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猛
【摘? ? 要】全國著名的教育家魏書生十年前來豐都講學時說過:“該學生自己做的事情,就該學生自己做;該干部同學做的事情,班主任不能代替。”說的就是要放手。放手,能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主動性,發展學生的潛質。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牽手? 放手? 談話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16.035
目前對于我們面前的學生不能一味地放手。
首先,一個班的學生素質參差不齊。一學期下來,分數有相差200分的,全年級名次有相差600多名的。其次,學生來源于不同的鄉鎮。有些學校實行了新課改,有些沒有。有的學校條件好些,有的條件差些。條件好的學校,學生發展相對好些。條件差的學校,學生的發展當然要差些。第三,豐都縣是國家級貧困縣,因為受各方面條件的影響,學生的獨立自主能力不強。學生來校后,只能學著做高中生。此外,學生的思想認識也千差萬別。因此,我認為放手的同時還得牽手。
那么實際工作中如何牽手呢?一般來說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班主任要以身作則、率先垂范。身教重于言傳。新班伊始,班上的每件事都親自帶領同學們去做。比如做清潔。無論是教室、公區還是寢室,都身體力行,做給學生看。哪樣不好做就去做哪樣。像拖地吧,如何將黑地板變白,那就是持之以恒、水滴石穿。我用拖把將一塊黑地板變白了,立刻讓學生照著做,結果同樣將黑地板變白了。雖然汗流滿面,可看得出同學們很高興。緊接著我問道:“這地板是怎么變黑的?”是一點一點積累起來的。我又問了第二個問題:“如果一個人有缺點怎么辦?”同學自然會明白有了缺點需要立即改正,否則就會變壞。最后,我引用毛澤東同志曾講過的一句話“這也和掃地一樣。掃帚不到,灰塵照例不會自己跑掉。”并告訴大家:“同學之間,發現了缺點或不足,就互相幫助改正,大家不是就共同進步了么?”同學們面帶微笑,都是贊許。
其次,要培養一批得力的干部。因為班級工作繁多,全憑班主任親自去做是不可能的。如果有一批人在各個方面都像班主任那樣帶領同學們去做,效果會更好。一方面,班主任不一定全能;另一方面也不一定有那么充裕的時間和精力。而干部同學都能盡職盡責、各盡所能,全班的工作自然好開展。
班長,全班的脊梁。分班的時候,如果可選擇,我寧要一個好班長,少要一個第一名。好班長難得啊。開學第一周,我的重點工作是去發現兩個人。一個認真負責,一個組織能力強,那就是生活委員和班長。這兩個人有呼有應,有人組織有人去做,完全可以撐起班上的那片天空。
第一個談話的就是上一次跟我一起拖地板把地板變白的那個同學,叫殷毅。我問他:“你愿意當生活委員嗎?專管清潔的。”他說:“我愿意,就怕當不好咯。”接著,我就對他說:“愿意當就一定當得好。怕,就是當好的前提。”然后就把清潔管理方面的工作一絲一毫、一點一滴都給他講了。他說:“我一定做好。不辜負老師的期望。”我拍了拍他的肩膀。
過了兩周,他告訴我有個別同學做大掃除不認真,還沒有結束就跑了。我說:“是誰有那么大的膽子?告訴我名字。第一,我要請他到辦公室談話。第二,我請他家長到學校來幫他做大掃除,仁政與法制要并用才行。”此后,他再也沒有說某某同學沒做完就跑了的話。
第二個談話的就是開學幫我發本子的那個女同學,她叫李佳麗。一見面,我就說:“你的名字很好記,我有一個親戚也叫這個名字。”談話氛圍始終是活躍的。知道了她曾經做過班長,于是就如何作好班長談了很多。最后我告訴她:“你只管放心大膽地去做。”她第一次在班上講紀律問題。結束時,我從教室后門進去,掃視全班,對她點點頭。下課后我對她說了集體講話的注意事項,同時肯定其優點。她第二次講話是關于學習問題。結束的時候,我從教室后面進去,對她點頭微笑。那是在贊許、鼓勵。下課后我對她說:“講話時要讓同學停下手中的活,專心的聽,不然以后講重要的事情,會有人說沒聽見。要讓同學們養成一種尊重講話人的習慣。”他說:“下一次我注意這一點。”第三次是她說:“文娛委員要換,我找到一個,他不干,怎么辦?”晚自習,她把孫小林叫出來。我讓班長在場。我談的第一個問題是,學唱歌,是學來干什么;第二個問題,怎么證明一個人有能力。然后才問孫小林:“你愿意幫我做事么?能為班集體做事么?如果不會唱歌,我先教你,你再去教班上的同學們好么?”聽我這樣一說,孫小林愿意當文娛委員了,每周一晚自習前教同學們唱歌。他說主要是怕耽擱學習。我對他說:“學習固然重要,但也要學會放松。唱歌是發泄情緒最好的方式,只有情緒放松了,才能更好地學習,因此唱歌非但不會耽擱學習,還能夠促進學習。有百利而無一害。”他聽了我的話之后,覺得很有道理。就回教室去了。我對班長說:“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同學們沒有不聽的。”她點頭微笑。
過了兩周,班長說要開個班委、團支部的干部同學會,進一步明確職責、協調各方面的工作。以便聽取意見和建議。我說很好。在會上,每個干部都談了目前的情況和今后的打算。最后我說:“大家盡職盡責,我很欣慰。希望大家繼續努力,把工作做得更好。班上的工作我就拜托各位了。”
第三,拉著優生和差生的手,共同向前奔。上一屆考入中央民族學院的吳足平同學曾經給我的信中有這樣的話:“我感謝老師!是您在我得意的時候給我敲響警鐘;是您在我迷惘的時候給我指明方向。”優生也需要拉他一把,使之更優。而差生,就更需要拉著往前走了。
范輝,男,數學科代表。工作積極,但行為習慣差。開學兩個月內,單獨談話5次,寫認識、保證書3次。舊的毛病還沒去,新的毛病又來了。他很怕面對我。怎么辦?我指出他的毛病一大堆,然后要求他先改掉一個,并經常觀察,看他是否還在犯。上學的時候,他看見我了,就會快跑幾步,害怕又遲到。有時問他這些天學習情況怎么樣,他說,在努力,有進步。我想能夠努力去追求進步,也就夠了。人,總是會變好的。只要不放棄,不停步,就能到達彼岸。只有快慢三分,沒有好壞之別。在轉化差生的過程中,切勿急躁。再犯了就怎樣怎樣的做法不可取。一個班幾十號人就采用一個模式來管理,有違全面發展,有違發展個性。唐代文豪韓愈就說過:“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轉化差生是辛苦的,但留下的是美好。他們會永遠記得老師的付出,并且傳承下去。“要不是老師的付出,我怎么會有今天的成績啊。”學生有這種思想的時候就是我們做老師的最欣慰的時候。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付出的是汗水,結出的是果實。針對教育對象,付出真情實感,牽著他們的手愉快地勝利地到達彼岸,呈現在我們面前的一定是一張張笑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