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西湖
【摘? ? 要】新課程改革對初中歷史教學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歷史教師在教學活動中不僅要關注學生歷史知識的學習效果,還要注意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與學生進行有效互動。受此影響,傳統歷史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教學改革要求,結合信息技術的應用探索初中歷史教學的信息化發展成為初中歷史教師需要重點考察的問題。為此,需要教師要善于反省,學會反思,不斷創新課堂教學模式,跟隨社會發展的步伐,幫助學生豐富知識,對于歷史進行一個更好的理解。
【關鍵詞】初中歷史? 信息化? 資源? 運用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05.111
伴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教育領域開始逐漸的采用信息化的教學手段,并且受到了社會的普遍關注。信息化的教學方式能夠使教學變得更加的直觀化,幫助學生更好的對知識進行理解和掌握,打破了以往教師為主的教學模式,在課堂中學生成為了主角,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和教學活動的優化開展。可以從信息技術的應用入手進行研究,對教育信息化建設進行深入解讀,爭取能夠加快歷史教學信息化建設發展進程,借助信息化教學的作用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相應的支持和保障。
一、轉變教學理念,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加強對信息技術的應用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針對信息化教學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主要是將信息技術和信息資源融入到課堂教學的方方面面,實現教學內容和信息技術的有機融合,保證可以最大限度兼顧教學內容、教學對象和教學環境要求,提高信息技術教學效果,進而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改革方案,真正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課程教學目標的逐步實現。例如,在對“貞觀之治”部分教學內容進行講解的過程中,按照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師無法形象化的講解“貞觀之治”下各項政策措施的實際應用情況和所能產生的結果。針對這一問題,教師引入信息化教學模式,可以為學生播放與“貞觀之治”各項政策相關的視頻內容,讓學生能夠結合視頻學習對這部分知識形成形象的認識,另外,為了讓學生在特定的環境中產生對歷史知識的深刻理解,教師在計算機平臺上完成對貞觀年間政治體制的模擬和各項政策運行情況,讓學生能夠在模擬場景中深切的感受到貞觀年間社會情況和政治體制情況等,輔助學生對這部分內容的深入理解。這樣就能夠在教學活動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激活學生的學習體驗,保證在信息技術教學模式下學生的整體學習效果得到明顯的增強,真正實現對學生信息技術素養的培養。
二、注重古今結合,插入新聞事實
歷史的學習一方面是要學習過往的歷史事件,而真正的目的是要以史為鑒,這是我們研究歷史的初衷,那么在歷史的教學中也同樣如此,學習歷史一定要注意古今結合,讓學生具有遷移知識的能力。通過當前的一些新聞事件和歷史的內容進行結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他們分析歷史事件的能力,而信息化在歷史學科中的應用使這一目標得到了實現。歷史是不斷地變化的。對于歷史的研究也應該從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每一個歷史學家對于同一個事件都有著自己的判斷,我們要結合多元的思想進行學習。同時要培養學生形成自己的一些觀點,能夠獨立的對歷史事件進行分析。例如,我們在學習美國經濟這一課時,除了要學習課本中關于美國的經濟發展的前后內容外,我們可以找取當前關于美國經濟的現狀和新聞報道進行結合式的學習,讓學生對于美國經濟的發展有一個更加全面的認識,通過視頻的播放,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提高學習的效率和課堂的教學質量。
三、做好課堂的引導,提高學生對微課的接受程度
微課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與傳統的課堂相比,微課融合了現代的信息技術,在很大程度上能夠提升課堂的信息化程度。與灌輸式教學模式相比較,微課教學模式更為創新,突破了課堂教學中時空的束縛,學生在獲取知識上更加的方便,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具有重要作用。而為了進一步發揮出微課教學模式的作用,提高微課的應用程度,需要教師做好引導與宣傳工作,讓學生能夠意識到利用微課資源學習的便利性,在教學中做好引導,創設有利的教學情境,提高問題設置的科學性,讓學生在問題的指導下學習,自主的鉆研與探索知識,得到更好的學習體驗。
在歷史課堂中,當這節課的知識點比較多,學習起來更容易混雜的時候,教師在教學中就可以有意識的將該重難點知識進行拆解形成若干個微視頻,讓學生更容易針對自身的薄弱點進行學習,及時的獲取到最豐富的資源。
四、學科聯動,強化能力
初中學科之間具有很大的聯系,教師可以利用其他學科的聯動作用帶動歷史學習,特別是利用語文群文閱讀活動帶動歷史閱讀,將歷史資料融入到學生日常的群文閱讀中去,提高學生的歷史閱讀能力。學科之間沒有絕對的界限,任何一門學科都應該建立必要的聯系,唯有如此才能實現教育的連續性和一致性。在全面推進教育教學改革的社會背景下,初中歷史教師應該正確認識信息化教學的重要性,并針對信息化教學進行更為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循序漸進的促進初中歷史教學效果的全面提高。
例如,在講解《新文化運動》這節課內容時,為了讓學生充分的理解新文化運動中的思想,教師可以在微視頻中針對新文化運動的背景、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新思想的體現、新文化運動與洋務運動、辛亥革命等思想上的異同點、新文化運動的性質、新文化運動的意義等,以這些知識點為切入點,加深學生對新文化運動的理解,在學習與記憶的時候更加有效率,也不容易與其他的思想運動搞混在一起,又能夠緊緊圍繞三大教學目標,對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十分有利。
培養學生歷史閱讀能力是歷史學習的根基,閱讀的過程就是了解、掌握歷史知識的過程,是學生思考的過程。信息化時代,教師要主動為學生構建新的閱讀面,促進學生閱讀歷史文本,提高他們的歷史閱讀能力,促進歷史教學有效進行。而信息化給歷史的教學帶來了極大的便利,為此作為初中歷史老師要牢牢地把握住這一優勢,在課堂中通過多媒體信息技術提高教學質量。借助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夠促進初中歷史教學的改革創新,保證教學效果的提升,引導學生對初中歷史知識進行深入系統的學習。
參考文獻
[1]吳西忠.中學歷史教學中信息化教學策略探究[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16(1):42-44.
[2]陳媛.新課改背景下中學語文信息化教學策略探究[J]. 課程教育研究,2016(8):41-42.
[3]崔鳳英.初中數學教學中信息化教學策略的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7(2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