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君明
內容摘要:在教育改革下,創新能力在小學教育中占據著不可替代的地位,因為語文對于想象力的需求,所以創新能力對語文而言同樣不可或缺。因此教師在教課的過程中要予以足夠的重視。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教師需要科學地制定方案便于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語文 創新能力 培養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創新能力的重要性與日俱增,在這種背景下通過語文教學去喚醒創新意識,建立創新思維,進而打造創新能力就是老師目前工作中的重點。創新能力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實現的,這需要老師日積月累的付出才能看到成果。
一.喚醒創新意識
創新意識是人類意識活動中一種積極的表現形式,是人們自主進行創造活動的出發點和內在動力,是創造性思維和創造能力的必要條件。因此在討論創新能力之前必須先喚醒創新意識。據調查得知,在課堂上只是灌輸式的講課很難提起學生對于課文學習的興趣,如果上課期間聽課都索然無味就更不可能談及怎么喚醒創新意識了。因此在語文課堂上,老師除了可以依托文章的插圖以外還可以利用多媒體設施教學,使用多媒體打造出貼近文章背景的情境讓學生置身其中,再適時地提出一些具有導向性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從而達到喚醒創新意識的目的。例如,在講北師大版教材《丑小鴨》這篇課文時,老師就先在教室播放《丑小鴨》動畫片,由于學生在小學期間本來就對《安徒生童話》非常感興趣,用播放動畫片的方式可以牢牢吸引他們對課堂的關注度,在播放期間提出相關問題,如“丑小鴨無法忍受這樣的生活便離家出走,這樣的做法對么”。讓學生通過思考后說出自己的見解。在學生抒發自己的見解后再給出提示性的話語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文章中的內容。通過這種循序漸進的授課方式慢慢培養學生對創新意識的感觸。采用這種方法還有助于活躍學生的思維保證學生在課堂上的專注度。
二.建立創新思維
創新思維是以新穎的方法去解決問題,得到具有現實意義的成果。但是解決問題時所產生的新奇想法必須進行大量的訓練才能獲得。以閱讀來訓練學生的思維方式是十分便利的,因為語文課的授課內容主要就是通過閱讀文章進行的,在閱讀課文的時候借助想象力構建閱讀情境就是對學生創新思維的一種訓練。所以老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一便利條件去建立學生的學習思維,這也為學生的創新能力做好準備。為了更好地發揮課上的有效教學時間,老師在講課前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便于在課上將文章的骨干梳理出來,之后再提出輔助性的問題將文章中隱晦的含義展現出來,并以小組討論的形式進行,為學生創造出一個闡述課文見解的機會,另外同學間的相互交流也有利于學生思路的拓展。在小組討論完畢后老師以問答形式對學生進行盲點攻克,從而引發深思。如北師大版《螳螂捕蟬》這一篇課文,老師先是領著學生誦讀課文,對文章骨干部分的語句加重了語氣,朗讀后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討論,在學生熱火朝天的議論文章內容時,老師在一旁傾聽學生們的想法。在小組討論結束后繼續對學生忽略的問題進行提問,問題由淺入深,用這種層層遞進的方法將文中較為深邃的含義引出。在這個過程中慢慢建立對于問題思考的模式。教師就用這種潛移默化的手段慢慢地建立起學生的創新思維。
三.打造創新能力
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多設置一些可以發揮他們想象力的教學活動。在學生參與活動的時候就能區別參與者與旁觀者的區別,從而在課上活動中發現自己之前所忽略的實際問題,為創新建立一個穩定的地基。在小學課本中有很多人物描寫的課文,這些課文中有大量對表情和心理活動的描寫,是非常好的表演活動素材。老師可以組織學生在課上分組進行表演,如在講《螳螂捕蟬》這篇課文時,如果時間寬裕可以讓學生分別組成小組進行文中角色的扮演,在演出中通過對人物表情、動作、神態等細節的再現,加強學生對文章的印象和理解。而在表演的過程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演繹文中人物。在演繹中不知不覺地思考文字下隱藏的內容。例如,為什么文章中的年輕人要借用螳螂,黃雀這些動物向吳王進諫,為什么他不直接向吳王敘述自己的見解。在小組情境扮演中,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展示自己想法的平臺,充分發揮了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培養他們思考并在實踐中創新的能力。
語文教師在教育改革的推動下應該摒棄傳統教學中的弊端,積極探尋適合學生的教學模式,利用有效的教學方法去喚醒學生的創新意識、建立學生的創新思維、打造學生的創新能力。通過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有效地推動學生向符合新時代要求的人才靠攏。
(作者單位:甘肅省會寧縣黨家峴鄉廟兒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