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譚
【摘? ? 要】文章主要是針對新入學的一年級新生不能適應學校生活的原因進行了分析和研究,利用環境,利用活動,利用家校的配合從而使小學生能夠快速地適應小學生活,消除小學生的恐懼感。
【關鍵詞】小學生活? 一年級新生? 心理輔導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16.046
兒童從幼兒園畢業進入小學生活,可能無法適應新的環境,因為他們一直在家長和幼兒園教師的關懷中成長,因此,對于小學有規律的校園學習以及獨立的校園生活無法適應,從而引發很大的心理問題。新入學的小學生心理上產生了厭學,害怕上學的心理,從而產生不愿意上學的思想。特別是部分兒童的性格很孤僻,又很怕生,所以無法與教師和同學玩到一起,因此,極力的抵觸上學。從此可以看出,兒童從幼兒園畢業進入小學生活的過程非常重要。如何使新生能夠快速的渡過這一時期,是學校和家長共同研究的話題。其中,家校的配合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重要手段。學校和教師采用吸引新生的方法,家長要配合學校的活動來引導孩子熱愛學校生活,本文就以在家校配合為核心下使小學新生盡快適應新環境為內容進行分析和研究。
一、學生不適應的根本原因
1.學習的環境影響。幼兒園和小學生活的根本區別在于,幼兒園的生活中大多數是以玩為主,而小學生活則是以學為主,剛剛進入小學,需要快速的接受學習的環境,還要在座位上堅持安靜的坐著,無法像在幼兒園一樣活動,所以無法適應這樣的學習環境,在他的心理上造成了一定的影響。2.教師方面的因素。因為學業的加重,小學階段的教學內容已經非常豐富了,雖然教育部已經下發了課改,但是教師為了達到自己的教學需求,還是存在著急于求成的心理,經常會加大對學生的學習壓力,學生犯了錯誤直接嚴厲批評,這就給學生的心理帶來了不利的影響。3.家長方面的因素。父母的寵愛已經達到溺愛的程度,孩子因為一點點的原因就不想上學,家長也給予了滿足。這就使孩子了解了,可以利用吵鬧來威脅父母,從而使孩子的心理問題得不到有效的解決。
二、家校配合的方法
(一)學校利用心理輔導的方法
學校為了讓小學生能夠適應新的學校環境,利用的心理輔導方法,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利用環境的渲染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為了使新入學的小學生能夠快速的適應新的學校環境,學校經常會采取布置校園和班級環境的措施,讓小學生們入學時就能夠因為和幼兒園一樣的環境,而產生了親切感。學校管理層,可以利用各種方法對學校進行裝飾,舉例來說,動物的圖像布置在學校內部,讓學生看到產生喜愛的心情。從此可以看出,環境也是影響新生心理的一大因素。2.活躍課堂氣氛,讓教學中存在著心理健康教育。教育不只是知識的傳授,還需要對學生的心理進行健康的教育。我國已經開展了多次心理健康教育會議,比如九五和十五規劃心理健康教育會議,會議精神的主要內容有學生的自立培養,團體心理輔導,學校的德育研究。通過對心理健康教育的了解,使教師在教學工作中更有針對性的工作。對于一年級教學的教師要根據兒童的一些心理特點和個性特征,進行具體的教學方法,可以利用游戲的方式進行教學。舉例來說,對于識字環節的教學,利用找朋友的方式進行識字學習,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的輔助教學模式,通過視頻和圖片進行識字教學,從而使教學課堂非常活躍,讓學生能更好的融入小學生活中。3.多樣式的活動內容貫穿心理健康教育。對于低年級的小學生來說,心理健康教育很重要,教育的方式主要是利用游戲的方式。所以,教師們可以利用多種充滿童趣的教學活動。利用主題班隊活動:學校每個月都有一個主題活動,對于新入學的小學生,采用的主題是我愛美麗的校園主題。新生通過對學校的了解,進行主題講解活動,從而更加喜愛自己的校園。利用課外文體活動:學校有文體活動節,開展此項活動的目的是讓學生能夠在多人面前展現自己的特長,這樣做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自信心,還能達到提升毅力的目標。利用競賽活動:為了鼓勵小學生能夠熱愛學習,進一步達到自主學習,教師可以利用競賽活動來激勵學生。每個孩子都有想得到第一的思想,因而會積極的參與到此項活動中來,參與的過程會讓小學生從中得到更多的樂趣。
(二)家長要積極配合學校的活動做好引導工作
學校和教師已經采取了相應的措施,針對小學生適應新的學習環境困難的現象。如果作為學生的家長不積極配合學校的活動方針,那么就會使學校所做的努力都歸于零。因為孩子面對新的教師,新的學校都很陌生,不管教師多么努力,在小學生的心中還存在著恐懼感和不適應的感受,而在小學生的心中最依賴和信任的就是家長,那么家長要做到的要求是:1.詢問小學生每天在學校的生活。家長把小學生接回家以后,需要和小學生進行有效的溝通。內容自然是圍繞著學校生活。家長可以詢問小學生今天在學校生活的怎么樣,有沒有受委屈和自己想不通的地方。小學生自然會和心中最為依賴的家長無話不談,把自己白天遇到的想不通的問題與家長交流。家長要配合教師的舉措進行引導,告訴小學生教師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告訴小學生正確的理念。 2.詢問小學生學校舉辦了什么活動。家長每天都可以問問小學生,在學校里,學校都舉辦了什么活動,活動的目的是什么。對于小學生理解錯誤的活動,家長要給予正確引導,讓小學生充分理解學校的活動,讓學生喜愛參與學校活動內容,從而讓小學生更加熱愛學校。 3.對于不愿意上學的小學生,家長要進行鼓勵。對于那些極度討厭上學的學生,家長不要溺愛孩子,遵循孩子的想法,要與孩子進行溝通交流,問其不愿上學的原因,根據這些原因,家長進行有效的引導,并鼓勵孩子去解決他心中的心理陰影,并做出獎勵的措施。
可以看出,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要在學校中進行,家長也需要對孩子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家長配合學校教學工作,以免發生學校和家里不一致。家長溺愛孩子之心太濃,孩子一央求,家長就產生了妥協的思想,從而使學校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功虧一簣。
通過以上內容的分析,可以看出心理健康教育對于新入學的小學生的重要性,也可以看出家長配合學校的重要性,只要做到家校統一,才能讓學生更好的適應學校的生活。教育學家們要加大對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從而使心理健康教育能更好的解決入學新生的不適應問題。
參考文獻
[1]李蓉.高職院校新生常見的心理問題及對策探析[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10(05):14.
[2]謝俏英.中專新生心理調適初探[J].衛生職業教育2004(0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