立心理對話坊,讓學生知曉地點和功能,接待學生個別咨詢,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問題,保證心理危機的及時干預和解決。
(二)構建心理危機的心理預警體系
首先,要建立學生心理檔案,關注學生在校期間每一年的心理普查基本情況,記錄檔案中,并隨時關注學生心理普查結果的變化情況。其次,要建立全面的心理預警系統。從學生入學起,建立起全面的教師、家長、學生三位一體的心理問題預警機制,對學生在心理等方面出現的問題和困難要進行不同程度的干預和告知,以督促學生及時改正不良現象,走上健康發展軌道。
(三)構建心理危機的心理應急體系
首先,建立快速聯動反應機制。高職院校要成立以學校校領導任組長的心理健康領導小組,形成學生處、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校辦、后勤處、保衛處以及各院系領導協同參與的工作小組,形成聯動機制,建立成危機應對快速反應通道。其次,確立心理危機干預模式。要制定好具體工作方案,一旦發生心理危機性問題,要在危機干預的最佳時間(三天內)由心理咨詢教師進行心理疏導與心理健康教育,可采取心理支持性團體咨詢、個別咨詢等多種方式進行干預。
(四)構建心理危機的治療體系
首先,讓學生各方面都恢復到事發前的狀態是進行心理危機治療的目標,學校要多方位提供有助于心理治療的支持與重視,實施危機后處理恢復機制,幫助學生強化心理承受度和適應力。其次,要對學生的心理危機進行跟蹤調查,鞏固危機干預成果;第三,有條件的學校在建立心理咨詢室的基礎上,可以建立心理危機中心;最后,一定要配備專業且專職的心理健康教師,以便于對學生能夠使用專業的心理自查題目(比如心理測試、性格測試、抑郁指數測試等)對那些經歷了突發情況危機的學生進行心理治愈,使之盡快愈合,同時做好善后工作。
參考文獻:
[1]賴運成.未來取向視野下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J].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15,19(2).
[2]俞國良,侯瑞鶴.論學校心理健康服務及其體系建設[J].教育研究,2015(8).
[3]劉甜芳,楊莉萍.心理預防概念的更新及其對實踐的指導意義[J].心理科學,2012(6).
[4]李焰,劉丹,林成濤.構建以心理危機預防為主線的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J].北京教育,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