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航飛
【摘? ? 要】在當今高速發展的競爭社會環境下,體育是最好的人生和職場模擬體驗。高校體育教育要改變單純教學技能、技巧的教學模式,要利用體育運動的特點,從學生的心理層面出發,轉變師生關系,利用社團活動、教材內容,借助心理輔導來促進大學生健康人格的養成,為培養擁有健全心理素質和能力素質的人才做出貢獻。通過調查分析,積極參與體育運動,對于大學生健康人格的塑造有重要的影響作用。本文探討了體育運動對塑造健康人格的影響,旨在通過體育運動幫助大學生塑造健康人格。
【關鍵詞】高校體育? 大學生? 健康人格? 作用探討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08.006
隨著教育改革的逐步發展,人格教育已引起各高校教育者的普遍的關注,大學階段是學生人格發展非常關鍵的時期,新時期對人才的性格品質提出了新的要求。健全人格的標準是:人格的生理、心理、道德、社會各要素完美的統一、平衡、協調,使人的才能得以充分的發揮。其特征包括積極客觀的自我認識、對社會具有理性認知、健康的體魄、愉快樂觀的情緒體驗和積極向上的人生目標。高校作為學生接受體育教育的最后階段,是學生培養自覺健身鍛煉和健康人格塑造的重要階段,應通過體育教育培養學生“健康第一”的理念和規則意識,通過集體項目培養學生交往及合作能力,讓不同體育項目發揮各自的作用。體育相比其他學科具有一定的直接性、實踐性,能通過身體的教學提高自我參與意識,推動自我意識的發展,增強人際關系和社會適應能力,培養學生的意志力和自信心,塑造大學生健康的人格體育教學起到了促進的作用。《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指出,“體育作為教育的一個門類,與其他學科相比,具有直接性、娛樂性和實踐性的特點。體育活動的健身功能、教育功能、情感功能、美育功能、娛樂功能和競技功能等,主要從生理和心理兩個維度來影響大學生的人格塑造”。一是增強大學生的體魄,為其人格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二是為完善和定型大學生的性格、氣質、能力、價值觀和道德觀。體育的本質就是人格的塑造,體育教學能有效促進大學生形成良好的人格價值觀,對大學生人格發展的促進作用。
一、當代大學生人格現狀
人格所呈現的面貌不僅直接影響一個人的心理健康、潛能的開發、活動效率、對社會的適應狀況和社會生活的質量,而且間接地關系著整個人類社會是否能得到健康發展。在我國人們普遍認為,體育課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孩子的身體素質;中高考的指揮棒下,體育課并不能讓孩子在眾多考試中脫穎而出、出人頭地。因此,體育課在中國備受冷落。很多中國家長甚至極力反對孩子花時間在體育運動上,理由是會“影響學習成績”。由于大學生正處于生理、心理及思想變化時期,心理狀態及情緒動蕩不安,且缺乏社會生活的磨煉,心理承受能力相對薄弱。因此,在這些巨大沖擊面前極易導致焦慮、抑郁、自卑、逆反等情緒問題的產生。現實生活中因和老師、家長慪氣輕率選擇逃課、離家出走的學生屢見不鮮。由于人格缺陷而導致的心理障礙問題已經到了很嚴重的地步,所以體育作為特殊的教育形式,對人格的影響作用已得到社會各界的認可。體育是人類社會發展中根據生產和生活的需要,遵循人體身心的發展規律,以身體練習為基本手段達到增強體質的目的。
二、大學生人格發展的特點
第一,自覺性。大學階段是個體走向社會的最后準備階段。經歷了十幾年的學校教育即將面臨著走向社會,大學生此時的目光開始轉向關注外界、關注社會,開始思考自己如何能更好地適應社會。這一時期甩開了升學的壓力,相對稀少的家長管束、相對自由的學習方式,加之生理和心理的成熟,為大學生思考人生意義,確立人生觀、價值觀準備了充分的條件。于是開始主動、自覺地關注自身的發展關注自身的價值,這個時期變得更加的具體化、形象化。第二,迅速性。大學階段是個體人格各項要素發展非常迅速的一個時期。這一時期大學生由于更加的關注社會,獲得的信息量猛增,各種各樣思想的碰撞十分劇烈,使大學生的思維處于一種非常活躍的狀態。同時,社會實踐的機會在這一時期開始增多,大學生在實踐中不斷地對獲得的信息進行判斷和思考。他們必須在短暫的大學生活過程中迅速做出自己的判斷,選定自己的發展方向,確定自己的價值取向,以便在不久的未來更好地適應社會。第三,不穩定性。伴隨著大學生人格各項特征迅速發展的進程,學習、生活、情感、就業、人際關系等多方面的壓力因素也隨之而來,這一切挑戰影響著個體能否形成一種健康的人格。在這些壓力下,一部分學生對大學生活感到迷茫、困惑、苦悶、焦慮和壓抑,人格的發展呈現出不穩定性的特征,甚至呈現不健康的特征。
三、高校體育對塑造大學生健康人格的作用
1.樹立學生的集體觀念。體育教學能有效促進大學生形成良好的人格價值觀,在體育教學中它的存在形式是形態化的,學生參與身體活動的形式以個體和集體為主,他們通過互相間在活動中的交流與合作,使生生間、師生間、個人與集體間形成了良好的特定社會環境,使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更容易、更直接,逐步使大學生在個人和集體的良好關系中形成良好的交往能力,樹立正確的社會觀念,增強社會適應能力,從而培養他們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修養。
2.在遵守游戲規則中自我教育。體育是最好的人生和職場模擬體驗,從小在體育運動中學會遵守“游戲規則”極其重要。這關乎競賽的公平,道德的底線。獎牌至上、錦標中心,要面子,無底線。欺詐、使壞、耍賴、文過飾非等踐踏道德底線的行為,連本方隊員和教練都不齒。這一過程正是學生自我教育的過程,也是能力升華的內化過程。
3.啟迪和激勵體育意識,振奮民族精神。體育意識是人們對于體育這一社會現象及其功能、作用的認識和反映。運動競賽能啟迪和激勵人們獲得健康、誠實、創新、拼搏、道德、法制和競爭等體育意識。觀賞運動競賽,可以強化集體觀念,激發愛國熱情,振奮民族精神,運動員在賽場上,一要實現自我的價值,二要為所代表的群體爭取榮譽。特別是當本民族或本國運動員獲勝,升國旗,奏國歌時,觀眾會同運動員一樣情不自禁地熱淚盈眶,激動不已,把本國運動員的勝利視為是自己民族和國家的莫大榮耀,從而產生強烈的民族自豪感。
4.美化生活、陶冶情操,樹立大學生的審美觀。通過運動競賽人們可以觀賞到運動員健康、強壯、勻稱、優美的體魄,觀賞到運動員所展現出來的優美動作與造型。讓學生充分參與到活動中,以鍛煉培養他們艱苦奮斗的優良作風,堅忍不拔的意志品質。可以設置一些比較緊張的體育項目,培養學生沉著、果斷的優良品質,可以設置優美的體育項目讓學生通過內心和動作表達自己的情感,陶冶情操,培養良好的氣質和審美的品味(如體育舞蹈和健美操)。過復雜的動作教學和實踐,促進了抽象思維與形象思維的協調發展,促進了學生創造力和想象力的迸發。
5.樹立學生的成功觀,體現出學生的健康、創新、拼搏、道德與法治意識。大學生在參與體育運動過程中,當跨越一個高度又面臨難度更大的新高度時,功者的喜悅溢于言表,這時,體育教師應順勢引導正確看待成功與失敗,并加以鼓勵和指導,突破心理障礙直面困難,提升自身心理調節能力和抗挫折能力,學會逆流而上。一個運動員或者運動隊要在賽場上戰勝對手,除了要靠真正的硬功夫外還要根據自身的特點,不斷地改進和創造新技術、新戰術。在賽場上,勝不驕,敗不餒,互相尊重,團結協作,文明禮貌,守紀律,光明正大等良好的道德規范,將成為觀眾學習的榜樣,從而影響整個社會的風氣。法治意識,有利于社會安定,是事業發展的有力保證,任何運動項目的比賽都要求運動員嚴格遵守競賽規程和比賽規則,否則要受到應有的懲罰。
四、讓不同體育項目發揮各自的作用
首先,體育教學活動內容豐富,它的復雜性、競技性和社會性,使成功與失敗始終伴隨在體育活動中。因此,體育教師應有針對性地設計體育教學,通過設定不同的教學目標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驗成功和失敗,從而培養學生抗挫折的能力,培養其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和積極進取的精神。其次,培養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每一項體育活動都有其規則,比如體育課堂規則、籃球規則等。只有學生適應了這些規則才能夠保證體育活動公平、公正和合理地進行。如果不遵守這些規則將會受到懲罰。作為大學體育而言也應遵守體育運動中無興奮劑的規則,學生如在大學時代具備了遵守規則的意識,那么將對其形成終生遵守規則的意識和行為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再次,培養學生積極的交往意識和能力。體育項目中有很多是集體項目,比如籃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等,需要隊員之間的有效配合才能完成,而隔網競技項目中需要了解對手的技戰術特點,才能取得競爭的勝利。在這些過程中學生之間就必須有溝通和交流。班級與班級之間,學生個體與個體之間有了更多的交流之后,學生的朋友圈子就會變得越來越大,溝通能力也就變得更強,人際交往能力也能得到提高。最后,加強學生的生命教育。生命教育既是人全面發展的需要,也是學生健康成長的迫切需要,作為體育教育有義務去加強學生的生命教育,引導學生善待他人和自己的生命。
參考文獻
[1]富強.育鍛煉與大學生人格特征的關系研究[J].體育學刊,2018.12.
[2]劉軍.體育運動對培養大學生健全人格的重要作用[J].運動,2016-05-18.
[3]劉春明.體育運動對大學生人格發展影響的實驗研究[J].當代體育,2016.08.
[4]常軍.不同項目和強度的體育鍛煉對大學生人格和心理應激的干預研究[J].體育科技,201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