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揚

“童年是無憂無慮的?!边@是一句天大的謊言。小孩兒的世界,每分每秒都有可能天塌地陷;只是長成后的大人好了傷疤忘了疼。在時間的濾鏡中,童年被蒙上了一層朦朧的美麗紗巾。
騰訊自制的兒童成長觀察節目《我們長大了》,給我許多觸動。如果將自己代入孩子的世界,完全能體驗到小孩兒時經歷的各種心酸。
有一個場景:
別的小朋友在戶外開心玩耍,嗒嗒透過窗戶看得心馳神往。此時妹妹卻不停地拉他躺下,要他陪她睡午覺。嗒嗒一次又一次戰勝自己想玩兒的心,說服自己以妹妹的需要為第一,幾個內心沖突的回合下來,終于忍不住崩潰大哭著說“我想出去玩兒”。
在愛和失去面前,誰不是“膽小鬼”?
看《圓桌派》,蔣方舟講了一段話讓人印象深刻。她講小時候當大隊長,在校門口檢查紅領巾,沒戴紅領巾的就扣兩分,于是永遠有小孩兒為此哭天搶地。在大人看來,這多大點事兒啊,可對小孩兒來說,是天大的事兒。
“大人世界的比例,跟這個小孩兒世界的比例,是不一樣的?!?/p>
因為扣這兩分,他可能遭到同學的嘲笑,老師的批評,集體的排斥,這會引發小孩兒巨大的羞恥感、恐懼感,如同經歷滅頂之災。在小孩兒的世界里,上了學就有課業,就有考試,就有競賽,就有來自老師、家長、學校不計其數的要求和期待……于是,就有了那份緊張、壓力、焦慮……在成長的道路上,試著與人交往、合作,試著面對攻擊、冷落,試著消化孤獨、難過……于是,就有了那份懊惱、著急、羞慚……
假期里,《小別離》《少年派》《小歡喜》這類成長題材的電視劇輪番上演,讓我們思考成長中的各種挫折。國產動畫影片《哪吒之魔童降世》熱映,豆辦博主二十二島主在影評里寫道:最打動我的,還是哪吒與李靖父子情的這條線。從魔童到英雄,哪吒的轉變需要一個必然的契機,那無疑就是親情。李靖從始至終都很相信自己的兒子,并鼓勵他積極做自己,當年偷偷將天雷引到自己身上,甚至為了給兒子正名,愿意挨家挨戶磕頭把百姓們求到壽宴上。他很像我們現實中有血有肉的父親,平時可能連和我們“踢毽子”的時間都沒有,但在危險的時刻,卻會用平凡的臂膀為我們遮風擋雨,最終哪吒的蛻變也彰顯了親情的力量。
小孩的成長環境主要是家庭和學校。教育者說,最理想的教育,是認真負責的老師、通情達理的家長、勤勉努力的學生。每一位老師都應該知道,你班里的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家庭的全部世界。每一個家長也要懂得孩子的不易,要站在小孩世界的比例中看待事情。
《小王子》的作者圣·埃克蘇佩里說:“每一個大人都曾經是個孩子,只是他們忘記了。”愿我們都能盡力,為小孩守護一個無憂無慮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