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制造企業是我國經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成本的產生貫穿于制造業企業日常運營的每一個環節。目前,大部分制造企業的成本管控主要側重于對生產過程的成本控制,而未意識到成本管控還應當包含產品設計、材料采購、銷售以及質量成本、企業人文因素方面。文章在分析制造企業成本綜合管控的重要性基礎上,深入探討了當前制造企業成本綜合管控存在的問題及其成因,并有針對性地提出了加強制造業企業成本綜合管控的對策措施,以期加強制造企業成本管控,提高成本管理綜合效益,最終達到提高制造企業市場競爭力的目的。
關鍵詞:企業物資采購;成本管理
引言
制造業是我國的傳統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國民經濟良好發展及促進社會穩定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隨著科技和經濟的發展,新興企業不斷涌現,技術的更新速度也為制造業企業的發展帶來了挑戰。面對瞬息萬變的市場經濟環境,制造業企業想要在市場中占得一席之地,就必須在成本控制和管理上堅定不移。
1 企業采購成本管理的風險
1.1 成本管理中的細節風險
在企業的采購活動中,對經濟師的綜合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在企業采購活動中要注意細節的精細化處理。在全面分析所購物資的情況下,企業采購計劃有時會存在不合理的現象,此類問題的發生會增加企業采購的風險。在企業采購管理工作中,對采購數量、采購產品的質量和技術標準規格等要有明確的規定,但是,在整個管控過程中,隨著市場的變化,可能存在偏離目標的現象,導致各項采購工作無法順利進行。此外,在經濟師的控制成本評估中,存在諸多的干擾性因素和風險。
1.2 采購問題
制造業企業在生產的過程中所需要的原材料種類多,這就導致了其采購工作的復雜性。對生產資料的采購和各種生產設備采購成本投入相對較大。制造業企業在進行原材料采購的時候,多數采購人員都沒有系統的、完整的成本管理概念,導致了采購過程中,對原材料的內在價值分析不到位,雖然在采購方面,價格占據著主導的地位。但對原材料的成本進行關注的同時容易忽略了運輸方面需要支付的成本。
1.3 成本管理中的計劃問題
在采購活動中,經濟師會結合市場環境制訂采購計劃,在整個活動過程中要對供應商進行科學而全面的了解。在采購計劃的落實中,要對存在的不合理現象進行風險評估。采購數量、交貨日期以及技術要求等可能會偏離采購目標,對采購工作產生直接的影響,甚至影響后續的成本管理。因此,經濟師要根據采購的數量和質量要求,科學地制訂采購成本計劃,確定合適的采購目標。
2 采購環節加強制造業企業的成本控制
2.1 轉變成本管理理念,重視流程管理和效率管理
成本管理,是指企業在營運過程中針對產品生產成本進行預測、計劃、決策、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等相關活動的總稱。長期以來,人們對成本的定義和使用存在較大差異,在經濟學領域,馬克思的成本理論認為成本是商品生產中耗費的物化勞動和活勞動的貨幣表現;在會計學領域,主要有兩種概念,一是財務會計中的成本概念,二是管理會計中的成本概念,財務會計的成本概念中,將生產產品而耗費成本概括地分為料、工、費三部分,而管理會計中的成本概念是指可以用貨幣單位來衡量,為達到特定目的而發生的各種經濟資源的價值犧牲,即除了料、工、費以外,還包含資本成本、質量成本、責任成本等,可見,管理會計中成本的外延比財務會計中成本的外延要寬泛得多,成本管理理念的轉變,就是要從傳統的財務會計理念向管理會計理念轉變,將傳統的成本的經營性控制轉變為現代成本的規劃性控制,即從靜態成本管理向動態成本管理轉變,認識到企業成本管理的問題并不是某一個部門的問題,而是企業的整體問題。
2.2 采購環節加強制造業企業的成本控制
采購環節中,對原材料的采購控制是至關重要的。對于生產所需的材料應進行全面的考慮,不應只考慮價格一方面。采購部與質量管理部之間加強聯系,確保原材料質量達到標準,并能清楚掌握采購原材料的質量。我們不應該因為價格低而急于購買劣質產品。劣質產品為企業帶來的后果不堪設想。根據生產方面的規劃,合理的安排原材料的購買時間,不能提前儲存,這樣會增加庫存方面的壓力,從而增加成本。根據計劃生產的規模進行合理的原材料的用量采購,避免大量采購的現象,避免庫存對公司資金流動能力的影響。最后,與原材料的供應方達成長期合作的戰略部署,將供應商當做企業生產原料的庫存方,這樣可以達到減少庫存壓力,保證了原材料質量的同時,減少公司方面的資金壓力。
2.3 創新物資采購的途徑和方法
近年來,網絡信息技術不斷發展和進步,出現了很多電子商務平臺。經濟師要將眼光放在網絡環境中,通過電子商務平臺的創新,降低采購商品的成本費用。結合實際效益和采購途徑和指標等,通過電子平臺的建設,準確掌握生產經營活動。通過對用戶評價、商品庫存數量和價格等資料的整合,解決當前存在的各種問題。合理化管理后能強化同類企業的交流和合作,在整體管理中,相互之間交流情報,適當增加采購績效,有助于實現采供共贏。經濟師在采購前要對采購資料進行勘察,及時掌握處理要求,只有合理進行判斷,才能創新途徑,提升控制采購成本的可行性。
2.4 嚴控采購與庫存成本,注重提高生產效率
首先,應降低采購成本,建立供應商價格信息體系,建立合理、互利互惠的供應商管理體系,進行供應商低成本管理,正確考核供應商,正確考核采購人員、庫存控制,分析導致庫存的原因,提高庫存周轉率,甚至引入供應商管理庫存,并要求計劃、采購、倉庫相互協作。其次,應降低企業物流運作成本物流,降低采購物流成本,降低企業內部物流運作成本,領料、送料、配送利弊分析,生產的同步化、均衡化,減少物流的搬運與周轉。最后,也要注重采取科學有效的績效考核機制,及時跟進員工技能更新,提高生產效率。
3 結束語
在市場經濟體制下,競爭力是生存的基礎。改革開放以來,制造業企業在我國市場經濟發展中可謂是舉步維艱,巨大的壓力下,有必要對企業內部管理中的成本管理進行優化。綜上所述,為了提高制造業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的核心競爭力,有必要在產品開發、原材料采購和生產中加強成本管理,實施成本控制。全面、系統地成本控制方案,能夠提升企業的成本利潤率,提高制造業企業的綜合發展能力。
參考文獻
[1]劉燕.制造企業成本綜合管控研究[J].中國市場,2019(10):63-64.
[2]李泰巖.供應鏈管理下的采購成本管理[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9(04):52-53.
[3]陳葉艷.理順流程探索銀行采購全成本管理[N].政府采購信息報,2019-03-04(015).
作者簡介:
陳瀚,男,研究生,高級經濟師,研究方向:物流管理。