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市場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深化,現代企業所面臨的不僅有國內外經濟形勢的風云變化,更加包括內在組織結構調整以及工作模式改革,在新時期下,為了能夠增強自身競爭實力,勢必需要企業在管理工作當中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企業并購是資本營運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企業資本擴張的重要手段,在企業并購整合當中,雖然能夠對資源進行優化配置,但與此同時也會衍生大量風險,所以本文針對企業并購整合財務風險管理進行分析,并提出應對措施,以供參考。
關鍵詞:并購整合;財務風險管理;應對措施
企業并購是市場經濟的必然產物,在西方國家已有100多年的歷史,無論是西方古典經濟學還是我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當中都對此具有充分的分析和論證,并將企業并購定義為社會化大生產的伴生物,也是市場競爭的結果,對于企業來說,通過并購有助于提高自身發展動力,增強資源利用率,進而實現自身經濟效益的提升,但作為企業財務活動的一種,并購活動勢必存在一定風險,需要企業進行有針對性的分析和規避。
一、企業并購整合風險類型及其成因
(一)并購企業財務組織機制風險
企業并購是企業之間的兼并和收購行為,所以在雙方資源和機制重組當中,一旦缺乏有效組織分配,勢必造成并購后企業內部結構混亂,工作體制缺乏規范性和統一性的后果。從定義角度來看,并購企業財務組織機制風險主要指企業在整合期當中,由于財務管理制度、財務職能、財務機構設置以及財務組織更新等多方面因素影響,導致并購企業的實際收益與預期之間存在差異性,進而產生風險,具體成因大致有以下:1.并購企業財務組織重整效率較低,在企業雙方進行并購重整期間,由于雙方原本工作模式與管理方法之間缺乏匹配性,如果決策者缺乏有效控制,則會造成內部機構重合,以及人員超出編制等問題發生,進而對企業的發展帶來不利影響。2財務職能混亂,財務工作主要針對于企業資本流動進行有效分析和監督,而對其工作進行細致劃分,又包括有日常財務管理職能、資產運用經營職能以及成本控制監督職能等方面內容,各個職能之間雖然存在關聯性,但在實際工作當中各司其職,一旦發生混亂,直接導致企業財務工作出現缺口,進而引發風險。3.財務制度矛盾,制度是企業財務工作的前提保障,在并購重整當中,雙方制度之間難免存在不同點,而這種矛盾如果缺乏及時解決,難免影響財務工作的開展效率。
(二)并購企業理財風險
財務運作質量直接影響企業實際效益,對企業長期穩定發展起到決定性作用,而造成企業并購當中出現理財風險的主要因素在于,財務運作期間缺乏科學有效的管理,導致工作路線偏離實際或是不符合企業發展規律。企業財務包括企業資產、負債和盈利等職能,造成并購企業理財風險的主要成因有以下:1.企業在并購重整后,由于自身內部組織結構發生極大轉變,以及資源容量進一步擴大,所以在戰略性發展方針的制定當中,應當建立在可持續發展理念上,綜合考量企業當前經營策略和未來發展總體方針,但就多數企業的并購重整情況來看,由于自身管理工作質量不高,導致內部各級部門工作職責不明,工作效率持續下降的情況屢有發生,致使企業產生嚴重危機。2.從程度來看,并購企業之間存在負債和壞賬的問題較為常見,而如果在并購結束后,企業缺乏對壞賬的處理,則會導致嚴重的經濟損失。3.企業在并購當中勢必需要投入大量的財力物力,所以在并購結束后,為了能夠實現資金快速回流,以便于搶占市場,多數企業則會選擇賒銷方式,但長此以往,由于貨款拖欠問題不斷累積,則會造成企業流動資金短缺,壞賬問題增加。4.企業并購后需要針對自身特點進行分析,通過與市場整體環境的匹配后,才能順利走上正軌,所以一旦企業自身管理工作質量下降,勢必造成營運成本大量增加。
(三)并購企業財務行為人風險
并購企業財務行為人是進行企業財務活動與管理的主體力量,所以一旦由于工作人員自身工作能力不足,或是對企業財務監督控制質量下降,勢必引發嚴重的財務風險,具體包括以下方面:l.惡意財務行為,惡意財務行為主要指腐敗問題,成因在于企業財務行為人為了謀求私利,明知財務活動會對企業造成風險和損失的情況下,依然利用權力獲得非法利益,包括受賄和內幕交易等情況。2.善意財務行為,善意財務行為所造成的風險主要在于財務行為人雖然工作動機善意,但卻由于自身過度自信,導致財務行為產生風險,包括盲目投資和籌資不力等情況。
二、企業并購整合財務風險應對措施
(一)制定風險應對總策略
為了更好的促成企業并購,并在并購后提高發展動力,則需要企業能夠具備大局觀和前瞻性,杜絕盲目擴張和生產,理性化制定風險應對總體策略,以促進企業長期穩定發展。企業在并購當中,應當綜合分析雙方之間所存在的共通性和矛盾性,從中尋求兼并融合的有效方式,通過優劣勢互補,實現整體實力的增強,在并購后,企業不應當急于求成,盲目生產和擴大市場占有率,而是應當從基礎做起,調整內部組織結構,優化改良經營理念,確保企業能夠迅速進入正確的經營軌道,提高企業發展的穩定性。其次,在雙方企業之間的資源融合當中,應當對雙方資產和負債情況進行全面統計,對無效和低效資產進行剝離,在有必要的情況下,還可以通過融資或注入資金等方式,幫助被并購企業進行資產置換。為了能夠提高企業市場競爭動力,企業還應當在并購后對內部進行協調組織,通過各級部門和工作人員的調配,做到分工明確、權責分明,各級部門之間既應當各司其職,又應當保持緊密的聯系,并基于企業自身特質打造獨特的經營體系。
(二)加速企業雙方融合
在并購當中,雙方應當協調統一,加速融合速度,以便于更好的協調工作和開展經營,所以被并購方應當主動接受并購方財務負責人對業務的接管,而財務負責人則需要對被并購方的資產經營活動實行嚴格的產權控制。并購方應當確保對被并購方全面的管理,包括被并購方所進行的經營活動和資金動向,都應當對并購方進行報告,以及一些重大合同的簽訂,都應當在并購方通過審核后方可進行,為了確保雙方交流溝通順暢,還應當定時定期組織會議形式,將信息與數據進行共享,此外,雙方生產經營工作的融合當中,應當構建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考評制度,確保雙方整體統籌規劃管理,并對雙方的經營戰略進行科學化分析,從中尋求能夠實現最優效益的工作模式,并在工作實際開展當中不斷探索創新,對經營體系進行完善。為了提高企業并購后工作的規范性和標準性,企業還應當加強內部管控和審計工作力度,實現對于銷售、生產、采購、庫存和資金等全方位動態化監督,而企業現金流作為企業經營發展的主要動力,同樣需要加強管控力度,所以在全面預算的基礎上,還應當以現金流為紐帶、信息流為依據,對財務活動與經營活動提高監督管理質量,全面防范風險,提高經營效率。并購后企業的投資應當實行重大投資決策的責任制度,在項目決定前,通過全面科學化的分析調查,明確項目可行性,并系統化組織項目實施團隊和工作方案,對項目負責人進行嚴格的責任劃分制度,一旦發現其中存在腐敗或失誤等問題,則應當嚴肅解決。
三、結語
企業并購整合當中,由于雙方改革調整過程中變數較多,所以為了確保并購后企業能夠健康穩定發展,首先應當提高財務風險管理力度,通過優化工作模式,改良工作手段,加強企業發展過程中的穩定性,以實現企業綜合競爭實力的提高。
參考文獻:
[1]王成勇.企業并購整合財務風險管理淺議[J].財會通訊,2010 (05):135-136.
[2]嚴海龍.企業并購后財務整合的風險管理淺析[J]現代經濟信息,2016 (15)
[3]孫明陽.淺析公司并購的財務風險分析及控制[J]中國集體經濟,2019(16):130-132.
作者簡介:朱福偉(1980-),男,漢,廣東珠海人,現供職單位全稱及職稱:珠海港興管道天然氣有限公司,會計師、學位:管理學學士,研究方向:財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