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紅紅
摘要:基于不斷發展的科技以及評估的全球能源資源、環境,能夠明確的是作為一種清潔能源的核電能源,日益被大眾所接受和肯定。近年來,核電能源不斷復興與發展。本文首先分析了固定工業安全設施的基本要求,接著對執行場地標準化管理體制進行相應的闡述,最后研究了優化管理建議,希望給安全生產帶來一定的參考價值,同時給相關人士帶來一定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核電站;安全生產;管理體制
一、固定工業安全設施的基本要求
本文中的固定工業安全防護措施是指電站廠房、構筑物、系統、設備永久性使用的固定安全設施,如固定防護圍欄、防護門、鋼爬梯及護籠、孔洞蓋板等。
固定式工業防護欄桿是永久性安裝在梯子、平臺、通道、升降口及其他敞開邊緣防止人員墜落的框架結構。在距下方相鄰地板或地面1.2m及以上的平臺、通道或工作面的敞開邊緣應設置防護欄桿,當平臺、通道及作業場所距基準面高度小于2m時,防護欄桿高度應不低于900mm,當距基準面高度大于等于2m并小于20m時,防護欄桿高度應不低于1050mm,在距基準面高度不小于20m時,防護欄桿高度應不低于1200mm。防護欄應至少設置一道中間欄桿[1]。
生產廠房內外工作場所的井、坑、孔、洞或溝道,必須覆以與地面齊平的堅固的蓋板。蓋板邊緣應大于孔洞邊緣l00mm。蓋板邊緣應大于孔洞邊緣100mm,限位塊與孔洞邊緣距離不得大于25~30mm。在檢修工作中如需將蓋板取下,必須設臨時圍欄。臨時打的孔、洞,施工結束后必須恢復原狀;夜間不能恢復時,應加警示燈。
二、執行場地標準化管理體制
(一)場地環境的標準化
優良的場地環境是場地安全現狀以及員工安全態度的體現。管理人員應執行場地防火策略、布置場地道路和集裝箱、清潔場地衛生和物品、整體布局場地等,促進場地環境的標準化。
(二)安全與應急設施的標準化
場地安全管理和現狀還體現在場地安全、應急設施上,管理人員應發放個人防護品、設置和管理安全通道、管理臨時用電、設置場地警告標識、管理應急器材和急救器材、管理臨邊防護和孔洞、管理作業平臺和腳手架等,以使安全與應急設備的標準化實現[2]。
(三)場地施工器具的標準化
有效地管理場地施工器具不但可以保障場地的安全,而且能夠很好地防范場地風險的發生。管理人員應強化掘進機械、砂輪機、電動工機具、運輸機械、起重機械設備、機床機械、配電箱、焊機、電動和手拉葫蘆等器具的標準管理,從而使事故形成幾率大大降低。
(四)人員行為的標準化
管理人員應把好培訓關,抽查通過入場三級安全培訓的人員,針對存在三人不符合標準的新入場班組員工開展再培訓[4]。并且,注重確認作業先決條件和班前會議的召開,注重宣傳安全紅黃線,結合場地安全巡視的方式對人員的行為進行規范,確保員工的行為端正、方向正確,從而使其形成優良的作業行為,最終實現安全管理能力的不斷提升[3]。
三、執行班組管理體制
在核電站建設過程中,最基層的組織是班組。班組工作的優劣與否,跟整體工程建設的安全存在直接的關系。為此,注重班組安全建設是強化核電站建設安全生產的根本所在。管理人員應在項目部安全管理工作中立足于安全標準化管理,先后組織工程總承包單位編制文件《班組安全標準化考核方案》《班組6S管理實施方案》等,結合程序文件按部就班地開展班組掛牌制、班組長培訓和注冊制,創建班前風險評估和班后歸納制、班組日檢制、班組器材和機具管理制、班組安全員輪值檢查制等,且考核班組每一個季度的安全業績情況,結合績效考核的結果,實施獎勵或懲罰,從而使班組安全管理的標準化實現[4]。
四、優化管理建議
1.建立并完善固定工業安全防護設施管理制度。明確固定工業安全防護設施的日常管理要求。固定安全設施拆除前,落實以下安全措施要求,例如,拆除孔洞蓋板臨邊防護圍欄的,應設置腳手架等剛性防護措施,設置“當心墜落”等安全標識。
2.對固定工業安全防護設施實施量化管理,建立全場臺賬,臺賬信息包括安全設施名稱、數量、位置、日常檢查記錄等,進行動態監測、預警。
3.利用安全警示教育、班組安全活動等途徑,強化作業人員安全行為規范,嚴禁依靠護欄,安全防護門打開通過后要及時關閉,上下爬梯時手中不得攜帶任何材料或工具,攀爬爬梯應遵循“三點接觸”原則,即雙手單腳或雙腳單手必須同時接觸梯棍,嚴禁手腳同時攀登[5]。
4.安全監督部門對固定工業安全防護設施每年至少組織獨立一次專項檢查,及時糾正管理類、設施本體以及人員行為的偏差,持續改進安全管理水平。
5.提高對固定工業安全防護設施關注度,將其納入廠房管理績效范圍,明確檢查內容和標準,主要包括設施的完好性、封閉性、牢固性等方面。公司任何部門和個人發現存在問題均有權利和義務及時發起狀態報告。
6.采用技術手段,優化安全防護門設置,采取自閉式平臺防護門。針對現場平臺鋼爬梯入口缺少防護門、鋼結構防護門或防護鏈打開后沒有及時回復等問題,可以通過技術變更,改造為自閉式防護門,可以避免大量安全防護門長期處于打開狀態的問題。
五、結語
通過上述的分析可知,對于核電站建設而言,應該對各種體制進行全面的落實,從而充分體現安全管理體制的作用,進一步使核電站建設更加安全、高效。
參考文獻:
[1]顏帥.核安全的文化建設經驗淺析——以秦山核電站為例[J].科技視界,2019(21):253-254.
[2]馬佳慶,石月娟.核電站常規島用氣動調節閥設計研究[J].閥門,2019(03):39-41+45.
[3]劉濤.CJ核電廠安全生產管理研究[D].海南大學,2018.
[4]何叢雯.核電站組織失誤分析研究[D].南華大學,2018.
[5]關明杰,趙記峰.核電站臨邊孔洞隱患分析與管理[J].城市住宅,2018,25(04):110-11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