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玉紅
【摘? ? 要】寫作能力是衡量學生表達與交流能力的重要指標,是現代公民必備的重要素養之一,提高寫作能力更是語文教育不可忽視的一項重要目標。綜觀當下習作教學存在的課程無課標、教學無課本、內容無序列、教學無方法等“多無”現象,本研究重點針對“教學無方法”,結合習作教學的特點,從教學實踐的需要出發,闡述小學習作教學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 習作 教學 策略 探究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16.206
綜觀當下的習作教學,還存在著課程無課標、教學無課本、內容無序列、評價無標準和教學無方法等問題。
語文課程走進新時代,作文教學,需要有深度拓展。本研究重點針對“教學無法”,結合習作教學的特點,從教學實踐的需要出發,闡述小學習作教學的策略。
一、重視培養習作興趣
興趣是第一要素。小學作文教學要充分依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學習特點,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熱愛作文的興趣。在學習作文之初,可以通過視聽手段和各種變換、創新,想方設法激發、調動和喚醒學生學習作文的愿望和興趣,啟發學生愿寫才最為重要和關鍵。
要愛護學生想說想寫、敢說敢寫的熱情和愿望,讓他們放開手腳去寫,消除習作的畏難情緒。教師要提供和創造更多的習作機會,多用肯定和激勵的方法,多組織展示和交流,積極創設一些豐富多彩的活動,激發學生的習作興趣。
二、關愛生命,提倡寫真
意大利教育家蒙臺梭利指出:“教育的目的在于幫助生命力的正常發展,教育就是助長生命力發展的一切作為。”[1]習作教學正是師生共同的生命活動。
在指導時要讓學生能夠如實表達,再現生活。評價作文要看是不是反映了事物的本來面目。想象作文要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對想象的合理性要求不宜太高。新的時代,作文教學有了深度拓新。學生寫作從習慣造假到提倡寫真,培育兒童的健全人格,以求更全面地落實作文育人的時代責任,正在成為當下作文教學深化改革的方向。
三、加強習作與閱讀的聯系
讀寫雖然是互逆的,但也是互通的。要鼓勵學生運用閱讀中積累的語言材料,運用閱讀中學到的表達方式,豐富自己的表達。
從教學實際看,一方面,學生的寫作與閱讀是相互促進的。在閱讀中,學生通過具體的感性的文字材料去理解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并不斷地從作者的創作思路“原型”中得到啟發。這就為寫作準備了心理上的條件。另一方面,寫作能力的發展會反過來促進閱讀水平的提高。習作、閱讀兩者協同作用,才能更好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
四、作文教學要密切聯系兒童生活實際
厚積而薄發,是被歷代寫作大家所倡導的。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介入習作能力的培養,體現“習作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的理念,[2]則效果會更加顯著。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3]作文內容來源于生活,所以要想方設法開拓學生的生活空間。比如,春天,帶著學生去郊外踏青、放風箏、采桑椹、觀日落;班隊活動上,開展讀書、課本劇表演、有趣的講故事比賽等活動;節假日,與學生走上社會,進行調查、采訪,做一回“小記者”、“促銷員”等等。開拓學生的視界,讓他們對生活有具體真切的感受,從而打開思維空間和言說空間。
五、作文訓練應遵循從說到寫的順序
口頭語言是書面語言的先導,也是書面語言的基礎,口頭語言的發展能促進書面語言的發展;反過來,書面語言的發展又會影響、豐富和規范口頭語言。小學低年級學生由于年齡特點,往往是能說但不善于寫。其次,從語言與思維的關系看,如果學生說得清楚,一般來說思維也是清晰的。所以,先說后寫是一個整理思想、疏通思路的過程。
學生觀察生活現象所得的素材,經過大腦加工組織,可以將零散的素材,有條理地用口頭語言表達出來,借助口頭語言來調整內部語言。這是對素材的第一次“梳理”。然后,再用文字寫下來,成為書面語言,這是對素材的第二次加工。為了“說”好,先得讓學生“想”好;為了“寫”好,又要先指導學生“說”好。“說”可以檢查思考的結果,起到組織語言的作用,同時又促進思考,有利于書面語言的發展。
六、突出交流,注重實踐,把握習作本質
交流是寫作的主要目的。《語文課程標準》在不同的學段都分別提出這樣的要求:“愿意將自己的習作讀給人聽,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能與他人交流寫作心得,互相評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溝通見解”等等。[3]因此,對于學生的習作,教師應及時組織交流,讓學生在互動中感受和分享習作成功的樂趣。
習作實踐中,讓學生“懂得寫作是為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4]而“交流”本身是作文的本質屬性。可以讓學生通過小組活動,開展觀察、調查,共同探究,在合作中進行習作。引導學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過程中提高習作能力,要多創造一些學生習作交流的機會。
思索當下的教學理念,可以說都體現在《語文課程標準》中,如:“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達自己的見聞,體驗和想法”;“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并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積極向上,表達真情實感”;“要求學生說真話、實話、心里話,不說假話、空話、套話”[3]……這些觀點鮮明的作文教學新理念,體現出新課程改革是全方位的教育重建運動,其宗旨是建立“新教育”。今天談新教育,新作文,其實沒有“新”,只是讓我們正本清源,返璞歸真,回歸生活的本質。
參考文獻
[1]汪潮.提升小學作文教學的品質[J].教學月刊?小學版,2003,(11):2-6.
[2]楊再隋.小學作文教學研究的著力點在哪里[D].新作文,2005.周存輝專刊:序2.
[3]巢宗祺.語文課程標準解讀[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32—35;66-67.
[4]張化萬.現代小學寫話與習作教學[M].北京:語文出版社,2002: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